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上街购物、外出旅游等都要用到估算。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利用估算进行试商,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提高精算的正确率。估算作为生活中的一项必备技能和数学学习的一项必要技巧,有其独特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成为教学上的一大重要任务。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面对估算却感到茫然、无所适从,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体会不到它的价值。觉得估算太累,太遥远,太牵强,对估算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在当前的课堂中,学生的估算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现象一:“算着估”。学生为了估算而估算,往往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而后靠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缺乏估算意识。现象二:“胡乱估”。如:让学生估一估一张报纸有多少字?有的说:1500个;有的说:2000个;有的说:5000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闹闹轰轰,场面热热烈烈,但是能说出估计过程的却没有几人。因为他们不知道,在估算之前应该有一个算式作为前提,没有想法、没有算式,哪有估算的结果,他们这样只能说是胡乱猜测,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现象三:“懒得估”。“懒得估”、缺乏对估算的兴趣,这是一个最普遍的现象。拿到一道题目后,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精算而极少有人会想到估算,除非题目规定。如:妈妈带了100元钱去商店买生活用品,茶壶38元,热水瓶28元。妈妈带的钱够吗?拿到题目,一半以上的同学是采用精确计算的,极少有同学想到用估算,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进行估算,根本体会不到这里不需要精算,只要估计一下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快速。面对这些现象,如何进行我们的估算教学,如何让估算真正走进孩子心田,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估算,在生活中自觉地应用估算?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创设情境,体验价值,形成估算意识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只要估算一下就可以了。如:上街买菜、商店购物、外出旅游等。在我们的教学中,面对的是缺少生活经验的孩子,他们很难体会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意义、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当学生有了估算意识,便会自觉意识到,在计算过程中,除了精算还有估算,计算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就会选用合适的算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学了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学校要参加文明单位的评选,根据有关规定,每所学校的藏书量每人至少应达到12本,我们学校有1020名学生,藏书量10000本,请问我们学校的藏书量是否达到了标准?我给学生限时一分钟,开始做题了,很多学生都拿起了笔,但有四、五名同学却很快举起了手,时间到了,好多同学都没有完成。于是,我先请几个做得慢的同学说一说想法,他们都说列出算式,然后用竖式计算,但时间来不及了,接着,我又请几个做得快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个同学是这样说的:12×1020≈12×1000=12000,通过估计,大约需要12000本,这样,把1020看作1000结果偏小了,实际藏书量应该比12000还多一些,而学校里的藏书量才10000本,所以不达标。通过想法的展示,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其实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算出精确值,有时只要估算出结果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二、教给方法,合理选择,掌握估算技巧估算是一个估计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漫无目的,胡乱猜测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标、有选择、有方法运用的过程。如何让这种没有根据的猜测更合理、更科学呢?我想,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教师教学关系密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同时,还应结合实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各种估算方法,以便更好地开阔思路,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教给估算的方法。任何估算都不是随意的,而是以坚实的口算作为基础的,在进行估算之前都应该有一个算式,而后根据这一算式展开估算。估算的基本方法有:⑴“四舍五入”取整法。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数学学习中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整千数计算。⑵观察估算法。该方法是根据算式、数据的特点,从整体或局部对结果进行分析或审查判断结论。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位数估算。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7326÷18=47,被除数前两位73比18大,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于是可以判断商“47”是错误的。二是根据尾数估算。如428×37=15830,积的末尾应该是6,而这里是3,所以是错误的。2.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估算策略”是指为了达成估算的目的、解决问题,在估算过程中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在估算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掌握预测策略和调整策略。⑴预测策略,即学生对问题结果的取值范围进行合理的估计,计算结果超出这一估计的取值范围,说明答案是错误的。培养学生运用预测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预测、判断、推理能力,预测一般在解题前进行,它可以给我们确定一个结果的取值范围,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如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教学时有这样一道题: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学生很容易就列出了算式,但对于计算却还不会。于是,教师先请学生来估计一下它的结果,学生甲是这样说的: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因此它的结果应该比2000大;学生乙是这样说的:把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因此它的结果应该比2400小一点;学生丙说:我把他们两人的结果综合起来,这个算式的结果应该在2000~2400之间。针对这一估计结果,学生展开算法的研究。在算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根据估算的结果,对自己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由此来判断计算方法的正误。