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刘兰芹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二
1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15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分)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拔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xiāo;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她如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倘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璀.____________xiāo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2.按要求填空。(6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__,__。”的句子表达了自己淡薄名利的志趣和追求。(3)坐在考场上,你是否充满信心?此时此刻,你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来鼓励自己。(4)王维的《使至塞上》描写了塞外壮丽雄浑的风光,被后人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5)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请写出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一个用典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寓豁达于心中,寄希望于未来的哲理性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我们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B.“唱红歌、读经典”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C.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D.世博会已经闭幕了,但志愿者的笑容却总是回荡在我们耳边。4.下面四对句子分别是哪部名著中什么人物的写照?请将相应作品名称和人物姓名填在句后横线上。(2分)2①“不守戒律花和尚,好抱不平真英雄”写的是《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_。②“小人国尽显英雄本色,大人国顿失超人威风”写的是《》中的____________。5.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学校将举办“童心向党”歌咏比赛,校学生会还将在全校选聘歌咏比赛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歌咏比赛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1题(一)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注:①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②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6、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这首诗运用什么写法写出香积寺的幽静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②陵:侵犯,这里3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攻亲戚之所畔.()(3)必先富.民()(4)奚以知其然.也()9.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两文论述很有说服力,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2分)11.乙文表述的观点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2-16题。(17分)曲阜寻根(1)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和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泰安岱庙的天贶殿,被誉为东方三大殿。近年农历八月廿七日孔子诞辰,都要在这里奏中和韶乐,演八佾舞,向至圣先师顶礼膜拜。(2)站在清朝雍正皇帝手书的“大成殿”金字匾额下方挡驾的绿栏杆之外,远远地望着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帝王威仪的孔子坐像,敬则敬矣,却没有多少亲切感。当一个人被历代权贵显儒拜至高不可攀的天云之际,我辈平民书生只有敬而远之的份儿。(3)记得多少年前,到处绘作“横眉冷对”的鲁迅肖像,连孩童也问他的爸爸:“鲁迅爷爷很厉害吧?”圣人、伟人能否带点人情味?鲁迅晚年对此有所警觉,有所疑惑。他孝其母而爱其子,写了《答客诮》诗,自我辩解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写的《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向被视为非孔之作,其实行文揭示权势者的利用和后儒的僵化,使民众对孔子惟有恭谨,却不亲密,又于孔子生前落魄,身后暴荣,体悟到人生荣辱如白云苍狗的悲凉感。这对后人如何看待伟人(包括孔子和鲁迅本人)和伟人之学,是富有启迪价值的。(4)吾非孔门圣裔,这番曲阜寻根是要寻文化之根。中国成为数千年文明古国而不堕,成为礼仪之邦而富有风流儒雅趣味,甚至士人阶层列为“四民之首”成为历代社会的共识,孔子是功不可没的。但圣人也是人,其学惟有与时俱进,从善如流,不断生发新机,后人寻根时,才会感到与之血肉相连。在大成殿盘龙翔凤、金碧辉煌的灵光中,我感到圣人离我弥远,感到寻根的失落。惟有回首殿前一株挺拔苍翠的桧树,辨读“先师手植桧”的刻石,才渐渐辨认出孔子的身影,似乎这位身材魁伟的慈祥老人也荷锄培土,和我们一道参加植树节。4(5)孔子手植桧相传有二株,原树历经兵灾火劫,在废墟上重生,在祸难后仅存的树桩上复发新条。今存者已历二百六十年风雨,老干如铁,繁枝似盖,显示了在风火雷电中不可摧磨的生命力,其树冠已在日光中越过大成门的屋脊了。(6)孟子用“大成”、“金声而玉振”为孔子形象定型化。于今的孔庙,已树起“金声玉振坊”、“圣时门”、“大成门”、“大成殿”,组合成坚强的自南而北的孔庙中轴线。然而,定型的东西似乎难以同自然生长着的东西比高低,比生命力,先师手植桧终于日益一日地高出大成门屋脊,便是极妙的象征。因为这里存在一条深植于泥土,并不息地抽出枝叶而迎接日日其新的阳光的根。(7)由根深叶茂,我联想到水源。老根无水,其生命势必枯竭,是不能重生的。孔子的根、孔子的降生地在尼山,那里的水名曰:“智源”。其地有观川亭,相传是孔子观五川汇流之处。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一川秀水融汇着多少浩茫的人生感触。(8)孔庙之旁有孔子故宅,大概能唤起游人的亲切感吧,但它已改作奉祀孔子先人的家庙,而且每个先人都封了王爵,宅中有孔子当年饮水的古井,据称那井水是“既清且渫”的,如今已成暗浊的止水。井旁有乾隆皇帝“故宅井赞碑”。镌刻有这位盛世君王的“饮水拜师”铭文:“我取一勺,以饮以思,呜呼宣圣,实我之师。”不过,井之四周已筑起雕花石栏,四角碑亭,俨然“圣水”的模样。这也就失去了我去年秋在绍兴鲁迅故居看百草园中的水井,尚能联想到少年鲁迅听蟋蟀弹琴、看云雀高飞,挖掘何首乌、采摘覆盆子的自然趣味了。12.文中多次写到大成殿,那么,全文共写了大成殿的哪些方面?大成殿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作者站在大成殿前,“感到圣人离我弥远,感到寻根的失落”原因有哪些?(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作者给文章命名为“曲阜寻根”,根据全文,分条陈述作者在曲阜寻到的根的具体内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章在末尾写到“去年秋在绍兴鲁迅故居看百草园中的水井”,联系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6—19题。(13分)世界读书日,中国的寂寞呼唤①没有任何意外,翻了许多报纸和逛了几个知名网站,除了少数几个媒体,传媒世界似乎根本就不知道4月23日是什么日子。我也是迟至去年,才从热心于推动中小学阅读的朋友那里记住了4月23日。12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议将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我们引进了许多节日,但这个节日却备受冷遇。有调查表明,我国知道这个节日的人仅有6%。②知不知道“世界读书日”并不重要。在没有这个节日之前,全世界的书虫说不定比今天还多。重要的是,对于我们这个正快速前进的民族来说,社会上有多少人真诚地热爱书籍,有多少人始终保持求知的热望,有多少人身上熏染了书香?③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数据:40%的家庭藏书量不到20本,18~19岁年龄段的人群有45.9%居然“不习惯”读书。④我以为这些依然还是比较乐观的数据。在我所见过的家庭里,可以有高清晰度的电视、高档的家具,但很可能看不到书架,找不见书影。而一些农村,除了中小学课本,绝大多数家庭没有收藏任何书籍——那里是书的荒漠。⑤此外,我们还把阅读极力功利化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几乎尽人皆知。从上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孩子就被告知:读书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为了出人头地,为了挣得一个好的前程。几乎没有家长、老师会说:读书也可以只是为了心灵的快乐,只是为了寻求生活的意义。于是读书的功用就被窄化为追求“黄金屋”、“颜如玉”,一旦目标达到,就弃书籍如敝屣。⑥书香酿造文明。西方哲人说:“我爱我师,但更爱真理。”其为真理而求知的态度令人敬畏。孔子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孜孜不倦地求知并用知识改变实践,本身就是幸福。文明之所以不坠并发扬光大,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读书分子前赴后继。遗憾的是,每当检讨
本文标题:刘兰芹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10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