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旅游发展历程中国旅游发展阶段图1840年以前1840年-1949年1949年后……古代旅游近代旅游现代旅游鸦片战争前新中国成立前1949-19781979-19891990以后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发展改革振兴开创★问题:旅游与旅行有什么区别?(1)目的不同。旅游是指人们出于消遣性目的而暂时离家外出的活动;旅行泛指人们出于任何目的,如商务、求学、打工等,往来于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转移活动。(2)离开时间不同。旅游人们在完成目的地访问活动后,必须返回其原来的居住地;旅行则不一定。(3)内容不同。旅行仅仅是为完成某个动机的一般空间流动过程,旅游则包含旅行和游览。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旅游者同时是旅行者,旅行者不一定是旅游者。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旅行、旅游发生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一)古代中国旅游发展1.原始社会前期生产工具:石块等生活方式:靠渔猎和采集为生新石器时代早期:生产工具方面出现了制陶术和弓箭改进,生产效率提高,并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开始萌发,但由于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不多,这种交换并不普及。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一)古代中国旅游发展新石器时代中期:人们以基本的生存需求为主,人们的劳动所得除自用外,没有什么剩余,社会活动限于氏族部落范围内。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导致生产效率提高和劳动剩余物出现,随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2.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及技术:手工纺织技术发展到使用简单的织机。与此同时,冶金、建筑和运输等方面也开始发展。手工业成为专门的行业,出现了第二次的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使劳动剩余物增多,从而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得以扩大,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一)古代中国旅游发展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即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牧、手工业中分离出来。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一)古代中国旅游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要到其他地区交换自己的产品或商品,因而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所以旅行最初并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而是人们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一)古代中国旅游发展4.奴隶社会社会生产各行业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进一步分工。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社会分工使得生产效率空前提高,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舟车、牛、马等在交通运输中的运用使商代商人足迹扩大。当然,除了商业的旅行外,奴隶时代也出现了少数奴隶主阶层的消遣享乐旅行。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一)古代中国旅游发展5.封建社会旅行与交通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交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当时的旅行发展情况。水路交通在我国历史悠久,春秋时代便有水运记载,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也大力发展漕运,隋唐时期更是开凿和利用了京杭大运河,这在客观上便利了人们利用水路旅行往来。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一)古代中国旅游发展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二)古代中国旅游的旅游形式1、帝王巡游帝王巡游是指历代最高统治者对自己的国家或领土所进行的巡视游览活动。早期帝王巡游与农业有关,后来巡游中追求享乐和显示权力的色彩越来越浓。代表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康熙、乾隆等。帝王巡游的第一人帝王巡游—汉武帝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禅仪式在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中都曾举行过,但以泰山的次数多且影响大而出名,自秦皇开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禅泰山,较为著名的封禅有:秦始皇:封禅泰山,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封禅泰山,武帝雄才大略,扫除边患;唐玄宗:封禅泰山,开元盛世,国力昌盛,且一改封禅诰文秘而不传的规则;宋真宗:封禅泰山,导演了一幕“天书从天而降”的闹剧。一是,游览风景名胜二是,显示帝王权威,,了解民情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二)古代中国旅游的旅游形式2、公务旅行以张骞出使西域和郑和七下西洋影响最大。西汉的张骞奉命西行开辟中原通往西域的旅行路线,是公务旅行的代表“张骞的西部探险,完成了探索中亚的史诗般的功业。”——《剑桥中国史》张骞是中国伟大的地理学家,是东亚第一个发现地中海文明的人。——美国《地理学思想史》普雷斯顿•詹姆斯张骞的西行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壮举,做为东亚第一个接触地中海文明的人,张骞改变了古代中国以及古代日本对世界的认识。——日本《张骞之远征》桑原博士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张骞出使西域图明清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是当时航海旅行的典型代表郑和下西洋:最早的领先世界的航海旅行发生早:1405—1433年,在欧洲“地理大发现”前半个世纪;规模大:第一次,62艘船28000人;第五次,900艘船,27000人;行程长:前后历时28年,主要访问国家在东南亚沿岸、中东、东非等地,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访问国家达到50多个。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二)古代中国旅游的旅游形式3、宗教旅行代表人物:法显、玄奘、鉴真等西去取经东晋法显(334-420);3岁出家。公元399年,65岁的法显来到北印度,专研佛经,公元412年回国,《佛国记》唐代高僧唐玄奘(602-664),13岁出家公元627年西去取经,在印度十五年宗教旅行玄奘——西天取经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他的西行。贞观十七年(643年)春,玄奘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首都长安。