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意见各系(部):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以社会市场需求为依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同时也是课程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深化我院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学院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课程结构和内容;加强课程建设、实施、评价和管理,构建符合企业需求、学生就业需要,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二、实施范围以各专业核心课程为试点,分阶段逐步推广到全部“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程”及“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以核心课程负责人为示范,逐步推广到全体教师。三、主要任务(一)学习培训,改变观念组织各系开展职业教育理论学习与教师培训。主要内容有从应试导向到行动导向;封闭教学到开放的工学结合教学;从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从逻辑载体到项目载体;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从理论实践分离到一体化;从灌输学习到建构学习;从知识展示到能力实训。借鉴国外高职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国内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加速观念转变,积极探索具有我院教学特色的课程改革。(二)落实责任,组织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是全校性的一把手工程,由教务处组织实施,教师全员参与。系主任是课程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系一级的学习动员、课程改革工作部署、课程责任人的落实与培训、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与单元教学设计的指导。各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是具体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责任主体。各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要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一次“单元教学设计”,同时准备讲解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并答辩,以此展示自己对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认识的最高水平,并以此带动课程教学改革。(三)评估验收,推广示范在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与《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并完成教学组织与实施后,学院将组织评估小组进行评估验收;对于验收合格的课程负责人,将依照学院课程系数及工作量计算办法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课程系数认定。教务处将课程教学改革材料汇编成册,推广课程改革经验,在全院示范,申报专项课题。四、课程改革实施进度见附件3《实施时间安排表》五、工作要求1.课程教学改革是学院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学院各教学部门要高度重视。各系要进一步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对专业所对应行业、企业发展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人才需求现状、企业技术及装备现状等进行研究分析,准确把握与专业相关的技术领域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把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及任职要求,组织行业企业的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通过职业分析合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确定专业所必备的关键知识、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奠定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2.各系部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调研分析,深入研究课程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现状和相应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认真分析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制订《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建议。3.各系部要依照《“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整体教学设计及评价标准》(见附件)要求,积极组织系部专业骨干教师认真研究落实工作任务。4.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要按照“六位一体”原则实施。即:①课程定位:课程职业能力需求分析;②课程目标:职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③教学模块:职业能力训练项目;④训练素材:职业活动训练素材;⑤教学过程:“教、学、做”一体化;⑥考核构成:形成性综合职业素养考核;“六位一体”最核心的就是“课程对接岗位”。“课程对接岗位”的含义是:课程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工作环节、环境和典型工作任务或活动对接。其目的是学以致用,最大限度缩短“所用”与“所学”之间的差距。其内容是课程目标以完成职业任务、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为导向来设定;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或业务活动的内容为根据来构建;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职业岗位工作环节和实际情境为逻辑来安排;课程考核以职业岗位工作规程、作业标准等为规范来进行。其前提是必须切实做好职业活动调研,熟悉和掌握岗位(群)工作环节、环境和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实际需求,使课程教学始终与职业活动保持同步。六、保障措施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以学院一把手为组长,教学副院长为主管,教务处、系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院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和推进全校课程改革工作。具体名单如下:组长:孙云副组长:任永凯成员:梁志华、雷元洁、何志宏、颜卓文、荣玲、缪鹏、陈文知、李穗豫、常克林、柳坤文、周程、李明、吴小丽。2.建立评估激励机制。为促进学院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将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内容,并与职称晋升、评优、课程系数、课酬等挂钩。对在课程改革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形成推进课程改革的激励机制。学院评估为优秀的课程改革项目,课程责任人每人奖励2000元。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将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与国家和省组织的有关课程改革的培训活动,并创造条件把专业骨干教师送到国内外培训。同时,还要通过开设专家讲座、组织专题研讨、开展项目研究等,加强校本培训,不断增强教师课程改革意识,全面提高教师推进课程改革的能力。4.加强校企合作,引领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顶岗实践,并作为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必备条件,促进专业教师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与产品研发能力。同时,还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力求实践技能课程与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同步。5.