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经典案例-海峡西岸旅游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旅游发展规划”通过评审2010-1-13国家旅游局、福建省人民政府日前在北京举行了《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评审会。《规划》顺利通过了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旅游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评审委员会指出,《规划》立足于塑造“海峡旅游”品牌和打造“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以及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突出了项目带动战略和推动旅游产品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综合型转变,体现了旅游发展的转型与创新,具有较强的区域统筹性。在区域合作,特别是两岸合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合作构想及近期行动计划。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评审N本报记者朱丽萍本报北京专电国家旅游局把海西旅游列为全国“十一五”期间优先规划和发展的12大重点旅游区之首,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昨日,《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在北京通过评审。《规划》提出海西旅游“三轴八区”布局,构建六大亲水湖瀑、六大精品海岸、七大韵味古城、八大缤纷海岛,重点培育厦门邮轮旅游项目。根据《规划》,海峡西岸旅游4省23市,将推行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基础设施共享、品牌共享等无障碍旅游,在规划期内将海峡西岸旅游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携手东岸,全力出击国际旅游市场。观光休闲相结合评审会由国家旅游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持召开,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大学、福建省政府研究中心等单位的旅游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出席评审会的还有国家旅游局和福建省政府领导、海峡西岸旅游闽浙粤赣四省旅游部门的相关代表等。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福建省政府洪捷序副省长发表了重要讲话。据悉,国家旅游局把海西旅游列为全国“十一五”期间优先规划和发展的12大重点旅游区之首,出台支持海峡西岸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升了海西旅游区在全国旅游发展格局的位置。专家认为,《规划》定位准确、目标体系完整、空间布局合理,具有一定的系统、创新和可操作性;突出了项目带动战略和推动旅游产品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综合型转变,体现了旅游发展的转型与创新,具有较强的区域统筹性;有利于立足西岸、联合东岸,共筑合作平台,携手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六大海岸各有千秋“今后我省旅游建设,都将以此规划为框架。”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郑耀星教授表示,规划一大亮点就是,海西旅游将打造六大精品海岸。厦门假日海岸将重点培育豪华邮轮旅游项目,发展沙滩休闲、水上运动等康体健身旅游产品,并重力培育豪华邮轮旅游项目;福州的阳光海岸规划,将配合船政文化资源,发展对台旅游合作,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泉州黄金海岸规划,将优美的海滨胜景与惠安女民俗风情、海上丝绸之路、石雕工艺文化联合打造。此外,宁德生态海岸规划重点建设三都澳旅游区,开发军港旅游观光、海上田园风光体验等特色产品;汕头活力海岸则重点开发赛艇、冲浪等水上运动及潜水探险等具有休闲、度假、健身功能的体育旅游产品;台州古韵海岸规划,将开发海滨浴场、海滨度假村、休闲渔村、海上休闲运动基地等,中远期将培育滨海景观房产。“集散”优势更明显此外,海峡西岸旅游区4省23市,将推行无障碍旅游。负责《规划》编制的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说,其中,闽粤赣十三市旅游合作区总面积超过海峡西岸旅游区一半以上,共同组成完整的客家寻根问祖精品旅游线路。该旅游合作区将通过资源共享、市场共享等,逐步统一标志、统一门票(IC卡)、统一对外宣传推介,建立统一的旅游市场监控协调机制。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表示,该《规划》实施后,海西旅游整体水平将得到提升,将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经福建至海西其他城市旅游;同时,也将吸引海西其他城市游客经福建入台游,福建旅游集散中心优势将更加明显。总体规划马勇院长表示,《规划》提出了海西旅游近期、中期以及远期建设计划,以及“三轴八区”的海西旅游总体布局。近期(2010—2012年)为重点建设阶段,优先打造蓝色滨海旅游带,启动开发休闲度假、邮轮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中期(2013—2015年)为系统升级阶段,重点打造绿色生态旅游轴,重点打造连接长三角、珠三角,面向台港澳的区际游线;漳州既处海峡西岸,又是台商投资办企业的密集区,具备全面拓展的条件。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获得评审委员会通过2009-12-22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国家旅游局把“海峡西岸旅游区”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的全国十二个重点旅游区之首,并组织专家编制《海峡西岸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编制背景如下:1、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海西发展环境和谐。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正式由地方决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国家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业,旅游发展动力加强。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海西旅游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海西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出新的要求。3、“两会”协商开启两岸交流新时代,海峡两岸关系回暖。台海局势日趋缓和,两岸交往迅速增多,两岸关系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期。4、国家旅游局打造海峡西岸旅游区,海峡旅游位置突显。国家旅游局从高处着眼实处着手,提出建设海峡西岸旅游区的战略构想,并将其列入全国“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和建设的十二个旅游区,出台支持海峡西岸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升了海西旅游区在全国旅游发展格局中的位置。5、海峡西岸旅游区建设基础坚实,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海峡西岸旅游区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具备对接集散的区域优势,伴随世界旅游业持续兴旺、中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具有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天然基础,海西旅游产业必将又好又快发展。二、规划编制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海峡西岸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服务于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就是为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一个更为便捷有利的平台。编制海西旅游发展规划,既是配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又是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2、有利于实现海西旅游资源全面整合。