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审题技法(一)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新材料作文是介于旧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2010年18套试卷中10个省市考的是新材料作文,2009年18套试卷中9个省市考的是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的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这是新材料作文的特点。这种作文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既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但是新材料作文较话题作文来讲,显然是加大了审题立意的难度。由于前几年高考主要考话题作文,备考中,老师主要指导学生进行话题作文的训练,不知不觉中漠视了对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以致部分学生看到新材料作文之后,不知道如何审题立意,写出了偏离题意的作文。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考生要牢记新材料作文审题的程序和方法。1.文字材料古语说,审题如审贼,讲究一个“细”字。材料作文的审题忌一步到位,没有读懂材料,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摸住一处就写,结果往往偏离题意。审题应按步骤操作,材料作文的审题程序是:①概括材料明要点。看材料涉及哪些人或事物,如果是多个人物,确定材料的主人公;写了主人公的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抓关键词语或句子,明确材料从哪个角度说明道理。②确定性质和倾向。根据事件的结果确定事件的性质和命题者的倾向性。如果是好的结果,材料的性质就是正面的,命题者的倾向性就是赞成;如果是不好的结果,材料的性质就是反面的,命题者的倾向性就是反对;如果材料没有结果,材料的性质就是中性的,应辨证分析其说明了什么道理。③关键词语抓得准。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吃透材料的基本意思,是文字材料作文审题的最基本要求。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后,要注意语言的转换,可用“只有……才……”的形式把关键词语变成一个有倾向性的观点。如关键词是“适度”,就可以转换为“只有适度,才能事遂人愿”。④筛选观点定主题。根据事件的结果推出原因,认真筛选材料中体现的各种观点,联系现实生活,确立第一主题。与材料的性质、出题者的倾向性一致的观点肯定是第一主题。主题可以作辩证分析的要进行辩证分析。一定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含义多角度分析材料,结合现实生活,列出两到五个观点,再从中选出第一主题。罗列观点的过程就是对材料全面分析的过程,也是防止跑题或偏题的好方法之一。示例:(2010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步骤:①概括材料明要点。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讨论浅阅读行为的利与弊。②确定性质和倾向。甲、丁反对,丙、乙赞成。所以材料的性质是中性的。③关键词语抓得准。浅阅读、简单轻松、实用有趣、失去、怀念。④筛选观点定主题。既要看到浅阅读的优点,又不能丢失传统的“深阅读”。2.图片材料看图作文,顾名思义,就是要看图画或照片来写文章。要使文章能准确地反映图意,看清画面是不可忽视的。要想看清画面,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总观全图,看全貌,并有步骤地进行观察。二是观察背景和人物,如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近景和远景怎样配合,它们和画面上的人物有什么关系,还有人物的身体、年龄、活动情况等。三是观察细节,如人物的表情、服饰、用具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什么能流芳百世?除了画面上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在同进最后的晚餐那动人的情景构成画面的整体美以外,恐怕还在于这幅画的细节特别感人,尤其是那个出卖耶稣的叛徒犹大的面部细节画得格外传神。绘画是如此,看图作文也是这样。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看清画面上有哪些细节,想一想作者画这些细节的目的。四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一幅画的主题抓得准,看图作文才能写得好。这样,我们就要细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他(她)在画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颂扬什么,批评什么?他要说明什么?又是怎样把自己的意图融化在画面之中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看图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变式。它与材料作文的不同,只在于看图作文提供的是图画材料,材料作文提供的是文字材料。所以看图作文的审题思路与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大同小异。具体审题步骤如下:①概括画面内容和要点。看图中画了哪些人物或事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上面有哪些文字,文字的表达指向是什么。要找全,找准,不要遗漏。②确定画面主体和性质。依据事件的结果,判断图画的性质是正面的,反面的,还是中性的。③确定命题者的倾向性。即命题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或者要说明什么道理。④分析原因找说明道理。即分析命题者为什么提倡,为什么反对,如果命题者的倾向性是中性,要辨证分析,找出命题者要说明的道理。⑤根据性质倾向定主题。根据画面的性质、出题者的倾向性确定第一主题。确定主题时,考生要联系头脑中储备的材料,联系现实生活二、立意技法(一)大题小做立意法大题小做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高考作文命题,面对的是全国(或全省)所有的考生,要让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理可议,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因此,命题往往是比较宽泛的。考生在构思的时候,如果直接以大写大,很容易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应围绕作文中心,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分解出许多具体的题目来,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化大为小,大题小做。短小的800~1000字的文章,从一个具体的、小的角度切入,文章就容易写深,写透,写实。