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专题五_人文地理复习之城市
1人文地理专题五城市与城市化高考考试说明1聚落的形成: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2城市的区位: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城市化:城市化及其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4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高考考点简析1聚落的形成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2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①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平原)②带状村落(沿河道)3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②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4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发展早的地区。5著名古代城市发源地①美索不达米亚②尼罗河谷地③印度河谷地④黄河-长江中下游6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大多数在平原②热带在高原③山区在谷地或低地7美国三大城市带①波士顿-纽约-华盛顿②芝加哥-匹兹堡③旧金山-圣迭戈8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①60°N以南的欧洲地区②东亚③美国东北部9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密切关系①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②干旱、高寒、湿热区为稀少区11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供水②运输③军事防卫12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煤炭②铁矿③石油④有色金属13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现代:沿海、沿江、沿线②古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14政治、军事、宗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①经济中心②政治中心③军事中心④宗教中心15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①军事、宗教(减弱)②交通、自然资源(一直)③旅游、科技(新)16城市化的含义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17城市化的作用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缩小城乡差别18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19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空前)20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发展不合理2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就业困难23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③治理环境24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25城市的地域形态集中式(成都)、组团式(重庆)、条带式或放射状(兰州)26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住宅区(最基本职能)、商业区、工业区、27中心商务区(CBD)的特征经济繁忙、昼夜人口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有明显分区。28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同心圆状(成都)、扇状或方块状(沈阳)29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地租高低)、社会因素、行政因素30城市的合理规划有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余地。31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①点线面结合②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③混合交通④占地多32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①便利出行②节约用地③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④保护环境33城市交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①线路拥堵(合理规划)②环境污染(减少尾气技术、绿化、规划)2知识讲解一、城市的区位因素1、聚落的形成(1)聚落的概念与分类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分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成的(2)乡村的形成形成:人类为生存,必定希望互相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构成聚居,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形成乡村聚落演变:半固定的棚舍,后逐渐稳定下来,规模范围逐渐扩大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村落呈圆形或不规划的多边形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伸展,平面形态多呈带状山区村落呈点状或立体状分布集聚型村落---简称集村,按村庄延伸形式又分为团状、带状和环状等。团状一般位于耕作地区的中心,地形上多为平原、盆地。带状是因近水源而沿河道伸展,乡村聚落形态或避免洪水浸淹而沿高地成条带状延伸。散居型村落---表现为分散、孤立的特点。耕地数量少、分散不连片。每户为了最限度接近耕地而分散建宅。地形上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乡村聚落可分为三大聚落系统:(见下表)北方聚落系统南方聚落系统西部聚落系统住宅形式多平房,住宅有院落多斜顶,房前屋后都是农田或菜地。帐幕式住宅规模、密度大型聚落、密度较小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最大小型聚落、密度最小聚落形式团状聚落团状、带状各占一定比例散居、流动性村落农业生产旱作为主水田为主灌溉农业、草场牧业、高寒农牧业(3)城市的起源出现:和定居农业差不多同时出现,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500年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形成的物质基础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古城市分布: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城市的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4)民居与环境条件、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竹楼——南方热带地区低洼湿热,虫蛇较多,竹木资源丰富——建筑防湿防热,抵御虫蛇侵害碉房——青藏高原地区高寒气候,夹墙相隔,墙厚窗小——居民抵御高寒气候而修筑的建筑蒙古包——蒙古高原草原广阔,畜牧业为主窑洞——黄土高原降水较多,地下水位较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具有直立性特点村落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四合院——华北平原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地形平坦,降水较少土楼——客家人饱受战乱之苦,当地人欺侮,设计坚固的土楼,聚族而居南方屋脊多尖顶,北方屋脊多平顶2、城市的区位因素(1)地形与城市区位实例: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主要分布在平原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热带城市实例: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逊平原上分布在高原原因: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高原气候较为凉爽原因:地表崎岖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山间盆地、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云贵高原城市的分布(2)气候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在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使世界多数城市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气候条件恶劣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或城市密度、规模小。世界: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中国: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我国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齐齐哈尔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雨林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3)河流与城市区位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货物在此转运,促进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如江西赣州、四川宜宾沿河城市区位河流汇合处,人流物流量大,常作为货物集散地。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河口处,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常与海运相连,交通位置更加重要。如上海、广州等河流弯曲度最大处、河心岛等处,军事防卫。如伯尔尼、巴黎、波士顿(4)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水资源:沿河沿湖分布,如包头、兰州矿产资源:矿产丰富地区出现新工业城市,如大庆、攀枝花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世界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阿伯丁金矿开采兴起城市:约翰内斯堡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中国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庆、玉门煤炭工业城市:大同、鹤岗、抚顺、开滦(5)交通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的交通线上。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如邯郸现代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铁路枢纽兴起城市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有京广、浙赣、湘黔通过,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交通线变化对城市发展分布的影响:京杭运河的开凿通航和南北方贸易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得到发展,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发展缓慢(6)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4政治中心一般成为规模较大的城市,成为区域中心。古代的雅典、罗马、西安、洛阳、杭州,现代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较大政治中心变迁,引起人口、城市的变化,如巴西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为政治中心兴建国家特殊的政策,促进城市的发展,如特区城市深圳军事:军事重地使人口大增,经济得以发展,形成城市,随军事地位的变化而兴衰。如锦州、酒泉宗教:宗教活动中心吸引人口,促进经济发展,形成城市。麦加、麦利那、梵蒂冈、拉萨最早由宗教中心发展而来(7)科技、旅游与城市区位科技、旅游促进城市发展,形成新兴城市。因科技而形成的日本筑波科学城;因旅游因素而兴起的城市如桂林、张家港、泰安、黄山市等。(8)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不同区位因素的作用在变化:军事、宗教因素影响减弱,资源、交通一直重要;科技、旅游成为一些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的影响不稳定。(9)怎样确定一个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和政治、军事、宗教等几个方面的区位因素彼此有包含或交叉的关系。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要这样就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一般来说,自然环境是城市的背景,不同的自然环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普遍性,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具有决定性。如矿业城市的产生,从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往往不适宜城市的发展。此外,城市区位是一个综合因素,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因素。3、中国三大城市群:(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为龙头的两个副省级市和珠海、佛山、江门、东芜、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的惠城区、惠阳市、博罗市、惠东县和肇庆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①优势条件: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发展速度快,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集中而且发达的大、中、小城市群,市场化程度高,人才、产业链、外经贸环境都具优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②发展目标: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城市。①优势条件: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龙头市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便捷的高速公路和沪甬跨海大桥把江浙的城市群与上海衔接起来,使之起到长三角核心驱动作用。②发展目标: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约5000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即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资源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环境一体化、形态一体化。走出去就是指一般
本文标题:专题五_人文地理复习之城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8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