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专题四锤炼品德之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教案第1页共4页课题:模块四锤炼品德授课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类型理论学时数2学时教学目标德育目标能够从实际出发按照公共生活道德与法律要求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知识目标帮助大学生认识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特点,了解社会公德的特点、内容和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能力目标善于在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重点难点公共生活的本质和特征,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提高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学生讨论,案例教学模式,视频案例。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课题引入人类作为地球上具有最高智慧的生命,其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生产和生活中结成了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关系。人的社会本质,决定了人的交往本质,决定了人与生俱来就要面对社会的公共生活。本章就是探讨公共生活中的公共秩序的意义和维护公共生活制度的道德与法律的一些基本要求。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第1课时图片导入公共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维护一定的秩序是提高公共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法律义务,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要求。本章分为四块内容: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四、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案例1:住户不堪噪音干扰天降“粪弹”砸中广场舞大妈案例2:摄像头纠纷这些纠纷均涉及人们对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不同理解,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权利和个人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但个人权利的行使和私人生活也不能群范其他人的生活权益。应该区分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1)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思考:1、什么是公共生活?2、不同人的公共生活范围是否相同?提示:公共生活是相对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看待这些纠纷?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教案第2页共4页系。私人生活主要是指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公共生活指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活动与生活,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现代生活,随着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传统交往——现代交往现实世界——虚拟世界案例3:一张发达国家的罚款单(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熟人交往”转向“生人交往”特别是网络交往“不知人不知面不知心”。(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4)活动内容的公开性。公共生活能为全体社会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秘密可言.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范围、对象、方式、内容逐渐变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破窗效应(英语:Brokenwindowstheory)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Q.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L.Kelling)提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豫地抛,丝毫不觉羞愧。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1)定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当代公共生活秩序涉及的范围: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思考:交通秩序混乱会造成什么影响?学生上课迟到会造成什么影响?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1、社会公德及内容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教案第3页共4页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2、我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建设材料1:中央电视台联合央视国际和新浪网发起的“最缺乏公德的行为”调查活动,截止目前已经有26000多人参与投票。根据投票结果,排出了十种“最缺乏公德的行为”。排名第一的行为是:向窗外扔污物。(票数:19112张)排名第二的行为是:上公共汽车不排队,一拥而上。(票数:18644张)排名第三的行为是:旅游景点、名胜古迹上乱写乱刻。(票数:17905张)排名第四的行为是:宠物随地大小便,主人不清理。(票数:17624张)排名第五的行为是:行人翻栏杆、随意穿行马路。(票数:17596张)排名第六的行为是:下雨天开车溅湿行人。(票数:17560张)排名第七的行为是:公交车上,年轻人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票数:17036张)排名第八行为:传播垃圾邮件、手机短信。(票数:16828张)排名第九的行为是:看电影、演出时,大声说话、喧哗、到处走动。(票数:16788张)排名第十的行为是:在街上乱吐口香糖。(票数:16571张)材料2:礼仪之邦的尴尬材料3:网络10大不文明行为评选课堂活动:请你写出令我深恶痛绝的10种校园不文明(不道德)现象。大学生校园“十大陋习”1、上课迟到、早退、旷课;2、在课堂上吃东西、听歌、聊天、打电话、发短信、睡觉;3、考试作弊;4、沉溺网游,荒废学业;5、在图书馆,自修室“霸位”;6、涂划、损坏、藏匿、盗窃图书馆藏书;7、宿舍内卫生脏乱,违规用电,噪音扰人;8、酗酒、赌博、斗殴等恶劣行为;9、语言粗俗,在公共场合穿着不雅,缺乏基本的文明礼貌;10、乱丢垃圾,肆意践踏草坪,自行车乱停放,缺乏公德心。视频动画:大学生自习曲补充: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传统社会:禁忌、风俗、礼仪、宗教现代社会:道德和法律。P101知识链接案例4:许霆案。1000元只扣1元,连取171次.17万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教案第4页共4页法律与道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另外,不能忽视的是,除此以外还需要风俗、习惯、礼仪、纪律等其他手段。因为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过渡案例:国外禁烟好厉害以法促徳是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是最有权威的规则,它既有国家强制性,又有普遍约束力,社会公德的遵守需要严格的法律作保障。第2课时四、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的关系法律是最有权威的规则,具有国家强制性,具有普遍约束力;确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则,引导人们自觉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生活;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强制人们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二)法律规范的作用1、指引作用2、预测作用3、评价作用4、强制作用5、教育作用(三)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一)《治安管理处罚法》(二)《集会游行示威法》(三)《环境保护法》(四)《道路交通安全法》(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案例:大学生发干扰短信被罚款材料:《环境保护法》学生思考:了解公共生活主要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它们的基本立法精神是什么?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略本课作业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文标题:专题四锤炼品德之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9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