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二、填空、选择题基本原理部分:儿童文学是独立的文学门类,有自成体系的文学理论和审美标准。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总称。了解儿童文学界关于“儿童文学”的几种观点。1、“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代表作家:胡适、周作人、朱自强2、“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代表作家:贺宜、鲁兵3、“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4、“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的功能。(一)审美功能(二)教育功能(三)娱乐功能(四)认识功能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包括什么?1、儿童的“泛灵主义”心理与儿童文学的拟人化手法2、儿童的“自我中心”心理与儿童文学的幻想色彩3、儿童“任意结合”心理与儿童文学的荒诞形象儿童文学层次的划分。1、幼年文学是为3—6岁的学前儿童服务的文学。2、童年文学(核心层次)是为7—12岁的儿童服务的文学。3、少年文学是为12岁—18岁的少年服务的文学。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指什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即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包括什么?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这几个方面儿童文学作者包括哪些?儿童文学作者包括成人和少年儿童成人儿童文学作者必须富有儿童特点的艺术表现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一)对儿童生活的独特体验1、对童年生活的记忆2、对当下儿童生活的关注(二)童心般的精神气质(三)富有儿童特点的艺术表现力1、充满奇异色彩的想象2、富有儿童情趣的幽默感3、饱含诗意的表达方式4、叙述生动故事的本领陈伯吹的“童心论”观点是?“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陈伯吹现代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主要有哪几种?儿童视角、成人视角、两代人对话和对比的视角、少年作者的视角。儿童文学接受主体的特殊性表现在?1、生理层面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是以儿童生理器官的感觉、运动机能为生物基础的。身体—动作意识反映在文学接受上往往表现为对充满动感、富有游戏性质文学作品的喜好。2、心理层面3、文化层面儿童文学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结构中也存在着一个文化的层面。文化层面则规定着儿童读者文学接受中的具体文化一审美内容及其动力指向。儿歌部分:儿歌的基本概念。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符合儿童听觉要求,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短小诗歌。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文体形式之一。了解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专集。1593年吕德胜、吕坤父子收集并整理了各地童谣编成《演小儿语》一书,这是已知的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专集。1918年周作人在北大和刘半农、钱玄同共同成立歌谣征集处,建立歌谣研究会,创办了《歌谣》周刊,并给所收集的童谣冠以“儿歌”之名。儿歌的功能。培育情感、启迪心智、训练语言儿歌的特点。(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二)节奏鲜明,音韵和谐(三)童趣盎然,天真稚拙(四)歌戏互补,充满动感儿歌押韵一般有四种情况。一是句句押韵。这种押韵较规矩,容易上口,吟唱起来悦耳动听。缺点是用韵范围较窄,句式变化不大,显得较为呆板。二是隔句押韵。即每逢偶数句押韵,首句则可押可不押。用得最多。三是“中途换韵”。一般每两句换一个韵脚,多用在“连锁调”的押韵上。用韵灵活方便,错落有致,便于吟唱。四是“一字韵”。即用同一个字押韵。一般用于传统儿歌中的“字头歌”形式。这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句句押韵方式,作品通篇都用同一个字作为韵脚。掌握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常见的几1、摇篮曲2、游戏歌3、数数歌4、问答歌5、连锁调6、颠倒歌7、绕口令8、字头歌9、谜语歌儿童诗部分:儿童诗的概念。儿童诗是指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的,为儿童所喜爱、理解、欣赏的自由体短诗。中国的儿童诗是从“五四”后产生的新诗中分化出来的,是自由体诗的一个分支。儿童诗的特点。1、展示儿童视野中的世界2、表达真率明朗的情感3、体现儿童特有的情趣4、营造纯真隽永的意境童话部分:童话的起源、发展。童话的概念。1.童话的起源:最早的童话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与传播。2.童话的发展:民间童话文学童话(安徒生童话为标志)小说童话(幻想小说)3、童话的概念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在整个文学系统中,童话是属于儿童文学所独有的体裁。鲁迅对叶圣陶《稻草人》的评价。“给中国的童话开辟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把握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是童话的核心、灵魂和生命正确理解“幻想”与“现实”的关系。1、幻想植根于现实2、幻想不能凭空产生3、不存在完全脱离现实的幻想4、幻想最终要受客观现实的制约“幻想”与“现实”的关系幻想植根于现实幻想超越现实童话反映生活,但它不是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本身,而是通过幻想的形式塑造形象,对生活做折射式的、间接的、变形的反映。正确理解“人性”与“物性”的关系。