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会宁高考补习学校文科班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1成县会宁高考补习学校2012--2013学年第二次检测历史(第一卷)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南郡侯印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皇帝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郡县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4、《百家姓》在不同朝代的排序不同。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朝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的是A.等级制度的森严B.中央集权的强化C.皇权的独尊D.宗法制影响的强大5、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该机构是A.军机处B.内阁C.中书省D.枢密院6、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加强的是()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清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④清朝军机处的设立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8、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2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9、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0、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11、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A.以鸦片换取白银B.以鸦片换取丝茶C.以白银换取丝茶D.以白银换取棉布12、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3、下列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来源:学*科*网]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C.《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14、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C.租占旅顺、大连D.修建满洲铁路15、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16、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A.议会B.总统C.总理或首相D.大法官17、下表的内容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3的推论。其中推论正确的是史实推论①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法律基础②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总统对国会负责体现了权力的相互制约③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实行统一后的德国依旧推行君主专制政体④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标志着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政体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8、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不同之处主要在于①革命对象不同②革命方式不同③革命性质不同④领导力量不同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19、美国一位史学家说:“他们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组织工人运动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C.开创井冈山道路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21、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2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对日战略方针是()A.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B.发动群众,全面抗战C.依赖国际援助,持久抗战D.持久消耗,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23、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24、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4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2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它的首次提出是在()A.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B.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C.1955年万隆会议上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26、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泽东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27、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A.政府之间的合作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企业之间的联合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28、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9、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C.和平统一台湾D.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30、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5成县会宁高考补习学校2012--2013学年第二次检测历史(第二卷非选择题)选择题(答题卡)(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40分)1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37题)一份对外“和约”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问题:(16分)(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4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选项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选项6(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6分)(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6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37题)—份护照《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和约章程第八款,内载: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咸遵约7章毋违。问题:(12分)(1)除法国外,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还有哪些国家?(3分)(2)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9分)18、(2008年江苏高考22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三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材料四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8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3分)(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2分)(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3分)(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4分)
本文标题:会宁高考补习学校文科班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3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