玄奘此行,行程5万里,历时18年。鉴真——东渡扶桑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二)古代中国旅游的旅游形式4、商务旅行商务旅行主要是经商为目的的旅行,旅游者主要是商人。“商旅”则是为做买卖而往返各地的商业旅行活动。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商路如“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代表的人物:春秋战国时期的陶朱公、吕不韦等。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沿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张掖、酒泉到达敦煌后,分南北两道:南道自阳关出发,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经楼兰、蒲犁(今新疆塔什库尔干)至大月氏,再到安息和地中海东岸;北道自玉门关出发,沿天山山脉西行,经车师前国(今新疆吐鲁番)、直大苑、延伸至地中海罗马帝国海上丝绸之路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二)古代中国旅游的旅游形式5、学术考察旅行代表人物: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西汉司马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药物考察和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地学考察踏遍青山人未老:明清徐霞客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二)古代中国旅游的旅游形式6、文人漫游代表人物:屈原、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欧阳修、陆游等。谢灵运文人漫游李白: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年),他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到过湖南、江苏、湖北、河南、山西、山东、浙江、陕西、河北、安徽、江西、四川等地。《望庐山瀑布》、《蜀道难》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一)古代中国旅游的旅游形式7、节庆旅行如中国的春节庙会、元宵灯会、清明踏青、重阳登高、中秋赏月等。庙会—老百姓自己的节庆旅游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0年前)(三)中国古代旅游的特点1、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旅行活动就发展,反之则停滞甚至倒退。2、旅游和旅行随生产力的发展向多样化发展,商务旅行占据主导地位。3、消遣性质的旅行和旅游的参加者多位帝王、官僚等统治阶层及人士。广大群众缺乏参加旅游的条件。4、旅游和旅行的条件很差,人们也缺乏主动旅游的意识。(一)近代中国旅游发展的社会背景中国近代是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时期,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大门被打开,国际性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交往随之开展起来。二、近代旅游业的产生(1840—1949)(二)近代中国旅游业的诞生和艰难发展1、中国第一家旅行社的成立1923年8月,陈光甫在上海商业银行成立旅游部,专门经营旅游业务,为出游者安排行程及办理各种手续事宜。1927年6月,旅游部独立出来,更名为中国旅行社,这是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发展的十年•1928年至1938年的十年间是中国旅行社大发展的10年。它在全国各地设立了58个分社,另在国外设立了多个办事处。同时还建立多家的饭店、招待所,并与国际上多家旅行社建立了业务往来。还创办了专业的《旅行杂志》。•除了中国旅行社外,当时还产生了一批旅游组织和旅行社。现代旅馆、饭店和交通客运都有了惊人的发展。(二)近代中国旅游业的诞生和艰难发展2、交通铁路是近代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国从1876年起铁路建设有胶济铁路、滇越铁路、广九铁路、中东铁路。近代中国的内河航运、远洋航运、公路运输和民用航空对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讨论:铁路时代对旅游发展的意义1、新的旅行方式的诞生:2、费用低廉;3、速度加快;4、运载能力提高;5、外出范围扩大。(二)近代中国旅游业的诞生和艰难发展3、旅游住宿近代旅馆从清代末期开始发展。有外资经营的西式旅馆,民族资本经营的中西式旅馆,铁路沿线的招商旅馆以及公寓等。(二)近代中国旅游业的诞生和艰难发展3、旅游资源开发在庐山、北戴河、莫干山、鸡公山等地开辟和建设过避暑度假区。4、旅游促销活动除参加芝加哥博览会和伦敦博览会外,中国还曾于20世纪30年代分别在上海和杭州举办过具有相当规模的国货博览会和西湖博览会。(三)近代中国旅游的特点1、近代中国旅游活动局部存在,未形成产业2、旅游业及相关行业有一定发展(1)中外联系加强,来华旅行的外国人和出国旅行的中国人数都大大增加。西方来华旅游大多与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活动联系在一起,中国人出国旅行大多和洋务留学联系在一起。(2)产生了专门为旅行服务的机构和组织。(3)交通工具的进步产生新的旅行方式3、真正参加旅游的局限于少部分人,缺乏广泛的群众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虽然扩大了旅行和旅游的人数,但真正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人毕竟限于少数人,中产阶级等上层人物正在增长,而平民百姓尚不具备旅游的条件,旅游缺乏广泛的群众性。三、现代旅游业的发展(1949—现在)(一)现代中国旅游发展过程1、第一阶段(1949—1978)外事接待时期为了适应新中国成立后外国人了解中国,很多侨胞回国探亲访友的新形势,1949年10月成立了厦门华侨服务社,这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家旅行社,此后又设立了很多分社,开始形成框架体系。文革期间,国家旅游接待业务基本停止,到70年代初期有所回复。粉碎四人帮后,国际入境旅游数量明显增加,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1978年,国际入境旅游已经有很大回复。主要大事两大旅行社系统成立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负责接待外国自费旅游者,由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的外事办公室领导1957年由各地的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的华侨旅行社(1974年改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负责接待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及台湾同胞,属于政府的侨务系统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主要大事1964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其直接意义是中国旅游事业从此有了专门领导机构。(1978年改为直属国务院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各省直辖市成立旅游局;1982年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三、现代旅游业的发展(1
本文标题:中国旅游发展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7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