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团结合作的力量》说课稿
《团结合作的力量》说课稿一、说设计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团结合作精神成为人际交往必备的心理品质。针对当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与伙伴共事时以自我为中心,在团体中缺乏人与人团结合作的个性弊端,我以“团结合作的力量”为活动主题,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通过做游戏、听故事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眼看,心想,手动,体验团结合作带来的成功喜悦,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团结,怎样的合作。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团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二、说教材《团结合作的力量》选自于小学中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属于交往心理的范畴。1、教育教学目标:考虑到二年级孩子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指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团结合作就是大家在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中一起把事情做好。知道团结合作力量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并学会与人合作,掌握一些与人合作的经验和方法。(2)情感目标:学会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体验和感悟,学会团结合作,并在活动中感受团结合作带来成功的喜悦。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游戏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其亲身感受到团结合作带来的乐趣。3、本课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团结合作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团结合作的方法。为了解决重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活动过程:1、故事导入:认识团结合作的力量2、游戏引领:体验团结合作的效果3、体验分享:认同团结合作带来的力量下面,我说说我的教学方法。三、说教法、说学法1、说教法: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以游戏和故事为主,富有趣味性与适应性,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愉快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采用引导、鼓励、表扬、游戏、故事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共同参与,在活动中明白道理,在活动中体会团结合作力量大的意义,并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活动中有感而发,降低教学难度,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2、说学法:本着“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新理念,本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游戏,组织讨论,分享收获。目的:体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活动、情境、体验这三步学习方法,层层深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最后,我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1、第一环节:课前热身活动——由“花儿朵朵开”的游戏作为热身活动引入。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根据孩子热爱游戏的天性,通过游戏导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互相的拥抱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初步感受团结合作是在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中完成的。并借助这个游戏巧妙地把孩子分成8个小组。以此方式把他们引入课堂。2、第二环节:故事导入——(1)、听教师讲“蚂蚁大逃亡”的故事。(2)、让学生谈谈听故事后的感受。本环节设计的意图是用感官和思考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在绝境当中有些事情凭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但如果大家团结一心,奇迹就会出现。希望通过这个有趣的动物故事,让学生知道团结合作的力量。3、第三环节:做游戏,明道理。游戏一:救生艇(1)、为了环环相扣,我把“蚂蚁大逃亡”的故事进行了延伸。我创设了现场环境,假设现场也发生了特大洪水,面临着生命危险,要想活下来,就必须登上一艘救命小艇。然后请三组(每组6人)学生到上面来,要求每组6个同学站到虚设的救生艇(大呼啦圈)上。由于救生艇比较大,预设每组的孩子都比较容易站到里面去。此时,我把大的救生艇换成小的(小呼啦圈),然后让孩子再一次站到里面,而且要求里面的人数还是6人。(2)、谈感受,谈体会①、说说成功与失败的原因。②、让场下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游戏体验,让学生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游戏二:齐心合力这个游戏是考验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在三人合力顶球的时候,一定要相互配合,相互信任。本环节的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体验到团结合作的方法,知道怎样的合作才会事半功倍。4、第四环节:联合实际,加深理解通过做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在判断、分析中体会团结合作是建立在有意义的基础上的。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懂得哪些事情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做好,感悟到团结合作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5、第五环节:谈收获,齐分享此环节,我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体会,从而反馈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也是一种美德,团结还能感受快乐!快乐使人身心健康,愿同学们都能快乐健康地度过每一天!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心中想说的心里话。使教学目的得到升华。
本文标题:《团结合作的力量》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3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