所谓大,指题目中的概念太抽象,内容特别多,可写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空间距离大,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一方面,这类题目为考生提供了张扬个性、驰骋笔墨的广阔天地。另一方面,这类题也使考生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即难于把握,落笔时不易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法驾驭。大题小做,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精髓。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似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大题小做的具体方法如下1.为动宾短语构成的题目加具体的内容。如2010年江西卷“找回童年”,立意要具体指出找回童年的什么。是要找回童年的自由快乐,还是要找回童年的无忧无虑,或者是要找回童年的敢想敢做、百无禁忌。又如2010年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立意时要弄清楚“仰望星空”具体指什么,“脚踏实地”具体指什么。为动词性的题目填宾语。如2009年山东卷“见证”,可以写见证了奥运的成功举办,也可以写见证了四川大地震,还可以写见证了爷爷奶奶越老越甜蜜的爱情。2009年四川卷“熟悉”,可以写熟悉了农村田园生活的美,也可以写熟悉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还可以写熟悉了老师饱含真情的甜美的声音。2.为题目中名词性词语的范围作限定。如2010年江苏卷“绿色生活”,可以限定为一种乡村宁静自然静谧的田园生活,也可以限定为一种健康朴实平和的生活,还可以限定为一种淡泊名利充满真情真爱的美好生活。又如2008年天津卷“人之常情”,可以限定为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也可以限定为热爱祖国是人之常情,还可以限定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人之常情。一定把题目具体到一个小的角度才能写得生动,写出文采。3.将题目中的喻体还原成本体。如2009年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可以还原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自信”,也可以还原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亲情”,还可以还原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书籍”。4.将题目中的代词具体化、确定化。如2010年广东卷“与你为邻”,“你”可以具体指微笑,也可以具体指梦境,还可以具体指小鸟等动物。如2008年上海卷“‘他们’是谁?”“他们”应该是某一个群体,或某一类人,可以指农民工,也可以指革命老前辈,还可以指父母、老师等。考生一定要把“他们”具体化、明确化,才能写好这类考试作文。总之,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800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个文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如椽大笔,不一定篇篇都是妙文华章,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二)小题大做立意法小题大做,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有的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较小,要想作文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想,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生活中有些材料看似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中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窥一斑而见全豹”“一叶落而知秋,一芽绿而示春”的艺术效果。如2010年全国卷I,我们可以把它称做为“小题”,这一类作文往往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材料提供的往往是一些具体的生活故事,让考生“从一件小事谈起”。面对这一类题目,如果就事论事,就会使之肤浅、平庸;这时候,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以小见大,小题大做,要从现象到本质,作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开掘,从小事情中开掘出大道理来。小题大做,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琐屑小事,俯拾皆是,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小题材照样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大”和“小”是对立统一的,“小”是“大”的一部分,“大”必须通过无数的“小”才能体现其本质特征。“小题”如何“大做”?1.有独到眼光。如《“七·一”记事》,单记“七·一”这天的活动和事件,容易停在一个平面上,尤显单薄;再如《劝君莫酗酒》,单议酗酒对人体的危害,似乎囿于个人的圈子,缺少些社会性。小题的取材,依题撰文,难以写出分量和厚度。因此要学会细腻观察,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2.能小中见大。并非随意捡来一件小事便可以表明一个大道理。这里还有一个深入开掘和精心加工的问题,即要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在构思中要审度小处,着眼大处。虽然笔下处处是“小”,但眼中时时是“大”。比如《压岁钱》这个作文题目,可以展开这样的联想:身为大款的表叔给压岁钱时的神态,人们对他恭敬的态度,自己的感受;贫困的外婆给压岁钱时真诚而窘迫的神态,人们对她鄙薄的态度,自己的感受。最后结论是:真情是金钱不能替代的。这样联想构筑全篇,便由围绕“压岁钱”叙写一些小事而表现出了一个大的“本质”。3.善引申开拓。要有开阔的思维,丰富的联想。一滴露珠,能想象出黎明的清新;一颗寒星,能想象出夜空的宁静;一朵浪花,能想象出大海的浩渺。能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能够一粒沙里见世界,一句话中见真情。要尽可能开发“材源”,串起那些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容量。例如,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文题是够小的,但却可以切入“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的大问题;再如还可以把具体
本文标题:作文审题立意拟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6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