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余莉--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
1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余莉指导老师:王芳摘要:本文以3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观测了6种种植密度下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几个农艺性状,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新疆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变化趋势,探索适合新疆青贮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得出结论,种植密度在8.0万株/hm2~8.75万株/hm2之间,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而且有利于生产出优质青贮玉米饲料。关键词:青贮玉米;种植密度;农艺性状;生物产量EffectofPlantingDensitiesonorganismYieldofSilageCornYuLiTutor:WangFangAbstract:Threesilagecornvarietiesweretestedinsixplantingdensitytostudythevariationonbiologicalyieldandagronomictraits,analyzesdifferentplantingdensityforxinjiangsilagecornthechangetrendofbiologicalyield,toexplorethebestplantingdensitysilagecorninxin-jiang.Theresultsindicated,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amongvarietiesinforagequalities,theconclusionthatplantingdensitybetween80000plants/hm2with87500plants/hm2,notonlycanobtainhigherbio-logicalyield,butalsotoproducingthehighestqualityofsilagecornfeed.Keywords:silagecorn;Plantingdensity;Agronomictraits;Biologicalyield2青贮玉米是一种优良的饲料作物,生物产量高、生长周期短、适口性好、饲用价值高。采用鲜嫩的玉米茎叶和果穗利用微生物的厌氧发酵制作成青贮玉米饲料,可长期保存,品质优良,营养损失少,适口性好,可长年供应,节省饲料用粮,降低饲养成本,是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养牛业的基础饲料[1]。近年来新疆畜牧业快速发展,饲料玉米需求大幅度上涨[2],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但是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却不高,极大地影响农牧民的种植积极性。影响青贮玉米品质的因素很多,不同的青贮玉米品种,营养品质差异很大,栽培技术和外界环境[3],例如,种植密度、土壤肥力、温度、光照强度、氮肥施用量、播种期以及收获期等都会影响青贮玉米的品质。因此,在相同的水肥条件下,采用合适的种植密度是提高青贮玉米营养品质一个有效的途径。探索出适合新疆青贮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对新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材料有三个品种,分别为新青1号[4]、新实多3号和康地种业选育的康地1551。1.2试验设计每个品种设置6种密度,分别为5.75万株/hm2,6.5万株/hm2,7.25万株/hm2,8.00万株/hm2,8.75万株/hm2和9.50万株/hm2。田间种植采用随机区组法,每个处理8行区,行长7m,行距为70cm,小区面积29.4m2,,3次重复。田间测定小区株数、株高、茎粗和生物鲜产量,随机取10株样品测单株干(鲜)重。主要测定性状按国际标准方法[5]进行,其中生物产量的测定在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从每个小区中部随机选取20m2,全部从茎基部3cm处割下,测定其地上部的生物产量[6],进而计算小区产量,以小区平均数为单位进行数据分析。1.3田间管理试验地设在吉木萨尔县科技示范园内,前茬作物为玉米,肥力均匀,土质较好,为保证土壤肥力一致,底肥一次性施入磷酸二铵225kg/hm2和尿素150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50kg/hm2。3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密度对青贮株高和茎粗的影响表2-1不同密度对青贮玉米株高和茎粗的影响农艺性状品种密度(万株/hm2)平均变化数5.756.57.2588.759.5株高(cm)康地15513343393403403443478新青1号302308305308305311新实多3号320319319323321322茎粗(cm)康地15512.892.762.732.712.692.540.343新青1号3.023.022.982.892.752.68新实多3号2.992.972.882.712.682.65由表2-1可以看出,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株高影响很小,康地1551平均株高明显高于新青一号和新实多3号,在密度5.75万株/hm2至9.5万株/hm2之间,青贮玉米平均株高仅仅变化了8cm,说明株高的差异主要由玉米品种自身特性决定;当种植密度增加,青贮玉米的茎粗有一定变细,在5.75万株/hm2至9.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茎粗平均变化0.343cm。2.2不同密度对青贮单株鲜重和干重的影响图2-1不同密度对青贮单株鲜重比较4如图2-1所示,青贮玉米单株鲜重达到最适值时,密度为8.0万株/hm2,密度低于8.0万株/hm2时,平均单株鲜重下降不明显,在密度为5.75万株/hm2-8.0万株/hm2时,平均单株鲜重由1750g降低到1590g,降低160g;当密度高于8.0万株/hm2时,玉米单株鲜重随密度增加而明显降低,当密度增加到9.5万株/hm2时,平均单株鲜重降低到1106.6g,降低了483.4g。