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会逐渐培养学生在做题前估计结果,在计算结束后运用估计结果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⑵调整策略,即学生对问题结果进行合理的估计,组织学生对估计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合理性解释,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互相交流和评价的过程中,逐步调整自己的解题策略,达到最优化。调整策略,一般在解题过程中应用。如学校要买一种价格为39元的科技书24本,请你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学生甲是这样估计的:把39看作40,把24看作20,大约要准备800元钱;学生乙是这样估计的:把39看作40,把24看作25,大约要准备1000元钱;学生丙是这样估计的:把39看作40,40×24=960,大约要准备960元。通过三名学生的交流,学生们逐渐体会到了学生丙的估计更接近准确值,更有说服力。因而,在下次碰到类似题目时,便会调整自己的估计策略,使自己的估计值更有说服力。在估算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估计过程以及估计的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如爸爸带了三个朋友去秦王宫游玩,每人门票42元,请你估计一下,爸爸大约需要带多少钱?学生甲说:42×4≈40×4=160,这时,学生乙马上站起来说,不对、不对,我们把42看作40,算出来的钱太少了,应该把42看作50,42×4≈50×4=200,因为到了景点,爸爸可能还得买点饮料或点心,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多么合理,多么切合实际的想法,就是几句简单的解释,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我们对于数学知识要灵活运用,要学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数学才有价值。三、自觉应用,服务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为了生活服务。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践表明,数学与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的情感越容易引起共鸣,越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获得和巩固,这也是估算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面。估算教学不是独立的,应该紧密联系实际展开。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现实,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合理地应用估算。如集会时,可以估一估学校的人数;看电影时,可以估一估电影院的座位数;放学路上,可以估一估时间、路程;在购物时,可以估一估所需要的价钱;外出旅游时可以估一估所需费用等。.该文章转自[小学课堂在线]:该文章转自[小学课堂在线]:农村小学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一)现状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但是由于我国的计算教学历来重视运算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强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当前的课堂中,学生的估算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没有估算的习惯,延伸了计算的定势思维现象一:“算着估”。即“先算后估”,三年级的教材每单元都有估算的内容。例如,教了测量以后,让学生估计铅笔盒的长和宽,一部分学生是先测量,再将测量的数据进行适当调整,得到估计的数据。在周长教学、加减计算教学以后都出现了学生先精确计算再调整数据作为估算答案的现象。日常生活中,估算大量存在,精算并不总是必要的,例如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97名同学去公园玩,带800元够不够?学生为了估算而估算,往往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而后靠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缺乏估算意识。(缺乏估算的的方法)现象二:“胡乱估”。如:让学生估一估一张报纸有多少字?有的说:1500个;有的说:2000个;有的说:5000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闹闹轰轰,但是能说出估计过程的却没有几人。因为他们不知道,在估算之前应该有一个算式作为前提,没有想法、没有算式,哪有估算的结果,他们这样只能说是胡乱猜测,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缺乏估算的意识现象三:“懒得估”。“懒得估”、缺乏对估算的兴趣,这是一个最普遍的现象。拿到一道题目后,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精算而极少有人会想到估算,除非题目规定。如:妈妈带了100元钱去商店买生活用品,茶壶38元,热水瓶28元。妈妈带的钱够吗?拿到题目,一半以上的同学是采用精确计算的,极少有同学想到用估算,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进行估算,根本体会不到这里不需要精算,只要估计一下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快速。面对这些现象,如何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估算,在生活中自觉地应用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上街购物、外出旅游等都要用到估算。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利用估算进行试商,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提高精算的正确率。估算作为生活中的一项必备技能和数学学习的一项必要技巧,有其独特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成为教学上的一大重要任务。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面对估算却感到茫然、无所适从,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体会不到它的价值。觉得估算太累,太遥远,太牵强,对估算陷入了深深的困惑。针对当前学生在估算方面存在问题的现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农村小学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二)国内外相关理论依据有关于教育学领域的估算研究,在80年代以前,很少有人注意到估算这一研究领域,到Caepenter等人研究发现,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估算能力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这一领域。1980年美国数学教师联合会(NCTM)在《行动纲领》中要求“教师应该经常地有规律地将估算和估计活动结合到数学程序中,应该鼓励学生在提出和选择对象以及研究结果的合理性时进行估计、估算练习。”继而在1990年,NCTM将这一项内容加入到《美国中校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会探索多种估算策略,懂得估算应用的恰当情境,能估计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并懂得用于解决问题!在有关估算策略的研究中,却出现了各个学者发现和结论中的估算策略类别的不同,也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理论框架来作为理论支持。还有一个问题是,由于国外许多关于估算的研究中都是选取中学生或者成人来作为研究被试,因此对于小学生的估算能力的研究,以及影响估算能力发展的因素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解释。国内关于估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学学科的教学领域和教学法中,一些学者认为,估算对于小学生的数感和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其中台湾学
本文标题: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6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