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人大经济学院: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实录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1页共24页人大经济学院: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实录尊敬的林副校长、尊敬的各位嘉宾、来自新闻界、金融界的各位朋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东海证券有线责任公司、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0年第一季度现在开始。衷心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记者朋友,各位老师、同学的光临。下面我介绍一下与会嘉宾:中国人民大学附校长林岗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教授;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高培勇教授;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17.14,0.03,0.18%)研究所所长李向阳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胡良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栋良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以及主分课题报告的研究员。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教授致辞。林岗: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在这做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这大概已经是第11次了,是今年的第一季度,讨论中国经济外部环境变化的问题。我从雷达那里打听了一下,有两个问题是最大的,一个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尤其是压人民币升值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有什么办法破解这种影响,或者我们就应该升值,或者我们应该抵触,想一些中间的办法,这些都比较费脑筋。将会对我们国家刚刚有所好转的出口有什么影响,等等,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会对我们经济增长的状态不利。还有一个是国际贸易体系的问题,贸易保护主义不是可能要抬头,而且是已经要抬头,早就抬头了。有种种的表现,有大家联合起来对付中国的趋势,美国、欧盟。欧盟在货币问题上对我们还同情一点,贸易问题上对我们也是盯得很紧的。好像中国人犯了一个大错误,勤劳的中国人民努力的工作,成为事业的制造工厂,加大了储蓄,推动了经济增长,好像反而犯错误了,因为不消费。这个东西有点滑稽。中国的经济靠自己的力量,对这两个主要问题的应对如果得当,不出大问题,出点小问题没事,中国自己内部的经济增长的因素是非常强的,足以盖过这些外部小的影响。中国的工业化还要深度发展,农民工打打工还是要跑回去,这种候鸟型的移民,如果把他们定居在城市将产生多么大的需求和增长的动力,这是我们的条件。什么美国或者其他的都无法和我们相比。所以我们中期的,至少是中期的,十年到二十年的增长是有很好的内部条件的。咱们看得见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不错的,不要妄断,被美国人搞坏了。我们要很好的增长。今天主要是经济研究所的同志们将发表高见,我们洗耳恭听。之后请我们的嘉宾提出很好的意见,以便他们很好的修改和校正自己的观点。在学校作为一个学者,研究经济学,总是要对国家有贡献。搞宏观经济预测也是要对国家有贡献,学者不仅是找几篇杂志发两篇文章,或者到FC发文章,就算是一个好学者。要对自己的国家,要对知识的增长有真正的贡献,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说两句、发发文章。这是我们举办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的原因,我过去说过,再说一遍。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2页共24页谢谢大家。杨瑞龙:谢谢林岗副校长的致辞。我们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今天已经是第13次,按照我们的惯例,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是专题的报告,6月份和12月是总体的形势的报告。这次我们选择的是全球经济做平衡与中国经济的外部风险。我们觉得外部环境是宏观经济的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想到由于美国的发难成为全球经济焦点的问题。刚才我有意没有介绍的一位主角,是我们这次主报告的主要承担人和演讲人,就是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的副会长雷达教授,由他演讲,我相信他的演讲加上四位嘉宾的发言,将会是一道经济的大餐。有请雷达教授。雷达:大家好。我代表我们这个课题组给大家做一个专题的汇报,我们的题目是《全球经济再平衡与中国经济的外部风险》。我包括四个内容,一是经济危机亿危机的性质;二、无创新的经济复苏不会改变全球经济的基本格局;三、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住特征及具体表现;四、全球经济再平衡所面对的外部风险和选择。一、经济危机与危机的性质。2007年由美国房地产和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被人们认为是大萧条以后的最严重的衰退。但是不到两年的时间当中,这次危机开始复苏。根据IMF的分析,如此严重的一论全球经济衰退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期得以恢复,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欧美日以及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采取了超乎寻常的政府刺激方案,因而避免了全球金融领域的恐慌,这种恐慌是导致1929-33年大危机的主要原因。人们对于危机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此看来,我们认为自2007年危机以来,人们对危机的性质判断和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在对于经济危机和危机性质的判断方面,在以往的判断基础上做了两点的改进。(一)我们认为本轮危机是一次全球经济失衡的系统风险危机。1、如果本轮的危机是像危机开始之初人们开始判断的危机发展的逻辑是从房地产到房地产次贷,再到货币市场,再到信贷市场、实体经济领域,从美国经济传导到欧洲、亚洲的逻辑的话。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对危机性质的判断由一个局部风险逐步转化为系统风险的过程。实际上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在金融理论上是有悖于传统的金融理论的。从70年多以来,金融衍生工具和债券化的发展本身有消非系统风险的功能。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危机的认识不能从一个非系统、局部的向全面的系统的领域推演。2、如果这子危机仅仅是一次金融危机,我们认为实际上从70年代开始,美国也已经完成了从世界银行中心的角色转化为世界风险中心角色。美国也完全有手段将金融危机的风险转移到其他国家当中去,就像1997年发生的东亚的金融危机情况一样。