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关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研究
1关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研究课题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推进大庆可持续发展新跨越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十五”以来,大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总体上呈现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的良性态势,同时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等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较为粗放,推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已经成为大庆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发改委会同市经委、科技局、高新区等单位组成课题组,采取市内调研、外埠考察、查阅资料、专家咨询等方式,就推进大庆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进行了研究,形成本报告。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与组合方式,按增长机制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按增长路径可分为外延型和内涵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从经济增长机制看,粗放型2增长主要依赖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具有低质低效的特征;集约型增长主要依赖于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更加注重科技进步、降低消耗、提高劳动者素质与管理水平,具有高质高效的特征。经济增长固然需要投入的增加,但提高要素投入的效率更为重要,在集约型增长方式下,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缓解和克服经济增长的制约瓶颈。从经济增长路径看,经济增长一般表现为生产成果数量的增长,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生产能力提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一是外延型,即通过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来扩大生产能力;二是内涵型,即通过改造扩建等手段提高原生产场所生产能力。外延型增长与内涵型增长都可以在生产率提高或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但外延型增长要占用更多的资源,需要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处理好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新内涵。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实质是赋予了经济发展崭新的内涵,经济发展不再是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而是在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3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和新的发展理念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只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才能提高国民经济核心竞争力,缓解资源能源供给制约的矛盾,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实现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国内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验从国际上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所走的道路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美英为代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和竞争推进的自发渐进型;二是以日韩为代表,强调发挥市场作用、政府合力推进的市场增进型;三是以前苏联为代表,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进的政府主导型。从美德日韩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启示。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动态性、渐进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所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开始后都经历了一个以扩大要素投入量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4长时期,向集约型增长的演变需要一系列经济条件的逐渐积累。转变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根据自然资源的禀赋与开发利用程度、劳动力的供需关系和素质状况、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及相关运行机制的作用状况,总结和吸收国际经验,渐进地弱化经济增长队要素投入、资源投入的依赖,通过提高要素投入的效率和要素组合的优化,逐渐提高经济增长的恶集约化程度。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实行政府干预的日本战后从产业合理化入手,在政府的干预下,通过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发挥政府的作用,首先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涉及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公民的关系,使政府走出代替市场主导经济发展、主导资源配置的误区,其次要完善要完善市场体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竞争条件和环境,完善与各种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从体制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诱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给企业创造自由、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环境。三是注意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不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结构性问题。在优化投资结构过程中,通过产业政策和投融资政策的引导,促进社会资本向低污染、低能耗、高技术、高产出、高效率的企业和产业转移。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消除结构性短缺或结构性过剩,5保证市场供求平衡,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转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四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外经验表明,只有真正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要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体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日本的GDP大量投资于科研,科技竞争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日本科技研究开发投入的经费也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位,比德国、英国、法国三国的总和还要多。1990年以来,日本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日本的研究人员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日本每万人劳动人口的研究人员数为全球之最。科技大军的背后是对教育的重视,这方面日本也有诸多世界第一。日本初等教育入学率为100%,达到这个水平的国家还有韩国、瑞典、英国、法国、加拿大、阿根廷和意大利;日本中等教育入学率为99.5%,居世界第一,基础教育的扎实发展,造就了平均文化素质高的日本国民,成为日本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宝贵资源。日本取得这个成绩是多年努力的结果,早在1911年,6年义务教育的就学率便达到98%;1947年,日本又将义务教育延长至9年。2007年11月,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公布最新“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有多所高校入围,但内地高校的6排名略有下降。排名亚洲第一的是日本东京大学,全球排名为第17位。北京大学由去年的第14位跌至今年的第36位,清华大学由第28位降至第40位。另据统计,在日本,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8%。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中国在经济增长中走的还是一条粗放型增长的路子。一是目前经济增长过渡依赖投入的增加,仍具有较强的粗放型增长的特征。从资源消耗情况看,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统计认为,2006年中国的初级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初级能源消费总量的15.6%,初级能源消费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初级能源消费增长率。2004年中国实现GDP约占世界的4%,但为此消耗的钢材占全球的28%,消耗一次能源占全球的12.1%,消耗的淡水占全球的15%,水泥占全球的50%。同样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量只有发达国家的1/4到1/6。生产1吨粗钢需要使用的煤炭量,中国为1.5吨,美国为1吨,而日本仅为0.6吨。每增加1美元的生产总值,中国的能耗是日本的5-6倍,是美国的2-3倍。从环境污染看,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但为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倍,200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2.13%,仅次于美国,每天有机污水排放总量6204吨,居世界第一。二是中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缩小,7但还是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比重增加,但还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从高技术产业对于gdp的贡献率来说,虽然中国从1995年到2004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制造业增加值中所占的份额由6.2%上升到了11.3%,但,这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甚至落后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在1995年的水平。2001年世界主要国家三次产业结构年份地区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国(2005年)12.4(第一产业)47.3(第二产业)40.3(第三产业)美国22672英国23166日本23860韩国64351法国22671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年份地区199519961998200020022004中国6.26.68.19.310.611.3美国20.121.121.823.024.326.1日本16.016.516.818.720.622.9德国8.89.29.511.012.414.5法国13.012.513.713.614.715.8英国14.514.315.517.018.219.8韩国18.617.217.520.922.024.6三是生产技术水平偏低,劳动者素质结构改善缓慢,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明显偏低。早在20世纪末,世界平均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就达到了5.2%,发达国家的指数更是大大超过了这个比例,就连印度也达到了3.4%,而根据《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8行情况统计公告》,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2005年为2.82%。这个数据,比法律规定的达到4%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四是中国经济比例关系没有理顺,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突出。一方面,中国累积郁消费的关系不合理,2000-2003年中国的投资率分别为36.4%、38%、39.2%和42.3%,逐年上升,消费率却分别为61.1%、59.8%、58.2%和55.5%,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高,部分产业如房地产、钢铁、加工等行业发展过快,拉动上有水电、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块速上涨,使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等瓶颈部门更加紧张,而下游的消费类产品供大于求,生产能力过剩。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往往注重调整累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适当降低累积率,提高消费率,把两者的比例调整到35:65的水平上。同时,大量投资失误和投资项目的破产,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呆坏账。从以上分析充分说明,中国还处在相对落后的传统工业化时期,“落后的增长”造成中国同发达国家差别不断扩大。国家在“九五”计划时期就已经明确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虽然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仍未实现根本性转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从我们对国内成都、焦作、温州、威海、连云港等城市进行考察所掌握的情况看,这些城市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的普遍做法如下:一是采取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9公共研发平台,加强企业研究体系建设,延伸高新技术产业链条。焦作市通过引导和帮助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加强产学研结合。威海市通过中介机构搭建合作平台,利用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成都市通过推动产业技术公共平台建设,整合科技资源,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连云港市培育建设了生产力促进局、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一批科技服务机构;吸引恒瑞医药在连云港成立新药研发中心,积极开展创新药物研发的原始创新;整合国内顶级专家,开展炭纤维工程化研发、原丝生产及碳化攻关。民营企业是温州市自主创新的主体,全市已有158家民营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2006年,企业科技经费筹集额中96%以上的科技经费属于企业自筹资金。二是深化改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服务业。焦作市每年拨款3000万元专项用于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贴息,为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威海市统一科技资金使用渠道,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带动作用强的项目,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为科技型中
本文标题:关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6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