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区域生态农业建设(PPT218页)
第9章区域生态农业建设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地形地貌、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资源差异很大,因此,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国的生态农业建设重点采取的措施包括区域生态规划、系统循环设计、生物多样性和资源节约型技术运用。第一节生态农业的区域特征一、中国农业的区域分布规律思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利用、改造发展、变化自然条件气候土壤地形农业区位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生产技术水源气候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土地的合理利用东西部差异南北间差异中、高山地区垂直差异二、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三、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一级区二级区一级区二级区I.东北区I1.兴安岭林农区I2.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I3.长白山地林农区I4.辽宁平原丘陵农林区Ⅵ.西南区Ⅵ1.秦岭大巴山林农区Ⅵ2.四川盆地农林区Ⅵ3.川鄂湘黔边境山地林农区Ⅵ4.黔桂高原山地农林牧区Ⅵ5.川滇高原山地农林牧区Ⅱ.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Ⅱ1.内蒙古北部牧区Ⅱ2.内蒙古中南部牧农区Ⅱ3.长城沿线农林牧区Ⅶ.华南区Ⅶ1.闽南粤中农林水产区Ⅶ2.粤西湘南农林区Ⅶ3.滇南农林区Ⅶ4.琼雷及南海诸岛农林区Ⅶ5.台湾农林区Ⅲ.黄淮海区Ⅲ1.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农业区Ⅲ2.冀鲁豫低洼平原农业区Ⅲ3.黄淮平原农业区Ⅲ4.山东丘陵农林区Ⅳ.黄土高原区Ⅳ1晋东豫西丘陵山地农林牧区Ⅳ2.汾渭谷地农业区Ⅳ3.晋陕甘黄土丘陵沟谷牧林农区Ⅳ4.陇中青东丘陵农牧区Ⅷ.甘新区Ⅷ1.蒙宁甘农牧区Ⅷ2.北疆农牧林区Ⅷ3.南疆农牧区V.长江中下游区V1.长江下游平原丘陵农林水产区V2.豫鄂皖平原山地农林区V3.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水产区V4.江南丘陵山地林农区V5.浙闽丘陵山地林农区V6.南岭丘陵山地林农区Ⅸ.青藏区Ⅸ1.藏南农牧区Ⅸ2.川藏林农牧区Ⅸ3.青甘农区Ⅸ4.青藏高寒牧区X.海洋水产区★东北地区范围独特的地理条件{→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面积2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人口占全国的9.5%平原地区-→山地丘陵-→种植业林牧业东北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写:1.耕作业2.林业3.畜牧业有利: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热量不高,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林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有一定的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5%~7.5%,全氮含量为0.15%~0.35%,是我国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因素特点对农业的影响工业工业基础好农牧兴工,工促农牧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依托农业技术优势发展外向型农业人口密度较低开发较晚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生态破坏小,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交通人口农业布局特点农业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产品类型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玉米、大豆、小麦、水稻兴安落叶松、红松、樟子松、蒙古栎、白桦、人参、鹿茸、柞蚕、苹果马、牛、羊牛奶及乳品业发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因地制宜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以上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东北区全国东北区商品粮占全国的比重为25%林田路居相间丰富的水资源使这片土地成为沃土松嫩三江平原湿地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兴安岭林区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图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林药间作模式家庭生态农场模式湿地稻-菌-鱼生物循环模式2坝上攸面北部为牧区,中部为半农半牧区,南部为农区。全国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地区之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制止土地沙漠化的扩展,改变粗放经营和多灾低产状况。因地制宜地调整农牧业结构和布局,牧区实行以牧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草原法,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实行以草定畜和划区轮牧;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和各种良种牲畜生产基地,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半农半牧区实行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方针。稳定农区耕地,着力提高单产。3小麦、棉花、花生、芝麻、烤烟生产基地林牧业薄弱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94.3%为旱地作业,加强水利建设,解决水资源不足,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改良地产土壤,治理盐碱、沙姜土、风沙土。巩固提高粮食生产,合理布局经济作物。发挥地区优势,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畜牧、林业和副业,发育在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物上经脱沼泽作用而形成的半水成土,分布区是重碳酸盐的富集区,地下水富含碳酸盐。在气候及土壤水分季节性干湿交替条件下,富含碳酸盐的地下水或在干旱季节于剖面底部固结。或随毛管上升到一定高度固结,形成数量不等,大小不同,形态不一的砂姜(石灰结核)。另外,土体上部的碳酸盐也可随重力水以Ca(HCO3)2形式向下移动至一定深度固结形成砂姜。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庭院生态农业模式节水灌溉模式盐碱土治理模式葡萄与蔬菜间种系统低洼地的治理与开发模式“鱼塘一台田治理模式”的优势项目内容指导思想因洼制宜生态模式成鱼养殖塘每个约0.3公顷,根据生物的不同习性养殖不同的家禽和鱼类。台田高1.5米—2.0米,根据需要在台田坡地和台地上种植不同的植物。种养结构鱼塘表层养鸭,上层养白鲢和鳙鱼,中层养草鱼,底层养鲤鱼和鲫鱼台田果(苹果)粮(玉米、小麦)间作,果棉间作,果菜(韭菜、白菜等)间作,果草间作。