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要积极探索校办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顶岗实习管理,使顶岗实习真正成为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虚拟实验室、虚拟工艺流程、虚拟实训车间、虚拟实习工厂等,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仿真性”的实验、实习、实训,为课程教学改革奠定硬件基础。6.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进课程改革研究是当前我院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为保证课改顺利进行,学校每年安排课程改革专项经费,用以开展师资培训、课题研究以及表彰奖励。各系要组织和发动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的专门研究,力争每年都能取得课程改革研究的新成果,争取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特色研究与实践创新性研究方面有新的突破。附件1:“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整体教学设计及评价标准附件2:课程教学整体设计与《课程教学方案》的编制附件3:实施时间安排表二○一二年四月十日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4月22日印发附件1:“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整体教学设计及评价标准课程教学改革整体教学设计应立足于高职教育层次,突出高职教育特点,以符合高职要求的课程教学质量观为指导,认真、周密地进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必须突出①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与②职业能力目标、③职业能力训练项目(项目载体与学生主体)、④职业活动训练素材、⑤“教、学、做”一体化和⑥形成性综合职业素养考核六个要素,必须遵循“六位一体”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并严格按设计组织实施。一门课程或一堂课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制订教学方案至关重要,“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整体设计验收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课程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课程定位)一门课程或一堂课究竟要培养学生哪些职业能力,必须以学生所学专业相应职业领域当前的实际需求作为依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入相应职业领域,对职业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和考察,真实、全面地掌握职业获得的实际状况,同时结合课程性质及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任务、学生所学专业和学习基础的实际,充分利用学院良好的政企合作、校企合作、行校合作等资源优势,认真做好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和论证。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可从职业活动调查,分析论证材料,需求分析与职业岗位、专业需求、课程性质、学生实际等方面予以把握。二、课程目标1.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职业能力训练和培养上要达到的具体标准,包括职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为完成职业任务、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相关素养,如法纪意识、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团队协作、创新和挑战意识等)。职业能力目标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同时兼顾课程性质和教学对象的实际(专业、基础等)来确定。课程职业能力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检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究竟要学生学会做什么、达到何种要求,描述要明确、具体,其结果要能用可展示成果或具体的参数进行检验。职业能力目标应分为相应的基本操作能力、方案制定和评估修正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层级,各层级再根据实际需求划分为不同的层次。2.课程知识目标课程知识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认知上要达到的具体标准。知识目标的确定应以职业能力目标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要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知识目标的设计完全以职业能力目标的需求来取舍,并与职业能力目标相对应,分成相应的层级层次。三、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教学模块)课程教学模块设计要按照课程目标的层级层次、职业能力训练和培养的阶段性进行教学内容组合,构建成相应的教学内容模块。每个教学模块要有鲜明的职业能力训练和培养的针对性,又要相互联系和衔接。课程教学内容模块的编排顺序,要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流程、职业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规律和模块间的内在联系来进行。进行教学内容模块组合时,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模块的需要,通过职业活动调研、网络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收集、构思和设计教学资料,包括支撑知识、拓展知识以及案例、事例、工具(软件)、习题等职业能力训练素材,还要对课程教学学时进行合理分配。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模块组合,绝对不能依照教科书(课本)的内容或框架“依葫芦画瓢”,只是将教科书的某某章节改换成某某模块而已;也不能大体上照搬教科书的内容和框架,只是添删一些内容而已。课程教学内容模块的组合要与课程目标的层级层次相对应,编排上要符合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流程以及职业能力培养、知识认知的规律,特别是内容上应以职业活动及其实际需求为导向,必须与学生的职业方向和职业岗位的实际活动紧密相符,教师应随时追踪专业相应技术领域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软件、新经营理念、新管理模式的研发和应用情况,并在教学内容中及时予以体现。表1:教学内容模块编号模块名称学时分配四、职业活动训练素材职业能力训练素材是根据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的需要而设计或选用的,让学生在课程上去做、去练、去完成的具体事项。每门课程都应设计一个覆盖课程目标、贯穿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完成的职业能力综合训练项目与配套训练素材。同时围绕完成综合训练项目和课程各层级层次具体目标及各教学内容模块的需要,还应设计若干个单项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必须要有实用性,即要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和当前的实际职业活动紧密相符,其次要有典型性、新颖性、趣味性,还要有利于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法纪意识、创新意识和安全规范意识等素养的培养。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是与职业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具有明确而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实施过程、检验标准、可展示成果的任务或课题,不能简单地将单一的案例、事例、习题等当作训练项目。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要明确描述出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能力目标,所需的支撑知识、训练素材、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终结成果等内容。表2: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表编号能力训练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结果(可展示)五、“教、学、做”一体化安排要求应知和应会、知识讲授和能力训练在一门课的每一课堂中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职能应是
本文标题: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6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