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旅游规划-旅游功能分区与旅游线路
旅游功能分区与旅游线路——主讲人:刘杰武区域旅游功能分区区域旅游的空间功能分区(Functionalzoning)是依据旅游开发地的资源分布、土地利用、项目设计等状况而对区域空间进行系统划分的过程,是对旅游地经济要素的统筹安排和布置。空间布局决定了旅游地的内部结构,会对旅游地景观、交通路线组织等产生深远的影响。旅游功能分区原则(一)突出分区原则(二)集中功能单元(三)协调功能分区(四)合理规划动线和视线(五)保护旅游环境★同心圆布局★双核式布局★社区-吸引物式布局典型的空间布局模式其它布局:◇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环旅馆布局◇野营地式布局同心圆布局模式(ConcentricZoning)提出:景观设计师弗斯特(Forster)1973年提出;又称为:“三区结构模式”。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密集游憩服务区核心区:受到严密保护的自然区(或人文遗产区),限制乃至禁止游客进入。游憩缓冲区:配置野营、划船、越野、观景点等项目。密集游憩服务区: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有饭店、餐馆、商店或高密度的娱乐设施。其它类似的提法:1994年我国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美国的国家公园土地规划采用此类方法,将国家公园分成核心区、缓冲区和边缘区。应用:对待需要保护的生态型旅游区一般采取此类布局模式。服务区娱乐区自然保护区双核式布局(TwinningPrinciple)自然保护区娱乐设施连接线度假城镇提出:这种布局模式1974年由特拉维斯(Travis)提出。该布局方法为游客需求与自然保护区之间提供了一种商业纽带,通过精心的设计,将服务功能集中在一个辅助型社区内,处于保护区的边缘。应用:自然保护区较多。线路服务中心旅游吸引物综合体旅游交通社区-吸引物式布局提出:Gunn于1965年提出。在旅游区中心布局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外围分散形成一批旅游吸引物综合体,在服务中心和吸引物综合体之间由交通联系。购物娱乐住宿餐饮环核式布局环核式布局模式(Around-coreZoning)是指旅游地空间布局以重要景观或项目为核心,相关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以及娱乐项目等全部环绕该核心景观和项目进行布局的模式。一般包括: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和环旅馆布局两种。应用:一般来说,吸引物较为单一的旅游区的空间布局往往采用这种布局模式。在该模式下,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与旅游吸引物之间由交通联系,呈现出伞骨型或者车轮型。(四)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在自然风景魅力突出的旅游区,通过此布局模式可进一步提高自然风景点的吸引力,布局重点是娱乐,其次是住宿。(五)环旅馆布局缺乏明显的核心自然景点的旅游区,通过此布局模式使豪华(或特色)旅馆成为核心,布局的重点是旅馆的建筑风格和综合服务设施体系。(六)野营地式布局适用于景点分散、当地条件又不宜建大型旅馆的旅游区,这种模式是以对整个旅游区恰当的亚区划分为基础,兼顾亚区之间的功能互补性,重点对亚区的旅游服务设施进行布局。旅游线路设计——刘杰武基本的内容•旅游线路的含义•旅游线路的基本类型•旅游线路设计原则•旅游线路设计方法•游览线路设计要求一、旅游线路的含义旅游线路是旅游部门凭借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针对目标市场,为方便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而设计,用交通线合理连接客源地和一系列旅游地、旅游区和旅游点的线性连续空间。旅行社推销的旅游线路应对旅游者(团)旅游天数,经由景区(点)之间使用的交通工具的种类、层次,宿地档次、报价等,有明确规定。