事实上这次危机我们看到主要从发达国家爆发,就金融危机本身的影响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影响比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3、美国在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年代,实际上也是美国经常性项目项目赤字和对外负债急剧增长的年代,美国过度的需求增长和外围国家的过度供给,既是危机前全球的模式,也是世界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房地产泡沫的过程和世界经济的失衡从时期上来说是一致的。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3页共24页4、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在危机发生之前已经预测到了这次危机爆发的可能,他们认为导致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全球经济的失衡是有关联的。例如,我这里举的美国经济学家分析的观点表明,美国经常性赤字在达到7.3%时,美国的经济会出现拐点及因此引发美国的经济衰退,以及对外净负债的下降。美国尽管没有达到7.3%,他们的预期是在2009年才能爆发这次危机,但是他们对危机的爆发逻辑与这次的现实逻辑是一致的。5、我们把这场危机性质的认识定义为对环球经济危机失衡的纠偏。为什么先房地产开始?根据IMF(2008)的分析,美国房地产泡沫也与全球经济失衡有关。根据他们的分析,在全球经济失衡过程中,由于贸易顺差国大量的资金流向美国,在美国爆发之前的30年的时期中,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处于相对稳定的状况。这一领域很可能成为投机资本集中投入的领域。从这五点判断上说,我们认为导致这次危机是一次全球经济失衡的系统性风险的爆发。这是对于危机的第一个认识。(二)本轮一次周期性的调整,而不是以总危机形式出现的。实际上我们在学术界也好,还是在实体经济的判断中来说,我们很长时间没有区分为周期性危机和总危机了。1、我认为总无机的特征是与社会危机相伴随的情况下,导致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的总危机才会出现。这种革命性的变革以战争为手段,如上世纪初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实现了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以及两个并行市场格局的形成,或以国内政局的动荡为表现形式。2、周期性危机的特征。在总危机爆发之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作为强制性的调节手段,作用在于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客观比率的要求,使价格趋近于价值或均衡价格、使虚拟经济趋近于实体经济。3、我们区分了总危机和周期性,不能用总危机的判断来替代周期性危机,最为明显的例子是人们对美元走势的判断。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国可以通过汇率调节来获得估值效应。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的汇率走势是走低的。这是对总体长期走势的判断。但这不能替代对美元汇率的短期判断。很多时候人们会判断美国会持续下跌,但是看历史资料,每到危机的时候,美元汇率在很多情况下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4、同样我们不能用周期性的判断来替代总危机的判断。全球四次大规模的经济失衡。第一次比较明显的是在英国主导下的全球经济失衡。每次危机的时候,大家都判断失衡是会消失的。我们用美国的经常性帐户的非平衡的状况和GDP的比率相比,每次周期性危机调整之后,非但失衡状况没有消除,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05年的时候,尽管目前属于下调状况,失衡之后美国的状态是否会进一步下调呢?如果我们的判断是对的,这种周期不会改变。85年的时候,它达到了一个顶峰。大概十年多的时间,又再次超过了85年的失衡的水平。我们的判断是,失衡的根本格局不会发生改变。什么时候我们再恢复到这个顶点,有待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4页共24页进一步的观察。二、无创新的经济复苏不会改变全球经济的基本格局全球经济处于什么样的格局?美国作为金融和研发中心,日德为高端产品制造中心,以及东亚新兴国家为中低端产品制造中心的新三角分工格局。这虽然还遗留着一些雅尔塔体系的地缘政治的因素,但是这一体系最为重要的推动力在于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美国金融霸权地位的确立。因此全球经济基本格局是否会改变,必然意味着替代信息技术创新浪潮的出现或以美国微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改变。实际上,信息技术在上一轮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就全球需求而言,不仅创造了无线通讯,个人电脑,网络交易等多种新型的领域。而且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形成的全球网络生产体系也促进了外包等新形式的产业转移的路径,这是新三角分工格局的主要渠。在这部分研究中,我们主要回答的是技术创新或者说技术基础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技术基础发生变化,基本的格局将发生变化,否则将可能得以维持。(一)全球技术进步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期我们用技术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我们首先需要对全球技术进步的水平加以衡量。实际分析时,我们主要适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而指数进行分析。从数据的可比性和可得性出发,我们选取了1996-2007年间部分OECD国家的投入产出数据来构建所需要的面板数据。从变化图中我们可以看到,98年之后,世界技术进步的总体水平处于相对平稳发展的水平,而不像90年代更高端的发展。(二)国际技术创新活动驱于下降1、研发投入增长趋缓OECD国家总体的投入量在增长,但是增长的复读在趋缓。研发的投入在这当中增长了,但是技术的革新会不会出现呢?最主要要看产出的过程。2、研发产出量绝对下降我们选择的数据是欧洲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两个主要专利系统提出申请的专利申请量进行分析。刚才我们看到投入的曲线还是上升的话,很明显产出的曲线出现了倒U型的变化。美国专利局的情况是倒V型的发展趋势。投入虽然在增加,产出出现了下降的情况。意味着我们的创新活动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大家可以判断。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想说,前沿创新领域的方向并不明朗。我们在98、99年的时候就讨论,IT技术创新以后,哪个领域能够衔接上IT的技术创新?实际经济高速增长的模式就会维持。实际上,我们在信息技术以后,我们猜想过生命科学,猜想过材料技术,猜想过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5页共24页环境、新能源等各个领域,我们所得到的数据,实际上在大家预期的这些领域中都没有出现技术革命的曙光。我们看EPO的数据情况。生物技术在1990年到2006年是副增长,总占比3.55%,网络与电信占23.79%,增长率也是下降-0.4%。污染与废物管理负增长,比重也非常小。我们所关心的气候变化创新的比重非常小,当然从欧洲专利局反应出来的情况,1990年到2006年增长速度是非常的。下面的人类生活的需要,作用与运输,化学与冶金这些领域,第一占的比率相对比较高,另外反而没有出现人们所预期的传统领域的衰退结果。根据美国专利申请局的情况来看,
本文标题:人大经济学院: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实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3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