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用心爱心专心-1-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目标导航1.了解照相与电影传人中国的经过;知道“剪发辫”和“改称呼”对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近代服饰的变化。2.比较中国近代与现代生活的变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理解照相与电影对保存历史资料的作用。通过学习社会生活的变迁,理解社会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道理。3.通过社会生活变化,认同学习和借鉴先进物质文明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树立为创造和借鉴先进物质文明而发奋图强的理想。自主学习随堂演练一、选择题1.照相术传人中国的时间是()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晚期D.20世纪初期2.对于电影的说法,错误的是()A.1895年,法国人发明电影。一年后传人中国,首先落户上海B.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定军山》,这是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C.20世纪初,电影从无声默片发展成为有声电影D.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事业初具规模3.中华民国时期的男性新国民必须要做的是()A.剪去辫子B.脱掉长袍C.禁止缠足D.中山装4.中华民国时期,颁布法令规定不许叫的称呼是()用心爱心专心-2-A.李先生B.王君C.赵科长D.张老爷5.民国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是()A.西服B.中山装C.高领装D.运动装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一一孙中山(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孙中山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是什么?(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怎祥对待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7.概括民国时期社会生活变迁的具体表现。活动探究近代老百姓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有许多是从外国进口的,因此,许多东西都带有个“洋”字。直到今天,从许多老人口中仍能听到一些带“洋”字的物品名称。请你调查一下,哪些物品原来带有“洋”?为什么现在不这么称呼?视野拓展废除缠足陋习缠足是我国妇女在封建社会所受的压迫之一。废除缠足的陋习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在太平天国时期,在女军中一部分妇女宣传放足。天国还采取了一些强令手段,禁止缠足,如“妇女不准缠足,违者斩首”。至清朝末年,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都反对妇女缠足,组织“不缠足会”“天足会”,宣传放足。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曾发布《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宣传放足,禁止缠足。北伐战争期间,北伐军所到之处,倡导妇女解放,破除缠足陋习。到20世纪中叶,缠足这一陋习终于销声匿迹了。答案: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用心爱心专心-3-1.B2.B3.A4.D5.B二、非选择题6.(1)清朝官场称人为“大人、老爷”。孙中山认为这种称呼玷污了共和政治。(2)革除旧的官场称呼,改称职务;民间互称“先生”或“君”。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7.①从西方传人了照相与电影。②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剪除男子的发辫,革除旧称呼,改称新称呼。③民国时期男子喜穿西服和中山装,女士流行穿高领服装。
本文标题: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4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