图2-2不同密度对青贮单株干重比较如图2-2所示,青贮玉米在密度为5.75万株/hm2-8.0万株/hm2时,单株干重降低不明显,平均单株干重由342g降低到325.3g,单株干重降低16.7g;当密度高于8.0万株/hm2时,青贮玉米单株干重随密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在密度9.5万株/hm2时,平均单株干重降低到277g,降低了48.3g。52.3不同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鲜)的影响图2-3不同密度对青贮单株干重比较由图2-31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同类型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在不同密度下变化较大,在密度5.75万株/hm2至8.75万株/hm2时,青贮玉米生物产量逐渐增加,由平均生物产量73477.2kg/hm2上升到107520.0kg/hm2,这是由于密度较低,植株营养生长良好,随着密度增加,叶面积增大,光合利用率增大,产量增高;当密度大于8.75万株/hm2,高密度条件下群体与个体的地上部与地下部分生长不能协调发展,致使玉米茎秆及叶片瘦弱,而且影响青贮玉米成穗率,使得青贮玉米平均生物鲜产量降低。3结论与讨论有研究认为,较高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青贮产量[7]-[9],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也有研究认为,高密度种植虽然能提高产量,但在一定程度降低了青贮玉米的品质[10]-[13]。对此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王霞、王振华等[14]以4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6量和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得出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差异显著,供试材料的最佳种植密度均为7.143万株/hm2,潘丽艳等[15]设置了6.0万株/hm2、7.0万株/hm2、8.0万株/hm2三个密度梯度,对几个玉米品种的生物产量做了测定,结果表明密度在8.0万株/hm2生物产量最优,由前人研究得出,青贮玉米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在7~9万株/hm2之间。为了充分利用新疆的土地资源和玉米潜在的生物产量优势,本实验设置了6个密度梯度,对青贮玉米的几个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观察测量,发现青贮玉米的株高和品种自身特性有关,受密度影响不大,茎粗随密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下变细。青贮玉米单株干重(鲜重)随着密度增加有所降低,在密度5.75万株/hm2至8.0万株/hm2之间,单株干重(鲜重)降低不明显,密度大于8.0万株/hm2时,单株干重(鲜重)迅速降低,这是由于密度过高,群体内竞争光照、水分和养分,植株因缺乏营养而生长发育不良。实验可以得出,适合新疆青贮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为8.0万株/hm2至8.75万株/hm2之间。参考文献:[1]TilmanD,CassmanKGMatsonPA.Agriculturalsustainabilityandintensiveproductionpractices[J].Nature.2002.418:671-677.[2]潘金豹等.我国青贮玉米育种的策略与目标[J].玉米科学.2004.12(2):44-45[3]扈光辉.饲用玉米的育种进展与趋势[J].玉米科学.2003.11(2):46-49.[4]王元东等.青贮玉米育种研究进展与趋势[J].玉米科学.2002.10(2):17-21.[5]张秋芝,潘金豹等.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4(2):10-12.[6]张秋芝,潘金豹,郝玉兰等.不同种植密度和地点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21(3):18-22.[7]雷志刚,梁晓玲等.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3):550-553.[8]杨耿斌,谭福忠,王新江等.不同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6.14(5):115-117.[9]王婷等.青贮专用型玉米种植密度对单株和群体效应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04.41(3):176-178.[10]徐玉鹏等.青贮玉米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4):60-61.7[11]李波,陈喜昌,高云等.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与植株主要农艺性状相关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5,13(2):76-78.[12]王永宏,赵健,沈强云.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营养积累规律研究[J].玉米科学.2005.13(4):81-85.[13]苏秀侠等.玉米转化增值有效途径的探讨[J].玉米科学.2002.10(3):7-10.[14]王霞,王振华等.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5.13(2):94-96[15]潘丽艳等.青贮玉米的类型与评价标准[J].北京农业2002.(11):27-28.8谢辞光阴似箭,为期四年的农大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同时,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也即将完成。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指导老师王芳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对我今后的工作生活影响深远。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本文标题:余莉--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8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