立体种养模式鱼—果—粮,鱼—棉,鱼——果—菜,鱼—果—草治理效果鱼塘——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方法做法目的适用地块引淡水淋盐引淡水灌溉,降低农作物、林木根区土壤含盐量土体脱盐低产田盐渍化荒地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咸水淡化、土体脱盐重盐渍化荒地农田覆盖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低产田盐渍化荒地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林网),果与椿、棉间作,培肥、使用良种等巩固水盐调节效果,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中、低产田盐碱地整治模式——土体脱盐4海拔最高为4877米本区近70%的土地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颗粒很细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按流域防治水土流失,发展本区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大搞种草造林,尽快提高牧业和林业的比重,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大力建设基本农田,变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聚流和旱作生态农业模式小流域治理---农牧林果综合生态农业模式形象总结“近山林果远山草,阳坡经济林,背坡用材林,川台坝地农作物,荒沟坡洼种林草”5平原约占1/4,丘陵山地占3/4,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淡水水域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加强水利建设,根治洪涝渍旱灾害;用地养地相结合,改进耕作制度;科学开发利用丘陵山地,大力发展林牧副业;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淡水水域,积极发展水产业。稻田复合种养模式水体生态农业模式桑基鱼塘模式等桑基鱼塘模式图南方红壤丘陵区立体农业开发模式江苏省泰和县千烟洲“丘上林草丘间塘,河谷滩地果鱼塘”6丘陵山地和高原面积占全区的95%用材林、经济林和畜产品基地,但林业和畜牧业产值之和仅为耕地1/10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大力发展灌溉,改变冬水田、望天田和雷响田比重大的靠天吃饭局面;改造低产田地,提高复种指数;大力发展林牧业生产,改变山区贫困面貌;发展无公害特色产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丽江市古城区蜡、桑、农复合经营模式杉木、黄连复合经营模式稻田三熟复种模式绿色无公害特色产品开发模式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山区、丘陵区生态农业模式7.主要特点唯一种植热带作物的地区。高温多雨,四季常青,生物资源丰富,夏秋有台风和冬季寒潮山多田少,人多地少,甘蔗、香蕉、菠萝、荔枝、龙眼、柑橙等的主产区,橡胶的唯一产区重要的水产品和蚕丝生产基地。甘蔗橡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必须正确处理粮胶、粮蔗等关系,建设以橡胶为中心的热作生产基地和蔗糖生产基地大力改善水肥条件,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产,建立区内粮食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林业、果树和多种经营。林胶茶复合经营模式(丘陵)早稻-秋花生-蔬菜模式(平原)基塘系统模式(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鱼塘、杂基鱼塘)8.甘新区包头-盐池-天祝一线以西,祁连山-阿尔金山以北主要特点气候干旱、地广人稀、少数民族聚居、以依靠灌溉的沃州农业和荒漠放牧业为主光能资源丰富,热量条件大部分较好,晴天多,辐射强,作物生长期气温日较差大年降水普遍小于250毫米,其中一半以上小于100毫米永久积雪和现代冰川,成为高山区的固体水库,夏季则部分消融补给河流,成为山麓地带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必须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水源,改良盐碱地;调整季节牧场,加强草原建设,实行农牧结合;造林种草、防风固沙。桑农、杏农复合经营模式葡萄长廊配置模式沙地林草农复合经营模式我国重要的牧区和林区主要特点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约占2/3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油菜云杉、冷杉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加速建设巩固的草料生产基地,摆脱靠天养畜状态;提高牲畜质量,调整畜群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建立区内商品粮基地;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人工草场型生态农业模式林草带状间作模式林果草复合经营模式10.海洋水产区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沿海有大小岛屿5000多个岛屿岸线有14000多公里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第二节不同层次生态农业建设一、农村庭院生态农业运用农业生态学原理,对农村庭院环境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农业技术体系。二、生态农业村(一)生态农业村建设途径1.调整产业结构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一个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保持平衡,又促进经济的发展。2.开展综合利用通过综合利用,不仅促进粮食、牲畜生产的发展,增加经济效益,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有利农民健康,还改变农田施肥结构(减少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能,形成一个不同时空分布、多层次、多形式的新能源利用网络。地下的沼气池、地面的太阳灶和太阳能采暖房、空中的太阳能热水器,再加上节柴灶,使生活用能基本得到解决。这不仅节省了以往购煤的开支,还净化了环境。以留民营为例北京留民营——中国第一个得到国际生态学界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承认的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1987年)案例分析P36-37“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滕头村。”浙江奉化滕头村,是一个人口800多人的江南小村。村庄位于浙江奉化市城北,距宁波市区27公里,宁波栎社机场15公里。自60年代初,在全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发扬“艰苦创业,永不满足,一犁耕到头,实现新跨越”的滕头精神,把昔日“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滕头村”的贫困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科教进步、文明和谐的会主义新农村。了不起的村庄推荐!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时高度评价:“了不起的村庄”。有位诗人写了“青山碧水胜桃源,日丽花香四季春;人间仙景何处觅?且看奉化滕头村”的诗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宁波滕头村是全球唯一一个在城市最佳实践区自建展馆展出的村庄。滕头村规划的沙盘模型滕头村花卉中心的温室大棚传统农业得到提升。经过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建立高科技蔬瓜种子种苗基地、植物组织培养中心、农业观光示范区等,形成集“精品、高效、创汇、生态、观光农业”于一体的发展格局。现代农业区示范区标志塔“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
本文标题:区域生态农业建设(PPT218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6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