人性:拟人的童话形象所具有的人的精神特点,如:勤劳善良、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等物性:被拟人化的“物”本身所具备的特性。如:石头坚硬、稻草怕火、兔子胆小、野狼凶恶等。准确把握基本的“物性”特征1、充分尊重物性:要创作既有神奇色彩,又被读者接受的拟人体形象,充分尊重“物”身上的基本属性,忽视或无缘无故违反“物性”,都会破坏童话应有的情调。2、合理选择物性:根据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的需要,对“物”身上多方面的“物性”做出合理的选择,不必囊括全部的“物性”,可以选取其中的一方面或几方面而略去其他。《夏洛的网》中的蜘蛛3、实现“人性”与“物性”的巧妙结合(1)寻常式结合:(2)异常式结合:挖掘“物”身上经常被忽略的“物性”,从中发现构思童话的创造性思路童话独特的美学品味。荒诞:作家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段,将生活的真实加以扭曲,营造出奇妙怪异的艺术氛围,满足儿童自由幻想、无拘无束的游戏精神和阅读趣味。荒诞童话的特点儿童的心理特点新奇、热闹、滑稽、怪异身心迅速成长,过剩精力和无穷求知欲使他们本能地爱好活动和向往新奇色彩鲜艳、外形奇特、动作幅度大、频率快感情不够细致,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刻。以浅层次、粗线条方式感受事物。幽默:文学的幽默常表现为由语言、情节不协调构成喜剧性的矛盾冲突。幽默与儿童审美天性之间有着深刻的默契。儿童文学借助智慧等理性因素以及想象、情感等非理性因素构建幽默风格。包括滑稽、讽刺。诗意:抒情的表达、意境的营造、人文情怀的蕴含共同构成了童话的诗意色彩。童话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拟人夸张象征变形:有意识地改变原有形象的性质、形态,往往表现为人或事物外形或性质上发生明显而迅速的超自然变化,是实现童话幻想的重要手段。童话的夸张的特点。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现象或性格的某个方面故意给予相当明显的夸大或缩小。童话的夸张是强烈、极度的夸张;是从内容到形式全面的夸张。夸张的作用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形象的特征,深刻而又单纯地揭示它们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安徒生“丑小鸭”、张天翼“宝葫芦”象征意义。安徒生:“丑小鸭”象征:倍受歧视而又善良、忍耐、追求光明的小人物张天翼:“宝葫芦”象征:“不劳而获”的思想童话形象的类型。1、超人体童话形象2、拟人体童话形象3、常人体童话形象幻想小说常见的结构模式。1、“日常进入非日常”的模式2、作梦的模式3、日常生活的模式(日常魔法)了解中外著名童话作家及作品。刘易斯·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林格伦《长袜子皮皮》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郑渊洁《鲁西西传》、《皮皮鲁传》张幼军《小布头奇遇记》安徒生童话的三个阶段特点。课本(p28、p152)前期创作多从民间故事中借取题材,风格上受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作品往往在想象中充满乐观和幽默的精神;中期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因素有所加强;晚期作品开始趋向“童话式的短篇小说”,寓言部分:掌握寓言的概念;寓言是寄托着深刻的哲理和教训的简短故事。寓言顾名思义是:寓意于言。“寓”是寄托;“意”是哲理、教训,带有明显的劝喻或讽刺意义;“言”是故事。寓言包括两个部分:故事和寓意。寓言的特征;1、寓意鲜明、教训深刻寓言讲述的故事是为了达到一个“哲理的指向”,向读者明确传达其训诫意义,寓意是寓言的灵魂。抽象的“理”与感性的“美”在寓言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2、含有比喻或象征意义形象的故事和抽象的哲理在一篇寓言中,并不是简单机械的相加,而是通过比喻或象征加以沟通的。比喻(或象征)在寓言中贯穿始终,一篇寓言就是一个整体性的比喻,以达到借此喻彼,以小喻大的效果。3、篇幅短小、结构紧凑作者从生活与自然中截取一个最精彩的片断,加以概括提炼。有的寓言三言两语即把阐明的道理或讽刺对象的本质揭示出来。故事情节十分简约,没有什么过程就走向结尾。4、语言精炼,机智幽默寓言的三大发祥地;古希腊、印度和中国中国寓言的发展;①先秦政治哲理寓言(第一次高潮)②秦汉六朝的劝诫寓言③唐宋的讽刺寓言(第二次高潮)④元明清的诙谐寓言⑤现当代寓言法国寓言家拉·封丹对寓言的阐述。[法国]拉·封丹:“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与灵魂两部分:故事好比身体,而寓意则是人的灵魂。”掌握寓言《母狮子与狐狸》《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自相矛盾》《乌鸦兄弟》《画蛇添足》的寓意。《母狮子与狐狸》教导人们要珍视事物的内在品质。《守株待兔》揭示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哲理。《自相矛盾》揭示对立统一的哲理。三、简答:25分1、考核6部童话作品的阅读。1、(瑞典)林格伦《长袜子皮皮》2、【英】格雷厄姆《柳林风声》3、(美)E·B·怀特《夏洛的网》4、[法]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5、【英】詹姆斯·巴里《彼得·潘》6、任溶溶《没头脑和不高兴》2、结合小学见习经验,谈谈儿童文学视野下师范生必备的素养有哪些?(不要泛泛而谈,应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具体说明)。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和联系。联系:儿歌和儿童诗的区别是相对的,两者都是适合儿童阅读的诗歌文体,两者间的渗透和融合不可避免,诗化的儿歌和儿歌化的儿童诗并不少见。区别:历史:语言:风格:用途:四、赏析(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阅读童话《123》,写一篇赏析文章。写作要求:1、根据所学儿童文学审美特质理论知识以及有关童话的理论,结合你个人的解读体会加以分析。2、对作品的分析应体现创新精神,尽可能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3、文字表述必须具有逻辑性、条理性。4、自拟题目,700字左右。
本文标题:儿童文学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7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