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摘要]目的:为了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乙肝患者200例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验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的标志物,应用荧光实时定量试验方法检测HBVDNA,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的ALT和AST,最后用统计学相应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乙肝患者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65%(130例)和70.5%(141例),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阳性率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大也相应变大,当后者载量超过105copies/mL时,前者的阳性率也会超过95%。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对乙肝患者的病毒复制和肝功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检测门槛相对较低,便于推广。[关键词]乙肝病毒,抗原,临床检验,应用价值乙肝病毒感染是慢性肝病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HBV进行检测的主要内容是乙肝五项指标和乙肝脱氧核糖核算(HBVDNA)的检测,而HBVDNA的检测指标一直被视作HBV感染的金标准[1-2],但是HBVDNA指标的检测对检测环境和检测设备均由比较苛刻的要求,因此很难推广应用,随着对乙肝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乙肝病毒前S1抗原作为一项新的HBV检测指标,逐渐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为了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回顾性总结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乙肝患者200例资料,先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乙肝患者200例资料,其中包括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年龄范围为20岁-70岁,中位年龄为56岁,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以纳入研究的资料对象临床前诊断(清晨空腹采血)结果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协会制定的乙肝患者的诊断标准。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采血血样中出现溶血和脂血的样本。1.2检测方法应用ELISA检验方法对HBV-M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进行检测,试验仪器为芬兰MK3酶标检测仪,试验试剂购自上海科华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应用荧光PCR方法对HBVDNA进行检测,试验仪器为达安DA-7600扩增检测仪,试验试剂购自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另外,对ALT和AST的检验使用Roche全自动生化检测仪进行检验,所用试剂为该仪器配套试剂。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χ2值检验,以a=0.05为检验标准,双边检验方法比较组间统计数据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所有乙肝患者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65%(130例)和70.5%(141例),HBeAg在不同的模式下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VDNA的比较结果如下表1(HBVDNA值大于1000copies/L者为阳性):表1:HBeAg不同模式下的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VDNA指标比较[例(%)]组别N(例)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HBVDNA阴性HBeAg(阳性)9074(82.2)81(90)HBeAg(阴性)11053(48.2)55(50)总计200127(63.5)136(68)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阳性率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大也相应变大,当后者载量超过105copies/mL时,前者的阳性率也会超过95%。另外,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患者与阴性组的ALT和AST的升高率结果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HBeAg不同模式下的血清表白ALT指标和AST指标检测结果如下表2:表2:HBeAg不同模式下的血清表白ALT指标和AST指标比较表[例(%)]组别NALT(IU/L)AST(IU/L)≥4040≥3737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14370(48.9)80(56.0)68(47.6)74(51.7)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阴性575(8.8)40(70.2)3(52.6)54(94.7)χ2值11.34040.98770.67746.8890P值0.050.050.050.053讨论当前,对HBV病毒的自身复制状况的检测的金标准就是HBV-DNA的检测方法,如果在临床上一个医疗机构不能够具备此类检测方法,通常情况下会通过对乙肝的血清的标志物(特别是HBsAg以及HBeAg)的检测来对病毒的自身的复制状况进行判断。近几年来,在临床上伴随乙肝的疫苗以及核苷的类似物的长时间使用,导致一些病毒的基因组出现前c区或者是c区上面的启动子发生特异性病变,就诱发HBeAg的生成和分泌产生障碍,生成了一些阴性的HBeAg,但是人体内依然有病毒的自身复制存在的慢性的乙肝患病者[3]。根据报道显示,在亚洲地区大约平均有50%的阴性的HBeAg慢性性质的乙肝患者存在着c区位置突变,而且已经证实了这类患者很容易演变为慢性的乙肝,一部分此类患者最后会发展变为肝脏硬化甚至会变成肝癌。很多研究证明,PreS1Ag表达平行于HBV-DNA表达。PieS1Ag存在于乙肝病毒的外壳的最外侧,通过108个氨基酸的残基或者119个氨基酸的残基形成,位于Dane的颗粒上,有非常高的免疫原性质[4-5]。如果人体被乙肝病毒所感染,早期会对体液的免疫系统以及PreS1Ag的细胞的免疫系统进行免疫的应答,通常将PreS1Ag看作是急性的乙肝感染患者特异性的早期的标志如果病毒依附在患者的肝细胞上面,那么前S1蛋白上面的氨基酸(AA)21-47部分就会是最为主要的介导位置,发生变异后的病毒如果在这一位置是完好的就会具有传染性。PreS1Ag作为HBV型外膜蛋白的最最前缘部分,其肝细胞相应的反应水准明显的要比HBsAg高。通过研究显示,前s1抗原存在的情况能够将病毒的复制以及肝脏的损坏情况反映出来。所以经过检测sl抗原就能够间接的将患者身体内部的HBV复制的状况完全反映出来。参考文献[1]王建华,王卫国,马黎丽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023-1025.[2]石艳艳,罗红权,朱巧英等.孕妇血清乙肝病毒载量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745-2747.[3]李珉珉,洪丹妮,朱勤爱等.PreS1抗原与HBeAg联合检测用于预测HBV-DNA的水平[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1,32(6):637-640.[4]张国庆,韩敏,敖敏高娃等.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2478-2479.[5]王煜,闫跃武,王海燕等.乙肝病毒大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检测的临床意义[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0):1005-1008.
本文标题: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1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