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一、北方地区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1、在北方地区的平原、丘陵地区发展了旱地为主的种植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2、①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土壤等的差别,农业(种植业)生产的区内差异也很显著。②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东北平原为肥沃的黑土地。其区内差异总结为:温度带耕作制度土壤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东北地区中温带一年一熟黑土、钙土(黑土地)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华北地区暖温带二年三熟褐土、棕壤(黄土地)冬小麦棉花、花生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1)黄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上水源紧张,节约农用用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2)黄土地上的耕地中低产田多,土壤中有机质少,另有盐碱地,砂地等需要改造(综合治理);(3)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大片已开垦为商品粮基地,目前还有沼泽地荒原有待开发。4、根据“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济”的原则,北方地区在山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我国最大的用材林基地;在丘陵地区(山东丘陵、辽东丘陵)发展了温带水果,为我国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二、北方地区的水旱灾害及其治理1、北方地区水旱灾害的成因(1)气候原因: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降水集中在7、8两月,且多暴雨,此时河水暴涨,河流易泛滥成灾;而每年的春季少雨,常有干旱。(2)土壤、植被原因:华北地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地土质疏松,加之黄土高原上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河流,影响河流的排洪,易形成水灾。2、北方地区水旱灾害的治理(1)黄河的治理:上游修建水库(贮水、以防春旱,同时减少中下游的水量)中游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等),改善生态环境,下游加固堤防,防止决堤成灾(2)海河、淮河的治理: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蓄水以防春旱,同时减少中下游的流量),下游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利用洪水排泄入海。总之,春旱和夏涝为北方地区普遍性的灾害。要根治这些一方面必须节约用水,减轻本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综合治理大江、大河(如“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等),充分发挥它们的水利作用。三、北方地区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1、东北林区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造成的。2、恢复和发展东北林区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措施和途径有:(1)改善管理,设立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等);(2)积极造林,采伐与培育相结合;(3)开辟多种能源以解决居民烧柴困难问题;(4)预防森林灾害(虫灾、火灾等);(5)制定森林法,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森林资源等;四、民俗点滴①北方许多地方以种植小麦为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以面食为主,善于加工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食品。②在黄土高原以及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历史上曾经较长时期以小米等为主要食品。③由于气候寒冷,所以北方地区在建筑房屋时,都特别注意保暖防寒。在农村很多地方习惯于睡火炕。④黄土高原的居民,因为气候比较干旱,他们便充分地利用当地深厚的黄土,开挖窑洞居住。这样,既节省了建筑材料,窑洞又有冬暖夏凉的优点。⑤北方地区,冬季漫长,大地冰封,溜冰、滑雪是当地人喜爱的冬季体育活动。南方地区一、南方地区农林果生产与气候、地形的关系1、南方地区无论从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看,都优于北方地区,因此南方地区在平原、盆地等地区发展了水田为主的种植业,农作物一年可以两熟至三熟。2、由于地形、土壤等原因,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区内差异十分明显(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气候温暖、土壤肥沃,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区和淡水鱼产区,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油菜籽、桑蚕和多种淡水鱼等。(2)四川盆地(紫色盆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为全国重要的稻谷、油菜籽、桑蚕、甘蔗柑橘产区,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3)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和两广丘陵两部分,江南丘陵地区红壤分布广泛,红壤酸性大,缺乏有机物质,是种低产土壤。利用和改造红壤的方法:①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补充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程度;②种植适宜在红壤中生成的茶树、油茶、杉木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③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如在丘陵地区的河谷盆地种水稻,把丘陵缓坡辟为茶园,在山丘顶部植树造林等既可把低产田变为高产田,又可防止水土流失。两广地区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岛的南部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南岭、武夷山、五指山和台湾山脉等为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林区,生长着常绿阔叶林。(4)云贵高原:为南方地区的重要森林,在高原上的“坝子”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南方地区为全国最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度水分条件都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林木、果品和鱼类的生长繁殖,成为全国山青水碧的鱼米之乡,农林渔业特产丰富。二、长江的治理长江防护林工程的意义:①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②减少旱涝灾害;③增加植树地区的经济收入;④减少水土流失;⑤缓解农村用材林和“三料”(燃料、饲料、肥料)的紧张三、南方地区矿产资源、能源的利用与开发1、(1)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资源丰富,在全国占重要地位。(2)南方地区的煤、石油资源较少。能源供应紧张,制约经济。2、解决本地区能源供应问题:①“北煤南运”;②充分发挥本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水电站;③建设核电站;④“西气东输”四、南方地区沿江、沿海工业的发展南方地区工业的分布可归结为两大工业带:1、长江沿岸工业带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带)、交通便利(水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农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等)、历史基础较好(沪宁杭地区)等。(2)主要的工业和工业部门:以沪宁杭为中心的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以襄樊为中心的水电、汽车制造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区,湘中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区、以电力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区(重庆、宜昌等),攀枝花、六盘水的钢铁、煤炭工业区等。2、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交通便利(海陆空运输便利)、政策优惠(经济特区)等。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制造业,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许多新的工业中心、经济特区。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区:以电器、服装、食品、玩具等最多,为以轻工业为主的外向型工业地带,其中最著名的工业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工业中心: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
本文标题: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9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