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业水平考试重要考点(一)中国古代史☆1、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台湾问题:①元朝加强对台湾的管辖;②清朝东南疆域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③郑成功1662年收复台湾,清政府1684年设台湾府(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海防);④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⑤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⑥1949年国民党退居台湾,与大陆分离。⑦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⑧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①一国两制,反对台独。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②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放弃使用武力③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④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新疆问题:①西汉(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中央管辖。②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对东突问题的认识①东突分子(制造暴恐)是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分裂不得人心的行为②青少年应树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暴恐势力维护稳定发展。西藏问题:①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②清朝时确立中央政府册封西藏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立驻藏大臣。认识:①藏独是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②青少年应树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维护国家统一。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朝代中央(君权-相权)地方(中央-地方)思想秦皇帝制度,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设郡县焚书坑儒西汉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势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唐合并州县完善了科举制元中书省设行省,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加强了对琉球(台湾)的管理。明废丞相,设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废行省,设三司八股取士清军机处省;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大兴文字狱☆3、古代经济史1)、春秋战国:生产力(封建经济)发展的表现:铁器、牛耕在春秋时出现(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推广,促进了私田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变革。2)秦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就,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3)隋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统治修建大运河。4)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5)两宋经济:从唐朝中后期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方战乱,南方战乱相对稳定,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增加劳动力;自然条件的变化,南北方人民辛勤劳动。举出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各一例。农业: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手工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商业:东京、临安打破坊、市的界限,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a.指南针、造船业b.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c.政府鼓励d.陆路贸易受阻。表现a.指南针和造船业b.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c.海外贸易收入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d.贸易范围扩大6)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交通:为便利南粮北运,开凿运河,开辟海运。(刘家港)商业: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大都市。《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二)中国近现代史1、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变化: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救国):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制度,建立中华民国。毛泽东(建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富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①1894年成立兴中会②1905年成立同盟会,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③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没有亲自领导武昌起义)毛泽东:中共一大;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及会师;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重庆谈判;开国大典;会见尼克松。邓小平:淮海战役;一国两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五大)☆周恩来:政治:1)领导南昌起义;1936年,直接参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45年随毛泽东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外交: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2、近代史上先进中国人的四次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师夷长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变法图强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结果失败。说明由于他们的局限性,都不能完成中国革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特点: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3、中国共产党的两条道路(俄国:城市中心暴动)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由城市到农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45年七大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一国两制。(1997年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红色旅游景点介绍:嘉兴南湖、井冈山、南昌、延安(重大事件、人物、意义)2)初级阶段开始于1956年三大改造;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于1987年十三大;初级阶段基本理论形成于1987年十三大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的新时期;1992年十四大和南方讲话,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三)世界近现代史1、三次科技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机,标志性发明蒸汽机,结束标志大机器生产首先在交通工具方面取得突破的:美国人。2)第二次工业革命:新能源:石油和电力新动力:电力和内燃机3)第三次科技革命:最主要的特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促使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是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面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生活质量。2、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革命或改革开始的时间标志根本原因领导阶级和领导人物纲领、法令评价(性质意义局限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独立宣言》被称作18世纪推动欧洲革命的第一个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法律是公共意志体现。其它改革或革命:伯利克里改革——奴隶制改革;管仲改革——奴隶制改革;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改革;百日维新——资产阶级改革;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哪些改变了社会性质?(划横线)☆3、关于美国1)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障碍:英国的殖民统治,通过独立战争扫除;黑人奴隶制度,通过南北战争扫除。2)美国三位著名总统: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使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林肯:领导了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3)第二次科技革命后,成为第一经济强国,二战后成为世界霸主;4)二战后的经济:50-70年代持续繁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危机与调整——90年代新经济时代(信息化全球化)二战后的政治:冷战政策——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一超多强中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独霸世界。☆5)中美关系:侵华:第二次鸦片战争协助英法,八国联军侵华参与,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扩大侵华。合作: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共同打击法西斯。对抗:解放战争“扶蒋反共”,新中国建立后敌视政策。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认识:中美关系取决于中美双方国家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中美友好交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台湾等问题是中美之间障碍,美国应停止干涉中国内政。6)中美共同点:经济上国家宏观控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罗斯福新政与改革开放)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南北战争与一国两制)7)美国成为强国的条件:改革创新;制度创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重视科技;根据国情制定政策;经济上国家宏观控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4、关于日本:1)1853年,美国打开日本大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2)1894年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割占台湾;一战期间通过二十一条独霸中国,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引发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上与美国争夺中国被抑制。3)1929-1933年经济危机,制造九一八事变,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亚洲战争策源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制造南京大屠杀;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4)二战后经济迅速恢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原因:(1)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军事订货)(3)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科教。(4)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80年代实行科技立国政策。政治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4)中日关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本要正视历史,承担战争罪责;中日友好符合双方国家利益,有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6、国际关系格局1)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两极格局;当今: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根源:经济格局多极化)2)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影响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恐怖主义、霸权主义。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中国如何应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重视科技和教育,实现科教兴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争取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一超多强局面,向多极化发展应对:①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坚决反对使用武力;②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④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7、关于西欧1)1804年-1814年,拿破仑试图统一欧洲,进攻俄国失败,但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2)1933年,希特勒上台,试图控制欧洲,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对抗苏联。4)1967年建立欧共体:原因: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巩固自己的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最初成员国:法、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最初不包括英国);作用: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1993年欧盟:措施: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英国等没有使用)。意义: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盟歌:《欢乐颂》贝多芬(1973年,西欧国家出口增加的原因:A欧元的使用B逐步取消关税应为B因为欧元是欧盟使用的)8、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1)英国的宪章运动:《人民宪章》(工人要求普选权)。意义: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但缺乏科学理论指导。2)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组成: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3)1871年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4)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列宁的探索:1921年新经济政策;1922年苏联成立(69年0斯大林的探索: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6年,颁布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5)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同时与美国争霸。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实质都是社会性质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6)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结合国情实事求是,走出一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重要考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8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