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案
《历史》九年级下册备课教案备课教师:梁锦文、蒋维、刘桂森、伍洁丽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一、单元主题:本学习主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单元目标:1、知识与能力:(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3)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一、课程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二、知识结构:1、历史条件2、二月革命3、革命准备4、十月革命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措施:对内——宣布平等,废除特权,收归国有,没收土地对外——签订和约,退出一战5、巩固政权背景: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叛乱;国外——协约国的武装干涉措施:军事——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军;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部国有;余粮征集;取消商贸;强制劳动6、历史意义国际: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鼓舞推动国际共运和民解运动;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国内: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三、教学过程:导入:1、故事《一个诚实的孩子》导入列宁,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入新课学习。2、回忆一战内容,设问“对于一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3、考考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建立的?”一、新时代的曙光(本课的重点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而俄国十月革命是这一探索的开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只有讲清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说一说:二月革命的时间、参加者、结果和性质。议一议: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指导学生分析俄国二月革命后政局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暂时性。认识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线索梳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发展、结果。(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本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起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领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动动手: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从时间、革命任务、性质、结果几个方面对比,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历史小沙龙:归纳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再与临时政府的措施进行比较。(说明两个政权的不同性质及其所产生的不同后果。)故事会:苏维埃政权的巩固。(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年国内战争极其艰苦,胜利来之不易。)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议一议: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师要强调革命的首创性;再帮助和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成立的背景等历史内容,使学生深刻领会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巨大推动作用。)思维拓展:如何看待革命时代的列宁。(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历史》九年级下册备课教案备课教师:梁锦文、蒋维、刘桂森、伍洁丽第二课苏联的崛起一、课程标准: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二、知识结构:1、过渡时期:(1)政策调整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原因:直接原因——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根本原因——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国家资本主义;流通——市场经济;分配——工资级别意义:实践——消除危机,恢复经济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建立苏联情况:1922年;成立宣言;联盟条约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经济建设政策方针:生产力——十四大要求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生产关系——十五大要求实现农业集体化实施成果:生产力——建立了工业体系,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了支配地位存在问题:产业结构——农轻重比例失调,产品单调消费水平——消费品少,影响人民生活资金积累——对农民过多地索取,损害积极性(2)政治生活订新宪法:内容——国体;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分配原则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标志斯大林体制苏联模式的形成苏联体制:特点——经济上高度集中的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权力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监督评价——曾起过积极作用;存在着严重弊端个人崇拜:原因——体制弊端、农民意识后果——大清洗运动三、教学过程:导入1.历史剧《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焦点访谈: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合时宜。(让学生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一试身手:让学生设计一条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线索梳理:新经济政策。(背景、时间、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新经济政策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之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阶段,即在一个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巩固工农联盟后,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2、苏联的成立你知道吗:观看苏联地图、说明苏联国徽的含义、听苏联的国歌。(让学生了解这已是一个历史名词,存在时间是1922~1991年。当时苏联的成立,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到1991年,苏联解体。)想一想:区别沙俄、苏俄、苏联三个名称的不同。(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三方面的内容。)小组讨论:搜集苏联在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工业方面的成就。讨论取得成就的原因。(原因是实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除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之外,还有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知识梳理:工业化促进了农业集体化。粮食收购危机,导致了政府实行农业集体化。若将小农经济改为集体农庄,国家便能随意收购粮食,从而解决粮食问题。因此,为进一步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议一议:农业集体化的进步之处及出现的问题。(展示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有关苏联农业集体化的问题。)思考与讨论: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特征;给我们什么启示?(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老师要结合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分析: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是个人的高度集权,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也称为“斯大林模式”,其发展的结果导致了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思维拓展:动动手: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历史》九年级下册备课教案备课教师:梁锦文、蒋维、刘桂森、伍洁丽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一、课程标准: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二、知识结构:1、凡尔赛体系(1)巴黎和会:1919年1—6月、巴黎、凡尔赛宫(2)各国意图美:夺取霸权;英:维持霸权;法:重树霸权;意:扩大领土;日:称霸亚太(3)巴黎和约:对德《凡尔赛和约》:疆界领土、海外殖民地、限制军备、支付赔款对奥、保、匈、土和约(4)凡尔赛体系含义:以英法为主导的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影响:改变欧洲、中东等地的政治格局;体系内部隐含着许多矛盾2、国际联盟由来:十四点建议、盟约列入和约成立:1920年初;日内瓦;《国际联盟盟约》宗旨:保证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实质:英法操纵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3、华盛顿体系(1)华盛顿会议背景:美日英要重新分割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中日协定”、《九国公约》(2)含义:以美国为主导、在抑制英日、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3)影响:东亚、太平洋政治格局变化;体系内部存在着各种矛盾三、教学过程:导入1、导言框中《福熙车厢》的介绍,回顾一战的性质和结果。(战争的结束,并没使帝国主义之间的争斗停止。)2、引导回忆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导入课文。)3、历史影片《我的1919》片段。一、战后的“新秩序”想一想:参加会议的27个国家地位为什么不同?(揭示帝国主义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就是国家的经济和军事等实力。)议一议:针对《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受益者是谁?对德国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揭示列强召开会议的真正目的;和约中对德国军事和殖民地的问题,将会激起德国复仇的情绪。)说一说:凡尔赛体系的含义。(凡尔赛体系,这个问题的综合性、概括性较强,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应首先侧重讲明凡尔赛体系的概念:1919~1920年,协约国在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分别同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由这些和约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被称作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对“新秩序”进行适当的讲述:首先,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欧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两幅历史地图,比较两幅地图中欧洲各国疆域的具体变化,以加深对“欧洲统治的新秩序”的理解。德、奥、匈、保、土五国的疆界因割让而缩小,原俄罗斯、德意志、奥匈三大帝国统治下的中欧和东南欧地区新成立了一批独立国家;其次,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亚统治的新秩序,奥斯曼帝国已经解体,它原先统治的阿拉伯地区,在委任统治的名义下成为英法的殖民地;最后,凡尔赛体系还确立了帝国主义在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英、法等国瓜分了原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动脑筋:教材中p17动脑筋的问题。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的真实目的。(瓜分战利品和建立战后新秩序。)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主要包括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会议的影响等几个主要问题。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强调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尖锐矛盾。其中日、美等在这一地区的争夺尤为激烈。)小组讨论:(教师展示《中国历史》中《列强瓜分中国形式图》)这幅作品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怎样的历史?《九国公约》是否改变了中国的地位?(列举事实说明没有尊重中国的主权,仅改变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中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受害国。美国通过排挤日本而获利,但激化了美日矛盾。)思维提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及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首先,凡尔赛体系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次,华盛顿体系也未能有效地抑制日本,日本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准备有朝一日与美国再决高低。动动手:对比一下,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方面有哪些不同?《历史》九年级下册备课教案备课教师:梁锦文、蒋维、刘桂森、伍洁丽第四课“大危机”与“新政”一、课程标准:(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二、知识结构:1、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矛
本文标题: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9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