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加油!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1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1.下列《寡人之于国也》语句中,被用作比喻的是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以五十步笑百步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容忍与自由》所提到的外国人中,曾参加过宗教革新运动,但在掌握了宗教大权后,居然以“异端邪说”的罪名,活活烧死了学者塞维图斯的是A.阿克顿B.马丁·路德C.高尔文D.柏时3下列《咬文嚼字》列举的例证中,被朱光潜先生称为“炼字的好例”的是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B.你是个好小子——你这好小子C.见草中石,以为虎——见草中有虎D.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4.《冯谖客孟尝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排比B.层递C.对偶D.夸张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人物行为中,属于贺兰进明的是A.为国让贤B.抽刀断指C.从容赴死D.擅兵坐观6.下列文章中,采用主客对话手法表达作者思想矛盾斗争的是A.《种树郭橐驼传》B.《赵武灵王胡服骑射》C.《前赤壁赋》D.《马伶传》7.下列写景语句中,着意营造出萧瑟森然意境的是A.脚下的江流,从那么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返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B.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着许多蛊惑的眼睛C.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D.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8.《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回忆姐姐的悲剧,所要表达的是A.后悔姐姐生前自己没有好好地爱过她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加油!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2B.愧疚姐姐死后自己未做过纪念她的事C.批判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D.控诉鸦片烟对中国人民身心和家庭的毒害9.《蚂蚁大战》中,以人的心理特征塑造蚂蚁形象的语句是A.两只蚂蚁缠斗不已。一交上手,谁也不退却,推搡着,撕咬着,在木片上翻滚起伏B.黑蚂蚁微弱地挣扎着,它没有触须,且剩下的唯一的腿也已残缺不全C.红蚂蚁的躯体好些己被咬掉,它们比斗犬厮杀更惨烈D.在小山谷顶上出现一个荷戟独彷徨的红蚂蚁,它看来斗志正盛10.《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里采用的情景交融方式是A.自然天成B.融情入景C.移情于景D.因情造景11.下列《陌上桑》写罗敷美貌的诗句中,采用了侧面描写手法的是A.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B.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C.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D.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12.《行路难》(其一)中,包含了伊尹故事的诗句是A.闲来垂钓碧溪上B.忽复乘舟梦日边C.长风破浪会有时D.金樽清酒斗十千13.下列《早雁》所描写的景象中,象征着边民流离失所的是A.云外惊飞B.仙掌月明C.长门灯暗D.金河秋半14.下列《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词句中,借景抒情的是A.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B.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C.原上草,露初唏,旧栖新垅两依依D.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15.下列词人中,著有《漱玉词》的是A.李清照B.李煜C.辛弃疾D.柳永16.下列诗句中,出自闻一多《一句话》的是A.饱受风雨的打击B.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C.穿过崎岖的道路D.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加油!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317.下列《再别康桥》诗句中,隐喻美好理想的是A.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B.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C.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18.舒婷1979年在《诗刊》发表的处女作是A.《双桅船》B.《会唱歌的鸢尾花》C.《始祖鸟》D.《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9.《宝黛吵架》中,宝黛吵架的直接起因是A.宝玉问病B.张道士提亲C.宝玉砸玉D.黛玉铰玉穗子20.下列《断魂枪》人物中,嗜艺如命,执意要学“五虎断魂枪”的是A.王三胜B.沙子龙C.小顺D.孙老者多选21.《秋水》(节选)所表达的庄子的理念有A.孔子的学问“少”B.伯夷的道义“轻”C.老子的治国理念“妙”D.伊尹的政治意识“和”E.圣贤的学说是“自多”多选22.下列语句所描写的场景中,发生在秋天的有A.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B.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E.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多选23.《垓下之围》塑造人物形象所使用的手法有A.场面描写B.语言描写C.细节描写D.景物描写E.行为举止描写多选24.下列关于《雨巷》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这首诗写于1919年五四运动中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加油!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4B.这首诗写一位名叫“丁香”的姑娘C.这首诗最富象征意味的是“丁香姑娘”D.这是一首典型的象征主义诗作E.营造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是本诗的一个特色多选25.下列《麦琪的礼物》语句中,属于人物行为举止描写的有A.“如果杰姆看了我一眼不把我杀死才怪呢,”她自言自语地说B.他很瘦削,非常严肃。可怜的人,他只有二十二岁C.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的纹风不动D.德拉回家以后,她稍稍用谨慎与理智来代替了陶醉E.