由此可见,旅游产品的销售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旅游线路。二、旅游线路的基本类型旅游线路包括两种主要类型:一是景区内联系各个景点的小尺度游览线路;二是联系旅游客源地和一系列旅游地的景区外大尺度旅游路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按游程旅游线路的Maflev模型:进入路径、返回路径和游憩路径周游型逗留型成本最小化12满足最大化34(二)楚义芳模式Campbel(1967)根据不同的旅游目的,把旅游线路分成度假路径、游憩路径和度假性游憩路径三种类型。(三)旅游目的旅游线路可分为:①区域旅游线,简称区线,如“中国旅游国线”,新、马、泰八日游旅游线;②专项旅游线路,简称专线,如丝绸之路、长江三峡、长城旅游专线等。(四)旅游活动内容StewartandVogt(1997)构造了五种类型的旅游线路:•区域游线路、•旅行链线路、•单目的地线路、•中途旅游线路、•营区基地游线路,见图。(五)按旅游地分类午餐单目的地线路亲友家工艺品店市场中途庄稼活线路营地市场营区基地旅游线路图5-17StewardandVogt旅游线路模型区域旅游线路旅行链线路居住地旅游目的地景点旅游地按照旅游地域系统的等级,可将旅游线路分成三类或三个层次:旅游地连接线路,即进入性旅游线路;旅游区连接线路,也可叫主体性旅游线路;连接旅游点的游览线路,或称局部性游览线路。(六)旅游地域等级分类综合以上各种分类体系,可以构建如图5-19所示的旅游线路结构模型。行为逗留周游目的度假路径度假性游憩路径游憩路径内容尺度区线专线旅路游线地域旅游地线旅游区线旅游点线旅游地旅行链营区基地线路中途旅游线路单目的地旅游线路旅游线路图5-19旅游线路结构模型(引自全华,有改动)三、游览线路设计要求旅游线路组织的基本思路是,与交通建设相配套,“线随路走,路为景开”。一方面,旅游线路的组织,首先要考虑已有的交通条件和近期交通建设规划,优先安排交通干线附近的旅游地、旅游区。有些景观较好的地区,但交通不方便,进人线路又未列入地区近期交通发展规划,除非游客需求特别明显,否则,不宜列入旅游线路。另一方面,有些资源稀有性、独特性明显,品位高,需求大,开发前景广阔的地区,虽然目前可进人性较差,也可以规划建设交通线路,然后将该地列入旅游线路,这就是所谓的“路为景开”。最具旅游性、技术性的旅游线路组织就是景区内的游览线路组织。游览线路设计要求如下:1、有机穿插游赏空间和过渡空间游览线路是联系旅游点的连续空间链,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游赏空间和过渡空间。过渡空间应保持一定的长度。长度适当,可起到良好的休息转换作用;过渡空间过长,则易引起疲劳、单调,这时就应采取配置凉亭、歌台、绿化空间等方式引景,以弥补游览线上的情景空缺。2、连接最具风景特征的空间形象景区内各景点的风格不尽一致,游览线路的组织,就应该连接最具风景特征的空间形象,使游客空间观赏信息感受量最强、最大,构成系列,烘托旅游线路的总体特色。3、主题鲜明,既有统一感,又有层次感和变化感。游览线路上,反映主题的景物,要安排多处观景点,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不同层次重复加强,突出主题。同时,对于具有个性的景点,也要有机组合,体现游览线路的变化和层次。旅游线路组织的五种手法:(1)曲径通幽。游览线路组织时,根据景区特点,有意使游览线路迂回曲折,视阈狭小,光线阴暗,声响寂静。或上下盘绕,或穿林越涧,或临池俯瞰,或入谷探幽。(2)步移景异。将不同的景物布置在游览线上,使之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步步有景、段段不同,游览线就像一条彩线,将粒粒风景的珍珠串联起来,使游客感到,一步一个景,十步一层天。(3)豁然开朗。在线路设计中,采取“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游览空间由狭小、阴暗突然变得畅阳。(4)渐入佳境。合理安排游览线上的景物,沿着游览线的时空顺序,一个比一个好,使游客情趣不断提高,逐渐达到高潮,然后结束。(5)跌宕起伏。游览线串联的景物,按一定节奏,将不同层次、等级的景点有机组合,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使游客产生跌宕起伏的视觉快感。
本文标题:旅游规划-旅游功能分区与旅游线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