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教案
第四单元《比例》教案课题《比例的意义》第1教时总第18教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情3、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重点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二、明确目标,探究新知1、从课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比例和比有一定的关系,你们还记得比的意义吗?(学生回答)如何求比值?(学生回答)2、借比值引出比例师:那下面我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几道题。(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师:画面上出现了三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汇报发现,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2.4∶1.6=60∶40)指着这组相等的比说: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1、探索组成比例的条件师: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2、寻找比例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2.4∶1.6=15∶1060∶40=5∶)3、介绍比例的第二种表示方法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教师板书:)4、区分比和比例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小组交流)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四、变式训练,巩固新知1、课本4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师板书比例式)2、课本40页“做一做”第2题。两个具有放大关系的三角形(图中的四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3、师:通过刚才的几组题,我们进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a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花了9元钱,李刚买了5本同样的笔记本花了15元。(你能根据题中的数据写出几组比例式吗?并说出理由。)b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五、课反馈思考,拓展应用师: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积极和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肯定很多,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操场上的国旗:2.4∶1.6=1.5教室里的国旗:60∶40=1.5第四单元《比例》教案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第2教时总第19教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内容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0.5:0.25和0.2:0.41∶5和0.8∶4;7∶4和5∶380∶2和200∶5(一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同,二是看他们化成最简比是否相同)二、明确目标,探究新知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41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教师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学生改写,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6)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以前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四、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完成41页做一做五、课反馈思考,拓展应用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通过以上学习,大家一定进一步了解比例了吧?板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2.4:1.6=60:40外项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第四单元《比例》教案课题解比例第3教时总第20教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教学准备小黑便教学内容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2、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比例:3:9=():15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二、明确目标,探究新知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课件出示)。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2、出示例题,教学例2。学生读题。师:1:10是谁与谁的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实际的高度是320米。)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三个字)师: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可以写成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谁上来做做?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的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等式。师:对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师: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师: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2)对了,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出示比例的意义。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呢?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现在同学们会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3、这个比例你能解答吗?3、出示例3:1.5/2.5=6/X(1)谈话引导学生理解例3,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2)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3)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4)同学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例3、4、4、小结:5、解比例的关键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含未知数的比例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四、变式训练,巩固新知1、出示基本练习和提高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解决问题:五、课反馈思考,拓展应用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先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板书设计解比例模型高度:原塔高度=1:10未知项(x)320米解:设这座模型高x米。X:320=1:1010X=320x1X=320÷10X=32答:这座模型高32米。第四单元《比例》教案课题练习八第4教时总第21教时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重点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在解比例时,能够准确找到对应量,并准确计算。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内容一、复习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由几个项组成。分别叫什么?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什么叫解比例?二、综合练习1、练习八第一题本题以表格形式出现,要求学生通过计算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来判断。2、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答案。每个小题中的四个数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需要学生通过两两配对,计算比值,比较,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多样化的。3、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本题是开放题,使学生从多样化的角度写出比例,理解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组成比例。4、练习八的第4题学生读题后独立计算5、练习八第5-7、14题这几道题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引导学生回忆比例的基本性质,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教师要加以引导。6、练习八第8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答案。7、练习八第9、11、12、13题重点引导学生找到两个比的前、后项,使所对应的量是一致的,理解具体情境中的比的意义。8、补充练习(1)李叔叔承包了两块水稻田,面积分别是0.5公顷和0.8公顷。秋收时,两块水稻田的产量分别为3.75吨和6吨。(1)两块水稻田的产量与面积之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如果可以组成比例,指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2)2013年5月22日,中华鲟纪念币和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比是2:3,每枚中华鲟纪念币的价格是50元,每枚白鳍豚纪念币的价
本文标题: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8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