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书籍装帧中的“自由版式设计”“自由版式设计”,字面理解就是无任何限制的设计,它是通过版式编排的自身元素自由组合排列的设计方式。从历史的角度进一步解释,自由版式设计是一种新型设计手段,它打破了古典设计与网格版式设计的制约与限制,是当代出现的具有前卫意识的版式形式和风格。在“自由版式设计”出现之前,传统的版式设计分为两种:是“古典版式设计”和“网格设计”。“古典版式设计”,是最为古老的,它以500年前德国人古腾堡为代表,其特点是以订口为轴心左右两页相对称,内文版式有严格的限限定。接着是,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二十世纪初叶的西欧诸国,出现了“网格设计”。网格设计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建筑对它深刻的影响,其风格特点是运用数字的比例关系,通过严格的计算,把版心划分为无数统一尺寸的网格。将之分为一栏、二栏、三栏以及更多的栏,并把文字与图片安排于其中,使版面具有一定的节奏变化。80、90年代后,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设计行业中,“自由版式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并越来越受到重视。自由版式设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无任何限制的设计,它是通过版式元素自由组合排列的设计方式,它打破古典设计与网格设计的束缚,打破版式设计所提倡的统一秩序,是当代出现的具有前卫意识的版式形式和风格。在这股汹涌的潮流中走在最前列也最著名的设计师,首推美国人戴维·卡森,他对自由版式设计的贡献在于改变了字体和书法规律,打破了人们原有对版式设计的认识,超越了传统的版式设计界限,使自由版式设计与电脑技术相结合,开创了划时代的设计新观念。戴维·卡森(DavidCarson),一名前职业冲浪者,毕业于研究社会学圣迭戈州社会研究学,现在是美国平面设计师。美国纽约最近上市平面设计杂志中,戴维卡森DavidCarson被列为5个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开创了“grunge”时代,他的第一本书《印刷的终结》是所有的平面设计书中最畅销的书籍,共售出了200000份以上,且被翻译成五种不同的语言。戴维·卡森敢于打破人们自上而下的阅读习惯,把重点内容放在页面的下面;或者在正文中出现几种字体,行间距忽大忽小;或者干脆让它们重叠、堆积、倾斜到无法识别;使你看到后,不禁惊诧:这家伙到底想干什么?这可是一本杂志啊!他就是这样一位富有个性,敢于创新的设计师。Carson自己写的两本书《TheEndofPrint》和《2ndsight》,一直在最畅销的平面设计书籍之列。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书籍的形式也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传统书籍的形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同时也束缚着人们潜在的创新思维。但是美国设计师戴维·卡森,他的《印刷的终结——戴维·卡森的自由版式设计》一书打破了人们对版式设计原有的认识,它给人们带来的欣喜和震惊至今让人激动不已。文字的图形化处理,画面的任意性处理,不同段落的不同字体,段落之间互相穿插重叠,在某个兴致所至的句子加线加框或反白,放大此字母而缩小彼字母,大小写倒置,都是其设计的招牌特征。表面一看,这些文字似乎杂乱无章,给阅读增加了难度,实质上它隐含着巧妙的阅读导向线索,令阅读更添趣味,开创了新时代的设计新概念。“自由版式设计”主要有一下几个特性。一、版心的无疆界性自由版式设计其版心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无固定的疆界,它既不同于古典版式结构上的严谨对称,又不同于网格设计中栏目的条块分割概念。而是依照设计中字体、图形内容随心所欲地自由编排。所占实物空间与空白间隙同等重要,页画中正负形的关系均为有形空间,正形通过负形的衬托而存在,负形则以正形的存在来显现。无疆界性打破了传统页面天头、地脚、内外白边的含义。在排版过程中文字常常冲出该区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不间断的联想,通过无疆界性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性。通常一件平面作品的设计经过无疆界性的排列多富于变化,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当然,自由版式设计并不等于漫无目的的盲动与乱涂瞎画,而是有其自身的形式规律。自由版式设计并没有背离合理安排艺术的视觉元素以及内在的基本原则即:线条、形态、色调、色彩、肌理、光线和空间等因素。二、字图一体性根据自由版式设计的特点,字体常常成为图形的一部分,即通常所说的字体图形,在排版中常用的“计白当黑”的设计手法通过版式编排中的空白处理以达到“以形写意,以意达神”的目的,设计者常常把一幅版式设计当着一幅绘画作品来完成。版式的每一个字体,每一个符号都是画面中的排列元素。在字图一体的编排过程中,除了运用版式中常见的形式美法则如:节奏、韵律、垂直、倾斜等等外,还常在字图一体的处理中运用图形的虚实手法,来达到字图融为一体的目的。