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初二生物复习知识提要
八上生物复习提纲Page1of6初二生物复习知识提要(2009年12月)第15章动物的运动入门:动物的运动方式:水中:游泳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空中:飞行说明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一、运动系统的组成:由骨、骨连结(如关节)和骨骼肌组成。二、骨(杠杆作用)——属于器官1、长骨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参看课本P11插图):骨膜(属结缔组织)血管:营养神经成骨细胞:生长(使骨长粗),再生(使骨折后的骨愈合)骨骨质(骨的主要部分)骨松质:长骨两端的内部,疏松呈蜂窝状,承受一定的压力骨密质:大部分集中在骨干,致密坚硬,抗压力强骨髓红骨髓:幼年期的骨髓腔内,骨松质空隙内(终生有),(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成年期骨髓腔内(无造血功能,但在失血过多时,可转化为红骨髓)2、骨的物理成分和物理特性:有机物:(幼年期多于1/3,成年期约1/3,老年期少于1/3)具柔韧特性,使骨有弹性。无机物:(幼年期少于2/3,成年期约2/3,老年期多于2/3)具硬脆特性,使骨有硬度。有机物能被煅烧掉;无机物能溶于盐酸中(溶解时放出的气泡为二氧化碳)。老年人易骨折,幼年人易骨变形。2、骨的生长:长长:骨的两端与骨干之间有软骨层产生新的骨组织(成年后骨化成骨)长粗: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三、关节(支点作用)1、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参看课本P13插图)关节面关节头上有关节软骨,能减少运动时的摩擦的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增强关关节窝节的灵活性)关节囊(属结缔组织)增强关节的牢固性内表面分泌滑液,增强关节的灵活性有韧带,增强牢固性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关节具有牢固性:关节囊、韧带灵活性:关节软骨、滑液2、脱臼:指关节头从关节窝内滑脱出来。四、骨骼肌(动力作用)——属于器官(参看P16、18插图)1、骨骼肌的组成:2、骨骼肌肌腱(属致密结缔组织):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肌腹: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外有结缔组织膜,内有血管和神经。3、骨骼肌的特性:骨骼肌无论受到何种刺激,都能产生收缩;人体内的骨骼肌所受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4、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八上生物复习提纲Page2of6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例:屈肘动作:屈肌肌群(肱二头肌为主)收缩,伸肌肌群(肱三头肌为主)舒张伸肘动作:屈肌肌群(肱二头肌为主)舒张,伸肌肌群(肱三头肌为主)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屈肌肌群(肱二头肌为主)舒张,伸肌肌群(肱三头肌为主)舒张双手下垂提水:屈肌肌群(肱二头肌为主)收缩,伸肌肌群(肱三头肌为主)收缩结合P19插图深入领会:运动使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肌肉收缩为动力而形成的。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五、骨骼的组成:骨骼由206块骨连接而成,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六、骨骼与直立行走的关系:1.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颈曲(向前)、胸曲(向后)、腰曲(向前)、骶曲(向后)。可增加脊柱本身的弹性,缓冲运动时对脑的震动,维持身体的平衡。2、具有足弓:增加了人在站立时的稳定性,减轻人运动时对脑的震荡,保护足底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3、下肢骨粗壮:支持体重。七、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群:骨骼肌有600多块,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第16章动物的行为入门: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有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散发出气味等。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2、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3、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4、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5、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6、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7、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8、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9、“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10、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11、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12、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八上生物复习提纲Page3of613、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14、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有观察法和试验法。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生态系统中包括的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必要的。生产者——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将其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如绿色植物、蓝藻等。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的生物,如动物和寄生型微生物。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环境,如腐生型细菌和真菌。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②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③对环境有好的也有坏的影响,如能促进植物繁殖和分布,但也能导致蝗灾、鼠害等。3、动物可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三大类。4、食物链——将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关系表示出来的链状结构。书写食物链时要注意的问题:A、食物链的书写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写,如羊→狼就不是一条食物链,因为没有从生产者开始写,正确的应是草→羊→狼。B、注意箭头指向吃的一方,如狼吃羊,那狼是吃的一方,羊是被吃的一方,所以箭头指向狼。C、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D、食物链中越后的生物,数量越少。5、生态平衡——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例总是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6、例题:在食物链植物→蝗虫→青蛙中,大量捕食青蛙,蝗虫会怎样?