海峡西岸旅游区无论是地域空间还是行政跨度都很大,旅游资源的条块分割现象明显。本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有效规避旅游产品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旅游资源存量的优化整合。3、有利于推进海西旅游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对海峡西岸旅游市场的深入分析,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刺激旅游者在购物、餐饮、娱乐等收入弹性高的项目上的消费,提升旅游消费档次,优化区内旅游收入结构。4、有利于推动海西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站在国家战略层面,促进海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动海西旅游产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的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5、有利于促进海西旅游业联动式发展。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海西旅游业发展规划,建立海西旅游经济共同体,促进海西旅游的联动式发展,有利于实现区域内旅游市场的合理共享,有利于区域内旅游信息的畅通传递,有利于区域旅游整体形象的塑造和传播。6、有利于提升海西旅游整体竞争实力。站在海峡西岸旅游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统筹区域内四省二十三市的旅游业发展,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打造精品线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合作等措施,不断提升海西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三、规划编制的过程2007年国家旅游局委托湖北大学旅游发展规划研究院作为规划编制单位,同年9月8日在海峡旅游论坛期间,国家旅游局牵头举行由福建、广东、浙江、江西四省旅游局长、规划处长参与的《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启动协调会。随后,规划组分八个阶段分别对福建省九市、粤东五市、浙南两市、浙西三市、赣东五市及台湾本岛和金门、马祖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分别召开了不同层次的专题座谈会和意见征求会,并向国家旅游局和福建省旅游局党组分别汇报了规划的总体思路。完成初稿后,2008年国庆前福建旅游局牵头在福州组织召开征求意见会,分别征求省直相关部门、省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闽、浙、赣、粤四省23市的意见。2009年,国家旅游局在福建专门召开了规划中期成果论证会。规划组根据与会代表和有关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进行了反复修改,形成了规划评审稿。张健:三大体系建设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是推进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的一大机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关键在于把握新机遇、珍惜新机遇、用好新机遇。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就是要围绕产业、基础设施、城市做好三大体系建设:郑健:建海峡西岸通道是路网规划重要一部分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天下午3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的集体采访。铁道部副部长王志国、铁道部总经济师余邦利,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铁道部总规划师郑健和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出席集体采访并回答问题。有记者问到,我们一直听到大陆想要修建京台高铁计划,从北京修一条高铁到台湾,日前我们也从媒体上看到,最近有昆台高铁计划的说法,从昆明经过厦门,修筑海底隧道到高雄之后,北上到台北。不知道这个计划目前是不是真实的?从大陆修建高铁到台湾去,这个工程上的可行性如何?是不是象征性的意义大于实际的意义?铁道部总规划师郑健对此表示,在规划当中,海峡西岸也是路网规划当中重要的一部分。根据规划,在福建地区或者是海峡西岸,我们重点规划了进出省的大能力通道,大概有这样几条线:第一条线是沿海通道,从上海、杭州到宁波,经过福建的福州、厦门到深圳,这也是“四纵四横”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条是京福铁路,从北京沿着在建的京沪高铁到蚌埠,再从蚌埠一直向南,经过黄山、武夷山,到福建的省会城市福州市。这是第二条进出省的大能力通道。第三条从江西南昌到莆田、福州方向,这条线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干线,比如长沙到杭州高速铁路,以及南昌到九江城际铁路,辐射到内地城市。关于有没有计划修建到台湾的铁路问题,在中长期规划当中,只是在做前期研究。二、2006年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字样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计划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郑松岩:支持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重点项目建设2010年03月08日07:22东南新闻网我要评论(0)字号:T|T东南网-福建日报3月8日讯(本网记者)本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我省全国人大代表郑松岩向大会提交建议,建议支持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项目建设。建议指出,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具备制造业发展所需的港口、区位、资源和产业等优势与潜力,一批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聚集、发展,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日趋成熟。打造“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是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是加强两岸合作,积极承接台湾制造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客观需要,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尽快缩小与国际制造业先进水平差距的重要途径。建议把“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支持海西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支持湄洲湾、漳州古雷石化基地建设,支持福建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中化泉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中国化工集团重油催化热裂解(CPP)项目、金鹰国际集团大型林浆纸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在临港工业布局时给予福建大力支持,将海西沿海港区作为大型冶金、石化、装备制造业和海洋产业项目布局的基地,建设以石化、船舶、冶金、海水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的临港工业集中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福建日报)福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一)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新阶段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研究制定我省贯彻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意见,组织修编《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
本文标题:经典案例-海峡西岸旅游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