字图一体在自由版式设计中,版面排列的位置常与图形中物体运动方向相联系,使之成为图形的一个关联元素。字图一体还体现在版式的编排和图片可以任意相互叠加重合上,使版面中有无数的层次,以增加画面的空间厚度。三、解构性解构性是自由版式设计的最主要特征之一。解构就是对原有古典和以数理为基础的排版秩序结构的支解,是对正统版面的解散和破坏,它运用了不和谐的点、线、面等元素与破碎的文化符号去重组新型的版画形式。可以说,现代设计真正的思想根源是有科学的思辨与逻辑数理来探求设计的本质,是用明晰的思路与有规律的秩序去把握设计的内涵,强调标准化与批量化,最终把功能和效益作为终极目标。而现今的自由版式设计却试图打破这一界线,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在对传统设计理念剖析,解构的基础上,力图朝着崭新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自由版式中解构性的来源不是孤立的,它同样受到同时期哲学思潮和建筑设计的影响而产生的,戴维·卡森本人早期并不是一位平面设计师,而是一位从事社会学方面研究的专家。对版面设计的研究是他在对人的心理反映方面实验过程中的一个科研项目,他试图通过打散原有版式编排的秩序而达到试验的目的,后来他发现自己所设计的杂志很能为年青人所接受,于是他便继续这项试验的研究,继而使该项事业得到了发展。在建筑学方面,建筑的解构主义思潮影响着西方的新生代,尤其以美国最具有代表性,其特点在于打破原有的建筑结构格局,使建筑中的古今元素打散再重新组合,自由版式设计把这种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其本质上与建筑中的解构主义一脉相承。自由版式设计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艺术类、旅游类、文学类等书籍的设计中。如:旅游类书籍《中国徒步穿越》、《藏地牛皮书》。《藏地牛皮书》自2002年出版以来受到了无数自助旅游者和书籍设计者的追捧和喜爱,因为它不仅是一本旅游书。它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它的装帧设计上,浅黄色的荷兰蒙肯纸、全部涂成了黑色的不规则书边,书脊一侧开有两个小孔,当书被翻得七零八落时,可以任意找一根绳子穿缀其中,以保证书的完整。除此之外,书内别出心裁的方式比比皆是:手绘地图、速写、插图、大量的摄影照片和书中横、竖、斜排的版式;大小不一、字体不一、字距行距不一的文字排版;彩色与黑白的图片互相穿插;字里行间还配有许多手标之类的记号和用钢笔随意圈点的线框、箭头,这一切都是那么的随意、自然。丰富的版式,即使不看内容,也足以让读者心动。其他如《丽江的柔软时光》《漓江深呼吸》《自由自在新三峡》等都成功地采用了自由版式设计。“自由版式设计”,的制作,主要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和InDesign等平面制作软件。其中,PS作为杂志中图形处理的首选;而Illustrator是配合Indesign进行精确排版的主要工具,AI来制作自制图案和底纹时是极为好的选择;至于ID,它是一款极其简单方便的排版软件,主要要注意的是,排版的骨骼位置,不可随意放之。自由版式设计给书籍装帧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平添了新的面貌,其革命性是肯定的。然而,在应用中不可过“度”,讲究的“只是恰当”,否则“自由版式”设计不仅不能注入新活力,反而成了弊端。因为它是一种依照设计中字体、图形内容随心所欲地自由编排,并没有一个标准去规范它,所以一不留神就会变得杂乱无章。比如李渔丛书“闲情偶寄”系列中的《春光乍泄》《妖颜惑众》,在一个版面中至少有5种大小的文字穿插其中,显得版面过于杂乱,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版式设计中一味地追求它的艺术性,把字号过分缩小,字体虚化、甚至重叠、复加、添加装饰物,无休止提高成本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即使版式排列的变化再“艺术”,读者也不会认可。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可读性、可视性、便利性和愉悦性的原则。阅读是书籍装帧设计的终极目的,好的设计就是能适合任何读者的阅读。设计者就如同一位投球手,有些设计者完全知道如何“控球”,知道如何把装帧的艺术性和功能性相统一,知道所设计的书籍的类型是什么,知道如何定位。我们难以想象一个毫无“控球”能力的“暴投”设计家,他们所抛出来的“球”怎能被读者接住。我们要学习自由版式设计的新方法、新思维,充分发挥“自由版式设计”的优越性,从而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灵活运用,为书籍装帧设计添上鲜亮的一笔。而如何将自由版式设计这一自由的、实验性的手法灵活而又准确的运用到书籍的装帧中去,而不显得杂乱无序,这是一个我们的研究方向。编辑08甲柯文霞0891310137《印刷的终结:戴维·卡森的自由版式设计》本书中主要讲述的是戴维·卡森和他的作品读了本书后,对“自由版式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本文标题:书籍装帧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4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