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教七下第七单元教案集
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则的基本含义、作用及其存在形式。(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制定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初步理解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要过好生活,就应该重视规则,用好规则。(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尝试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亲身感受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规则,体验制定规则的程序和重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尝试制定游戏规则。教学方法做中学(玩中学)。●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拿出笔来,请在笔记本上自由地画圆、画方,随便画几个都行。我们再请2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圆、画方。”(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和要求)学生在笔记本和黑板上画完后,让同学们前后左右地(分组)进行比较与评价,看谁画得最好,分析原因。用圆规、尺子的同学画得圆、画得方,比较规范;没有用圆规、尺子的同学画得既不方又不圆。【提问】老师只要求你们自由地画圆、画方,为什么有些同学自觉地拿出圆规和尺子来画呢?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圆规是画图形的专用工具,尺子(矩尺)是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工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进一步深化)规矩是指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自觉地拿出圆规和尺子来画图的同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教学)【提问】你们玩过击鼓传花的游戏吗?哪位同学愿意带着全班同学玩一会儿?玩过1~2轮后,教师要求暂停一下。【提问】为什么我们玩的时候会发生“混乱”?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玩得更有序、更有意思(意义?玩之前没有制定或宣布该游戏的规则。要使这个游戏玩得更有序更有意思(意义)就必须先制定游戏规则。全班讨论该游戏规则。【归纳】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1.由一人击鼓,击鼓人要背对众人,以示公正。2.随着鼓声“咚,咚,咚……”敲响,击鼓传花的游戏开始,花要从第一个同学手里传递到邻近的同学手里,邻近的同学接过花后顺手再递给旁边的同学,花要随着鼓声依次不断地往下传。3.鼓声猛地一停,传花的动作随之立刻停止。4.花落到哪位同学手里,她(他)就要高高兴兴地从座位上走到讲台前,按规定表演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节目”(或在事先准备好的小箱里拣出一张写好字的纸条,如“请你唱一支歌”“请你跳舞”“表演一段绕口令”,并按纸条上规定的要求去做;或到主持人那儿抽个签,按签上的要求表演一个节目。表演者也可以任意指定一个人接着表演一个他所规定的节目)。5.鼓声一阵儿紧,一阵儿松,花儿一会儿传得快,一会儿传得慢。鼓声停止,花落在谁的手中,谁就要重复上述动作。6.如果鼓声停止时,花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手心手背或其他方式决定负者。【承转】击鼓传花这个游戏最初是一种热闹而又紧张的饮酒游戏。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饮酒。【提问】这三份材料中提出的游戏规则与我们刚才玩的游戏规则相比较,共同的规则是什么?不同的规则是什么?【归纳】在击鼓传花游戏里面,都有三种角色:抽象传花者,定义出参加游戏的“传花者”要遵守的规则。具体传花者,每一个“传花者”都知道下家是谁。若是惟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的话,就很快地把花向下传;若是更富表演欲的话,就会把手中的花故意延迟一下,或是在传递给下一个人时故意把花掉到地上,一旦鼓声停止,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他,此时大家哄然大笑,紧张的气氛一消而散,最“坏”的结果就是由他来执行“酒令”。无疑,这些极个别的同学才是游戏中的强者,他们是在支配游戏,而且在真正体会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击鼓手,即负责击鼓之人。击鼓人要用布蒙住眼睛,背对大家,或者干脆到隔壁房间去敲。他(她)总是把鼓点击得由缓而急,由轻至重,似停非停,若悠忽灭,造成一种捉摸不定的气氛,更加剧场上的紧张程度。每当鼓声越来越急时,总是会有同学变得紧张而手忙脚乱。这时候,心情最好的当然是击鼓手了,因为只有他才知道鼓点将在什么时候停下来。在击鼓传花游戏里面,由于玩者不同,玩的目的不一样,因此游戏规则不同。【讨论】什么是规则?游戏规则应由谁来定?人们在什么情况下要制定规则呢(或为什么要制定规则呢)?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并形成板书。【板书】一、关于规则的故事1.概念:规则是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承转】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每个社会团体都会有各自的问题、矛盾或需要,解决和满足的办法之一就是找准最主要的原因和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则。规则制定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见课本。大家用5-8分钟时间,仔细看课本第34、35页“关于规则的故事”和图7-l“表妹身边的规则”的四幅插图,与身边的同学相互讨论:规则的具体表现、规则的类型和规则的适用范围。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感知、小组的讨论与合作、全班的描述与概括,得出结论。【板书】2.表现:规定不许、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定;或允许、能够做什么──非禁止性规定。3.类型:成文的规则(明文规定)──如国家(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国家机关)制定或颁布的一切规范性文件或标志性符号(必须遵守──维护正常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的需要)。不成文的规则(约定俗成的规则)──多是自发的行为规范被众人反复不断地长期遵守,变成风俗习惯(入乡随俗──尊重、理解、学习、有选择地借鉴)。4.适用范围:根据规则的内容来确定。【总结】规则是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一般包括禁止性规定和非禁止性规定;成文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规则。每个社会团体都有自己的规则。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团体里,要过好生活,就离不开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则,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这些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师生共同探讨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初步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制度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体察规则或制度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它们是文明生活的保障。教学方法学生展示与师生共同讨论法,提升学生对所学问题的认识。●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上节课的自选作业,同学们做得都非常认真──认真选择,认真思考;在课下广泛收集资料,积极参与小组的研讨,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同学的意见。在其他小组同学发言时,另外同学要注意以下两点:1.认真倾听,同时在笔记本上记笔记(用关键词记他们到底举了哪些例子,并试着梳理清楚他们的主要观点和内容)。