分析:根据食物链中的关系,如果捕食了青蛙,青蛙的数量就会少了,也就是说蝗虫的天敌少了,蝗虫就会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蝗虫的数量就会增多,但是同时蝗虫需要的食物就会多了,植物就会减少了,当植物减少,有一部分蝗虫因不得不到食物也会减少,所以蝗虫的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第二节我国的动物资源入门:我国动物种类繁多。据统计,我国的脊椎动物有6300多种,占世界动物种类的14%。1、我国珍贵的国家一级动物: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2、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的开发利用;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的影响。第三节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1、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保护动物多样性就要从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进行。2、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3、就地保护——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样可以保护动物及它们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如四川卧龙保护区——大熊猫;王朗保护区——金丝猴;洋县保护区——朱鹮;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斑头雁和棕头鸥。4、易地保护——将动物从栖息环境中移到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绝灭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5、我国已公布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八上生物复习提纲Page4of6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一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统称。2、微生物的特征:个体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速度快,营养方式多样。微生物的种类: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支原体、酵母菌、蓝藻等)、多细胞微生物(霉菌、大型真菌等)、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营养方式特点举例腐生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得营养,称为分解者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蘑菇寄生生活在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中获得营养,称为消费者炭疽杆菌、某些真菌、肺炎双球菌、所有病毒自养自身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满足需要,称为生产者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共生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不能独立生活根瘤菌、黏球菌、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的地衣思考:哪些微生物可以划归为生产者?第二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酶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所以可用于酿酒;同时也能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二氧化碳,用于发酵面包。2、乳酸菌——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乳酸,用于制酸奶和泡菜。3、醋酸菌——酿醋曲霉——制作酱和酱油青霉——制青霉素放线菌——制抗生素4、微生物与我们人类关系密切。有些微生物可以使食物腐败、使人生病,但多数微生物是有益于人类的,如用于制作饰品、制药等。我们要控制有害微生物,利用有益微生物,使微生物更好地与人类相处。第19章生殖与发育入门:绝大多数动物进行有性生殖。受精方式体外受精:鱼、蛙(水生或两栖)体内受精:昆虫、蛇、龟、鸟、兔等(陆生)胚胎发育卵生: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胎生:人和绝大多数其他哺乳动物一、生殖的概念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由生殖系统来完成,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二、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也是男性性腺,共一对,位于阴囊中,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三、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共一对,位于盆腔内子宫的两侧;能够八上生物复习提纲Page5of6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四、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小,长约60微米,形状像蝌蚪,有长尾,能游动。卵细胞:呈球形,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含丰富卵黄,它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受精:卵细胞成熟以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在这卵细胞若遇精子,就会与其结合(及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由输卵管进入子宫。五、胚胎的发育和营养:胚胎的发育从受精卵的分裂开始,它在经输卵管进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且埋入子宫内膜,继续细胞分化为组织,形成器官,形成系统,直到第二个月末,此时到出生前的胚胎叫胎儿,280天后,经母体阴道产出(分娩)。卵黄——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供应脐带——输送物质胎盘——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羊水——缓冲胎儿所受的压力六、发育的概念: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通常所说的人体发育,是指从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和青春期。七、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形态:身高迅速增长(生长激素,下肢骨的增长)体重迅速增长(骨骼、肌肉的增长)内脏功能趋于完善:神经系统心脏肺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突出特征,性发育包括性器官的形态、功能和第二性征的发育。八、计划生育的目标: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可通过节育和避孕来达到控制生育的目的。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九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主要包括:分裂生殖:细菌、变形虫、草履虫孢子生殖:霉菌(属于真菌)、蘑菇(属于真菌)、蕨类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营养生殖:嫁接、扦插、压条
本文标题:初二生物复习知识提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53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