白晰的手指敏捷地撕开了绳子和包皮纸。接着是一声狂喜的叫喊26.弃甲曳兵而走曳兵:27.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拘:28.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休矣:29.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有为:30.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字:31.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樽:32.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问遗:33.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至矣:34.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加油!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5撅:35.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宁可:36.阅读《吃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音乐的道理可通于烹饪,孔子早已明白,《论语》记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惜他老先生虽然在《乡党》一章里颇讲究烧菜,还未得吃道三昧,在两种和谐里,偏向音乐。譬如《中庸》讲身心修养,只说“发而中节谓之和”,养成音乐化的人格,真是听乐而不知肉味人的话。照我们的意见,完美的人格,“一以贯之”的“吾道”,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A.这段文字阐释了什么样的社会理念?B.说明这段文字使用的论证方法。C.这段文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37.阅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A.这篇文章出自哪部著作?作者是谁?B.文中“中国之俗”指的是什么?C.根据这段文字总结赵武灵王坚持胡服骑射的主要理由。38.阅读《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加油!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6A.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什么样的感情?B.写出这段文字中属于行为描写的句子。C.作者写“我与地坛”,为什么要花很多笔墨描写母亲?39.阅读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下片,回答问题: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A.“长门事”用的是什么典故?作者用这个典故暗示什么?B.“君莫舞”、“君不见”的“君”指什么人?C.分析“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意蕴。40.阅读《哦,香雪》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作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净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A.这段文字所展现的香雪的性格特征是什么?B.指出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C.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1.在汉语中,与“独”有关的成语很多,例如“一枝独秀”、“独当一面”、“特立独行”、“独辟蹊径”、“独具匠心”、“独断专行”、“独善其身”、“独木难支”。请在以上成语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加油!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7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1.B2《容忍与自由》所举到的外国人的事例涉及阿克顿,高尔文与马丁·路德三人。“十七、八年前,我最后一次会见我的母校康耐儿大学的史学大师布尔先生。我们谈到英国文学大师阿克顿一生准备要著作一部《自由之史》,没有写成他就死了。”“试看欧洲的宗教革新运动的历史。马丁路德和约翰高尔文等人起来革新宗教,----高尔文在日内瓦掌握了宗教大权,居然会把一个敢独立思想,敢批评高尔文的教条的学者塞维图斯定了异端邪说的罪名,把他用铁链锁在木桩上,堆起柴来,慢慢的活烧死。”答案:C;3.B是进一步分析炼字;C是表面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是在调整思想感情;D是表明更动了文字,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答案:A4答案:A分析:需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修辞手法设问反诘层递借代呼告5.答案:D分析:A是许远;B南霁云;C张巡;6.答案:C分析:以上四篇文章全部采用对话方式。但是ABD:1,不是主客之间的对话;2,也没有表示“作者的思想矛盾斗争”。需要掌握“赋”文体的特点:主客对话,抑客申主。7.答案:B这道题难度很大,不仅要求考生熟悉每篇作品的内容,还考核对每一句话内涵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选自《都江堰》B选自《秋夜》善于进行意境营造,着力渲染萧瑟森然,幽远清寂的秋夜氛围。C选自《我与地坛》D选自《我与地坛》8答案:C分析:提示中“对姐姐悲剧的回忆,暴露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的罪恶”9答案:D;10答案:B分析:重点掌握诗词间接抒情的六种方法。11答案:D分析:掌握人物描写的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特点。12答案:B分析:A姜尚;C宗悫;D没有涉及故事。13答案:A分析:《早雁》通篇象征手法。掌握每句话的象征意义。BC象征暗示朝廷对百姓的漠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加油!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8不关心;14A答案:C借事抒情;B借比喻典故抒情;C借景,比喻,典故抒情;D借细节抒情。15答案:A分析:考核作家作品知识。B《南唐二主词》;C《稼轩长短句》;D《乐章集》;16答案B分析:AC《我愿是一条急流》;D《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8答案:D分析:教材210页注释1.19答案:B分析:注意“直接原因”;20答案:D分析:掌握小说中主要故事情节。21答案:A,B,E;分析:需要深入地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22答案:B,C,E;分析:这道题有一定难度,要求对于以上五个场景都有较深入的了解,还
本文标题: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65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