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美学口袋书知识篇专题一选择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别美的事物与本身的是柏拉图。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3.维特根斯坦是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4.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研究对象,他的一部美学代表作就名为《艺术即经验》。5.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是荣格。6.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7.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8.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9.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0.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姆加登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11.美学的核心的方法是哲学研究方法。12.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13.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14.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的生命活动的一种本质特征是审美需要。15.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必然处于最高位置的是审美理想。16.先天因素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的程度,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主体的审美个性和审美情趣,根本上是由后天的社会因素决定的。17.“趣味无可争辩”观点的错误在于把审美趣味相对化。18.澄明之境的进入,需要审美主体的静观体验才能自动展现出来。19.所谓“胸有成竹”,说明审美对象具有非实体性的特征。20.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弗洛伊德。21.对原始巫术活动作了极为详尽而细致的研究的学者是弗雷泽。22.在解释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上有可信说服力的是巫术说。23.普列汉诺夫提出的理论是劳动先于艺术。24.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工具的制造和使用。25.人类审美意识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生产劳动。26.促进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是巫术礼仪活动。27.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之一绘画,多以早期人类的狩猎生活为主题。28.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因素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29.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形式规律,有多样统一、整齐一律、节奏韵律、均衡对称、对比调和。30.将丑和荒诞作为审美形态是在文艺复兴。31.中国古代的诗学背后往往有哲学思想的制约性,这是审美形态的贯通性。32.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是指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33.中国早期的审美形态的实质是诗性和音乐性。34.西方早期审美形态的实质是戏剧性和雕塑性。35.和西方的审美文化不同,中国的审美文化具有的特征是世俗化。36.在理性主义收到人们的普遍怀疑时,讲出“上帝死了”的人是尼采。37.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是优美和崇高。38.明确将美分为秀美和威严两类,并说前者可以看作女性美,后者可以看作男性美的是西塞罗。39.在狭义上,美主要是指优美。40.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黑格尔。41.真正把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来进行研究的是博克。42.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毕达哥拉斯。43.康德认为,崇高的事物往往是巨大的,巨大的表现在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44.恩格斯认为悲剧性冲突的实质是历史必然性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45.悲剧成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原因是表现毁灭,也表现抗争。46.最早对悲剧艺术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的著作是《诗学》。47.“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提出这个观点的是鲁迅。48.判断最基本的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广泛性、统摄性、历史性。49.西方的四大审美形态是悲剧、崇高、丑、荒诞。50.审美形态包含的六种基本类型是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优美与崇高。51.构成悲剧内涵的三个核心要素是冲突、抗争、毁灭。52.喜剧的两种形式是幽默和讽刺。53.喜剧一般是以形式和内容悖离为主要特点的。54.丑和荒诞代表了社会人生的负面价值,是对于美好事物的否定性因素,是与美比较.相对立而存在的生活样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创伤和扭曲。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表里不一,内外不符,荒唐矛盾。55.提出“迷狂”说的古希腊哲学家是柏拉图。56.在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中,悲剧的作用在于净化心灵。57.分析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维特根斯坦。58.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59.审美经验把握和表现超验世界的主要方式是象征。60.在审美经验中,起点是感知。情感是最活跃的因素。61.中国禅宗的坐忘境界是一种心理的功能调节。62.审美经验生成的规律是同化——调节规律。63.审美距离是布洛提出来的。64.反思判断力是康德提出来的,这一概念从特殊出发去探讨事物规律的。65.英语经验主义美学的重要代表是夏夫兹博里、荷加兹、哈奇生、休谟。66.审美具有直观性,它包括本质直观性和感性直观性。67.审美经验的三个主要特征是超越性、非功利性和直观性。68.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是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69.想象活动包括创造性想象、类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再创造联想。70.审美理解的特点是非概念性和多义性。71.审美经验具有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它可以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和评价阶段。72.想象力有两个层面是先验和经验。73.游戏说最早是由康德提出的。74.集体无意识说是由荣格提出来的。75.从艺术起源角度对艺术下定义的是:游戏说、集体无意识说。76.从艺术本质角度对艺术下定义的是:模仿说、表现说、有意味的形式说、符号说。77.从艺术功能角度对艺术下定义的是:载道说、娱乐说。78.模仿说的主要缺陷是忽视了艺术的审美特征。79.将艺术品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客体层的美学家是苏珊·朗格。80.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意象世界层。81.在意象的主要类型中,兴象的基本特征是天然。82.左拉.福楼拜.梅里美的小说艺术所产生的意象类型是仿象。83.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产生的意象类型主要是抽象。84.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是意象世界的创造。85.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86.“寓教于乐”是贺拉斯提出的。87.艺术的本质体现于意象世界中。88.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生成。89.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划分标准是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90.艺术接受的核心是意象的重建。91.在先秦时,美育的最高理想是和。92.建安时期,首先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徐幹。93.中国明清时期提出“见文当观心”观点的是金圣叹。94.朱熹提出的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净化”思想的观点是消融查滓。95.近代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蔡元培。96.受西方传统观念的影响,把美育看成审美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的是蔡元培。97.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是蔡元培。98.主张美育是“趣味教育”的是梁启超。99.美育作为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的标志是席勒的《审美书简》。100.在艺术作品中,情感的载体是感性形象。101.提倡“顿悟顿修”的是慧能。102.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了“四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103.贺拉斯认为文艺的三个特征是真实性、情感性、形象性。104.归纳起来,美育的内涵有美育是人格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和美育是艺术教育。105.美学家宗白华把境界区分为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宗教境界。专题二名词解释1.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2.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可分为带有原始初民色彩的初级审美意识和更为自觉成熟的高级审美意识(例如不同民族的悲剧意识)。3.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规律、特征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多以哲学或者文学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4.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5.审美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6.美: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7.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8.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指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9.审美经验:即感性的人生经验。它不同于理性认识,感性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又不同于感官欲望。审美经验有以下特点:是感性经验,是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它不占有。10.美育:即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有狭义与冠以两层意指。狭义的美育指有意识地通过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焕发人的精神面貌。广义的美育指通过审美活动,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的成长和存在方式,促进人向理想的、自由的、健康的、精神丰满的人生成。11.审美需要: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1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1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味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14.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力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15.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16.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17.游戏说:席勒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它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的自由活动,其显著特征在于,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作为地进行观察和玩味,它根本上时一种想象力的游戏,因此,所谓游戏,也就是一种审美活动。18.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的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19.审美形态:指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20.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21.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22.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23.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感觉本身是社会化的产物,其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尤其大。24.反思判断力是康德的美学概念,指的是从特殊
本文标题: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5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