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比例的应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中和镇水龙片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导学案设计主备人:蒙姗姗学习内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所需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与小组的讨论,能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的现象。(2)通过观察明白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大小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3)学会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学习重难点1、使学生明确图形的各边按照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2、放大缩小的方法。导学过程【自主学习活动】1、在方格纸上把一个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按2:1放大,也就是把各边放大到原来的(),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斜边()。2、放大以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相同点是(),不同点是()。3、按2;1画出3个下列图形放大后的图形,再把放大后的图形各边按1:3缩小。4、如果把放大2倍后的图形,再把各边按1:3缩小,与原来的图形相比,相同点是(),不同点是()。【学习成果检测】1、按4:1画出下列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2、画出按1:2把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后的图形。3、(1)把三角形A的各边按4:1放大,得到三角形B。(2)把三角形B的各边按1:2缩小,得到三角形C。(3)画出上述图形,并指出哪些是三角形A放大后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C经过缩小后的图形。课后反思:5、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4厘米,把它按2:1放大后,长()厘米,宽()厘米,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长方形面积的比是()。6、一个圆按3:1放大后半径是12厘米,原来圆的半径是()厘米。7、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4厘米,把它按1:8缩小后,边长是()厘米,缩小后的面积与原来正方形面积的比是()。【小组交流学习】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内容。【交流展示】展示自主学习中有争议和有难度的内容,达到提升。
本文标题:六年级数学导学案比例的应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3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