2.认真思考,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在笔记本上相应的内容右边画问号),简单写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积极参与全班的讨论。【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第一个话题:“我的一天”(一天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简单分析其作用──假如没有这些规则,你的生活会出现哪些问题或有什么不便)【讨论】师生共同论讨,每个学生都归纳自己的收获。【归纳】规则无处不在,无论是自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规矩、还是学校里的规则、公共场合对所有人的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规定,都时时处处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课本图7-3、图7-4和图7-5等图片,说明的也是这个问题──如果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规则对于我们的生活,就如同空气对于小草、水对于鱼儿一样,是须臾不可分离的。【提问】○李奶奶家门前这个“自助式人行横道红绿灯”怎么用?○谁能说出图7-4的交通标志代表什么意思吗?生活是条五彩路,规则就像交通标志一样,通过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行人传递特定信息,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提问】除了我们同学说的足球规则外,还有哪些足球规则?除了课本上叙述的“足球规则产生的故事”外,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板书】1.时时处处都有规则──人人都离不开规则【承转】美国的交通规则和中国的香椿树,不仅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与规则、法律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而且还告诉我们,制定规则的同时,必须制定完善的督查制度和违约的惩罚制度。在规则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们需要的是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否则,社会团体的正常秩序就会被扰乱,就会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板书】2.制定督查惩罚制度──人人都要遵守规则【叙述】尝试着回忆一下,班里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学校和班里都明文规定,上课不允许随便讲话,有问题请举手回答。但是,总是在一些严格要求、按规则办事的教师课上,这条规定贯彻落实得比较好;反之,只要有一至两个学生随便说话、教师又置之不理的情况下,全班的上课纪律顷刻之间就会“天下大乱”。再回想一下,我们的班里、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国家、还有国际竞技比赛中有类似的情况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应该是人治还是法治?是权大还是法大?篮、排、足球等球类竞技比赛时,假如没有裁判执法,球场上会出现什么场面?假如裁判偏袒一方,又会出现什么结果?有的同学可能还记得釜山亚运会中裁判违规的事例。裁判在竞技比赛中的作用是什么?他的职责和权力又是什么?【板书】3.公平公正执行规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看课本中图7-6、图7-7和图7-8。【提问】谁能用关键词来描绘“成克杰受贿案”?谁能说说“发生车祸后,如果司机对事故责任人的认定有不同意见”“如果两家农户或两个村庄对地界划定的看法不一”“如果有人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应该怎么办?【讨论】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组,互相讨论商议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够根据生活体验,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吗?提示:可以从正面找一些“党和国家下决心依法治国、惩治腐败、维护法律尊严”的事例,说明“国家法律在制裁违法犯罪中的作用”──只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秩序、安全、公正和效率,得出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离不开规则的结论;也可以从反面列举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危害──说明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或制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秩序、安全、公正和效率,得出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同样离不开规则的结论。(课堂小结)下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最后我想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要求紧扣“规则”这一主题谈各自的感受与体会。【总结】教师用学生的作业片段总结结束这节课。“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规则随着需要在不断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创设的探究性学习情景(播放视频画面或出示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和探究能力的培训。(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创设的探究性学习情景,让学生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规则的形成和变化,要自觉遵守并不断完善;让学生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制度,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做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人。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规则的形成和变化。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争做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人。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方式和讨论法。●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规则既不是自然存在的,也不是新生事物。它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需要、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而出现的。【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片段。【提问】○看了课本第39页“阅读卡”和图7-9元春省亲,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那个时代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看课本第40页课文,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古罗马时代一些街道的交通状况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看课本第40页课文和图7-1019世纪的伦敦街道,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19世纪的伦敦街道的交通状况又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综上所述,你领悟到了什么?【归纳】1.维护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特权制,即使父女也要以君臣之礼相见。2.
本文标题:人教七下第七单元教案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2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