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五汛中学2010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四)
1五汛中学2010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四)编写:陈勇校对:徐东风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本单元主要内容:(一)第四课、第五课主要讲辩证的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按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二)第六课讲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2)认识发展的根本规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两部分内容的联系(一)是(二)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实践决定认识,正是遵循“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即“物到感觉”是经由实践来完成的。坚持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是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即认识通过指导实践去改变客观事物。【提示】注意词语搭配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不能错位。(四)总体线索(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考试说明】世界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二、【考生必背】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扩展】①什么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所谓“物质的”或“客观的”,不能肤浅地理解为“看得见、摸得着”,而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②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既不能,也不能。具体的物质形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与时俱进2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注意】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①内容:A.自然界的物质性P28-29B.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人类社会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个物质体系由哪些要素组成?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物质的。③从人类社会发展看: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P30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30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注意】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提示】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世界统一于物质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②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③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联系实际:联系现实社会热点:运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我们必须做好人和自然关系的处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例1]、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科学的物质范畴是()①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②依赖于人的意识③从具体无限多样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④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⑤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A.①⑤B.②④C.③④D.②③[例2]、(08·海南卷·20)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例3]、(06年江苏)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2、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理解】“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例4]、(09江苏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3[例5]、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禅宗创始人慧能也讲过:“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它们的观点:()A.毕尔生属于唯物主义,慧能属于唯心主义B.两人都是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毕尔生犯了形而上学错误,慧能犯了唯心主义错误D.两人都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A.区别:①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②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B.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绝对运动中包含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并非不动,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理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例6]、(02年全国)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例7]、“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④[例8]、(07广东·16)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静不舍动”。下列观点与这相符的是()A.飞行着的箭矢是不动的B.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C.喜马拉雅山千百年来巍然屹立于青藏高原没有移动D.人甚至一次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固有的◎不是主观添加的(如乌鸦报丧)本质的◎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稳定的◎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扩展1】规律与规则、定律不能等同;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定律、规则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主观的。【扩展2】任何规律都是变化发展的,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一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结果也不同;规律会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变化。(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4【扩展1】人们认识利用规律,并不是改变、改造或创造规律。而是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进而使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或形式产生了有利于人的变化。【扩展2】一些至理名言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缀冬,也不为人恶辽远而缀广也。(荀子)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李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例9]、(08·江苏卷·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三、【知识疏通】(一)准确理解物质概念(1)要明确“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2)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作为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暂时的,可生可灭的。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3)要明确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4)要把握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个基本观点,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这个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但这并不是说世界上只有物质的东西,没有意识的东西。(二)名师心得误区一:哲学中的“物质”是对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哲学上的物质概括的是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误区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误区三: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误区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属于规律。:规律总是要通过它的现象表现出来,但规律决不等于它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规律现象,是规律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非本质的联系。不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规律。误区五: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制定和修改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四、贴近实际例1(08·广东卷·39)(11分)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答案】①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本文标题:五汛中学2010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9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