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复习资料
1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复习资料1.怎样理解“考试大纲”中的考核要求关键词:“了解”、“理解”、“运用”?“考试大纲”中对每部分知识点都列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含义是什么,在NTET考试中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在出题方面有何不同呢?了解这些,对于我们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会有很好的帮助。这三个层次的分类来自“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该理论是以布卢姆(B.s.B1oom)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了解/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六个层次从认知的复杂性和难度上来看是依次提高的。鉴于初级考试的特点,“考试大纲”中只涉及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认知领域的前三个层次的考核要求。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层次关键词的具体含义和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考试准备。(1)了解: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记忆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如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2)理解: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理解: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3)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了解”和“理解”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由此可知,对于“考试大纲”中要求“了解”类的知识,重点需要记忆教材上的内容和材料,可能的试题类型是填空题、选择题等。对于“理解”类的知识,要求在记忆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做到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能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或结合已有的数据资料进行解释,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它们的未来发展。可能的试题类型是选择题、匹配题等。对于“应用”类的知识,要求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或者给定的教学情境中,运用这项知识解决问题。可能出现的试题类型是选择题、操作题等。2.教育技术的定义是什么?在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教育技术和相关的术语有不同的定义。“考试大纲”中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能力标准”附录中规定的术语与定义作为标准。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指导思想是现代教育理论和观念,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研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优化教学,各种技术和方法是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曾经出现了电影教育、视听教育、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等不同的名称,这些名称虽然不同,但基本实质是一致的,只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教育理念。3.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有时候容易被人们混淆,因为这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教育技术,有时候人们也称现代教育技术,它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区别: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与呈现。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顾名思义,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2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即教育技术关注的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或作为教学资源的技术。具体说来,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而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是什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即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和资源融人到具体学科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最终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划分成三种形式: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5.什么是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要素?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根据教学目的、教师特点、学生认知方式、教学环境等的不同,研究者总结了多种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这些模式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基本要素是相似的,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要素,它们之间相互关联,构成动态循环的过程。在学习教学设计概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学设计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为目的;是一个系统规划的过程,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其具体产物可以是课程、教学方案、教学软件或教学资源等。6.主要的学习理论流派包括哪三种?它们的主要观点有何不同?学习理论的流派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三种。行为主义认为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行为主义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在教学中把学习材料分解成能按顺序掌握的若干小步骤,并在每一步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完成最终的学习目标。主要代表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等。认知主义把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主义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事物及其特性,使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与行为主义相比,认知主义重点放在引发行为的思维过程上,而不是行为本身。认知主义强调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主要代表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者既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反映论,同时对认知主义的客观经验主义不满。认为个体的知识既不是预先生成的,也不是完全来自经验,而是来自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活动中。建构主义强调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7.为什么要重视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这有何意义和作用?在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每一项新的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都给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教育技术一直发挥着丰富学习资源、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作用。3当前,推广教育技术对于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包括下面三个方面:(1)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这些特点都依赖于教育技术的技术优势来实现。教育技术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中都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一方面,教育技术可以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包括丰富的资源、的环境以及多种教学和学习工具等;另一方面,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教学观念,带动教学活动和学习方式的变化。(2)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主要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三方面组成。教育技术素质是指具有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技术的意义和原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实施现代教育和教学,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技术素质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密切相关,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3)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将教育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采用多种媒体方式呈现学习材料、优化教学设计,有助于促进学习的保持和速度,改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教育技术的理论特征和实践活动都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因而教育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还将促进创新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8.教师如何学习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知识”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教育技术的相关重要概念、理论基础,以及教育技术对于教学的意义。教师在学习时,应注意以多种方式促进对理论的理解,如:认真阅读教材,对重点、难点知识作出标记;适当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加强对知识背景、现状的了解;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通过搜索解决学习中的疑问,扩大知识面,通过在线互动与专家、同行进行交流,促进对内容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与同伴的充分交流,在共同讨论中促进学习。另外,最重要的是,应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思考,如自己的已有认识与学习到的知识有何不同、教学实际中所遇到的哪些问题可以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等。1.在设计教案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具有的特征会对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教案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适应是衡量一个教案设计是否恰当的重要指标。对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教学起点。对学习者的分析可以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等。了解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新概念、新知识的教学起点及适用的教学策略。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在设计教案时,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维持学习的动力。非智力因素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但其对教学实施的成败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案设计的实践中不可能考虑所有的学习者特征,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特征都具有设计意义,比较重要的有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4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考虑哪些因素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并体现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2.目前常用的辅助教学硬件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教学支持功能?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会使用到各种辅助教学的硬件设备。常用的辅助教学硬件有DVD播放机、电视机、计算机、卫星教学收视设备、计算机网络、视频投影机、学科教学设备、学科实验仪器、互动白板等。这些辅助教学硬件具有不同的教学支持功能(见表2一1),教师在教学的实施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选择。表2—1辅助教学硬件的教学支持功能辅助教学硬件教学支持功能学科教具或仪器(模型、实物、实验仪器等)呈现教学内容;进行学科实验DVD播放器播放以DVD光盘为介质的教学资源电视机呈现视频教学内容和节目计算机呈现电子教案;信息化教学资源;运行教学软件卫星教学收视设备通过卫星远程接受教学资源和节目实物投影机实物演示数码投影机计算机屏幕内容的同步显示互动白板交互式演示计算机信息和手写信息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下,教师需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几种辅助教学硬件的组合共同构成教学环境,以达到促进和优化教学的目的。比如黑板一DVD播放机一电视机一视频投影机的组合,计算机一网络一视频投影机的组合,等等。教师需对以上设备的用途有所了解,并能够在教学中正确使用。3.常用的学科教学工具软
本文标题: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70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