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十课时教案
大数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1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计算。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教具、学具准备:1、学具: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2、教具:自制CAI课件、计算器、视频展示台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是无处不在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帮助。那么你们会使用计算器吗?(教师随即把板书补充完整:我会用计算器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新知识。下面我们一块儿来回忆一下各个按键的名称。课件出示计算器面板图,教师随机提问,如:键盘里有哪些键?“on/off”是什么意思?小数点键在哪儿?“CE”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答案。[设计意图]改变以往数学课只讲数学知识的传统,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二、探究新知1、计算器的简单计算(1)尝试练习请大家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课件逐一出示练习)38+27=30×18=128+284=532-178=371÷7=8765-32×21=指名汇报答案,集体订正。前五题可以让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重点说说是怎样使用各个按键的。(2)介绍“M+”、“MR”的使用方法。师:那8765-32×21的结果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呢?生1:等于183393,我是直接从左往右输入数,然后按照这个顺序计算的。生2:我计算出的结果是8093,我先算乘法32×21,然后记录下这个答案,最后再计算减法。师:那么究竟哪个答案是对的呢?(学生争论不休。)师: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吗?请大家看看,计算器的键盘上是不是有两个键“M+”、“MR”?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我们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尝试进行操作,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一说操作的过程。师:同学们,做了这么多练习,你对于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对于计算器的使用还有什么疑问吗?生1:我觉得我们计算的时候要看清楚和符号,操作要细心。生2:我还想知道“MC”、“MS”……的使用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学生:要看清数据,仔细操作,遇到不清楚的还可以向说明书求助,从而了解其他按键的使用方法。[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主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三、方法应用1、掌握了这么多关于计算器的使用知识。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男女生大比拼,看看下面的这些练习谁做得最快?请全体男同学用口算或笔算不能用计算器;女同学必须用计算器来计算。准备――开始!课件演示:第一组:17+83=62-12=1000×5=第二组:7865+3497=835×23=1305÷45=(比赛结果:第一组比赛男生胜,第二组比赛女生胜。)2、从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感想?想说点什么?学生发言,师生共同揭示计算快的规律:第一组口算快;而第二组数据大,用计算器操作更快。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浪费时间,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又快又准。师小结: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设计意图]: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后,让学生自己操作,通过与计算器比赛的形式,两次不同题目的挑战,使学生强烈的感受到“用”与“不用”计算器的对比,锻炼了学生正确、合理运用计算器的能力。3、走进生活,解决新问题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课件出示具体条件和数据。)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小时大约滴3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照这样计算,一天会浪费______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______千克◆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计算),这些水大约能装______桶。◆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月,约合______年。(1)学生用计算器输入数据。计算得数,再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提醒学生要做到:看清数据、正确输入。(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现场将答案填入课件中。(3)通过算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想说点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4)小结: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设计意图]以练习形式出现,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收获?2、教师就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五、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用计算器计算765+469=589×76=41600÷128=1439+2576=380×426=765+469-296=3028-2965=625÷25=816÷68×27=2、×75÷45×21108→→→÷61×84÷496405→→→课堂检测B1、用计算器计算218+493=2191×35=2800-1798=3363÷57=6848-579+386=1260-7×18=2、张叔叔在购物中心买了右边发票中所列出的物品,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张叔叔带了3000元钱,够不够?2365+3×24+5×25+12×36=3042(元)3042﹥3000答:张叔叔带了3000元钱不够。六、布置作业用5、6、7、8四个数字组成两个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这两个两位数的积,写出积最大和最小的算式。观察写出的这几个两位数,说说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85×76=646057×68=3878
本文标题: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十课时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0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