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13课标Ⅱ,25,4分)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2013安徽文综,12,4分)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3.(2013江苏单科,1,3分)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4.(2013重庆文综,2,4分)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5.(2013海南单科,8,2分)右图反映的是()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6.(2012广东文综,12,4分)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7.(2011山东文综,10,4分)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8.(2010浙江文综,15,4分)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9.(2010广东文综,13,4分)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10.(2009宁夏文综,26,4分)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11.(2009宁夏文综,24,4分)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12.(2013浙江文综,38,10分)(节选)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13.(2012四川文综,39,10分)(节选)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表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时间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楼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3)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14.(2011安徽文综,35,8分)(节选)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8分)考点二:手工业的发展1.(2013天津文综,2,4分)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2.(2013北京文综,14,4分)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3.(2013福建文综,15,4分)《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2013四川文综,2,4分)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一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5.(2012江苏单科,2,3分)《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6.(2012浙江文综,14,4分)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7.(2010江苏单科,4,3分)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8.(2010安徽文综,12,4分)安徽六安双燉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9.(2009江苏单科,4,3分)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10.(2009海南单科,7,2分)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11.(2009广东单科,3,3分)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考点三:商业的发展1.(2013课标,26,4分)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2013江苏单科,4,3分)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3.(2013四川文综,3,4分)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1620年30017001850年7202880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C.农业经济日渐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4.(2013大纲全国,17,4分)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祐、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5.(2013重庆文综,4,4分)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6.(2013海南单科,5,2分)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7.(2012课标全国,26,4分)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8.(2012山东文综,,4分)《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2012福建文综,14,4分)《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10.(2012江苏单科,3,3分)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清明上河图》(局部)11.(2011天津文综,2,4分)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12.(2011北京文综,12,4分)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祷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2010课标全国,27,4分)表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使用通货类别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
本文标题: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8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