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中国历史七年级-八年级知识网络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网络第六学习主题第1、2课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灭陈朝,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隋文帝治国措施:①改革政权机构,选拔人才;②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③倡导节俭开皇之治: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灭亡:618年,隋炀帝(因残暴)时灭亡。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626年,李世民继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治国措施: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如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任要职;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以实物(丝绢或麻布)替代劳役③减轻刑法,修订法律。《贞观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中央设国子学、太学。鼓励少数民族贵族子弟到长安读书)⑤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如用和亲、封赏笼络顺从的少数民族贵族)贞观之治: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附1: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他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基本做到“广开言路”附2:唐太宗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向前发展。..................这是后人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的原因..................①打击皇室和贵族集团②招揽人才,提拔了姚崇、宋璟等有才干的人;③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生产;④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⑤减免赋税徭役。她把土地开垦、粮食生产情况作为考查地方官员的重要依据附1:《资治通鉴》对武则天的评价:“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附2:武则天的统治被郭沬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李隆基就是唐玄宗,主要年号“开元”。①任用贤能,起用姚崇、宋璟担任宰相;②发展农业,扩大耕地面积(8亿亩),兴修水利③整理财政,清理土地户口;(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④废除酷刑苛法;⑤倡导节俭开元盛世:经过唐玄宗治理,(把“贞观之风一朝重振”)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附1:唐玄宗和唐太宗,在治理国家方面的相同点:①重用人才;②大力发展生产;③简法轻刑;④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在这些相同点中,对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是:重用人才或发展生产附2: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朝通过哪些方式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⑴和亲会盟;⑵册封首领;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⑷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附3:唐朝对外实行什么政策?开放或答“对外开放”这一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日本遣使来华;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法;③玄奘西行取经;④学习天竺熬糖法对唐朝自身有何重要历史意义?①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②丰富了唐朝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附4: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国措施中的共同点是:重用人才,发展生产统治措施隋朝和唐朝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统治措施隋朝唐朝第六学习主题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主要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2、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产生。3、科举制度在唐朝时进一步完善,表现为:①分科考试,择优录取(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②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序:常科考生先参加州府的初试,再参加尚书省的“省试”4、科举制度的影响:①我国选官制度转变为以考试为主;②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③前后沿用了1300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第六学习主题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①吐蕃族(都城:逻些;今西藏拉萨)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②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③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④823年,唐蕃正式结盟,立会盟碑在拉萨大昭寺门前。唐与南诏: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的南诏是彝族、白族的祖先;8世纪蒙舍诏...统一各诏,建立南诏政权。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①唐太宗贞观年间,回纥出兵助唐灭东突厥。②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③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助唐收复长安洛阳。788年,回纥改称回鹘第六学习主题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1、唐朝时,日本十多次派遣唐使访华。跟遣唐使来华的还有僧人、留学生等,著名的代表有空海、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2、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讲授佛学,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3、唐太宗时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大量佛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玄奘是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学翻译家。第七学习主题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1、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他以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设置州县)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2、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基本结束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3、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4、1005年北宋与辽议和,订立“澶渊之盟”,从此边境稳定,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1044年,西夏与北宋达成和议,双方长期和平6、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金1125年灭辽7、1127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东京,掳走宋微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耻”8、1127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9、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约,此后双方战事基本停息,南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岳飞是抗金英雄。重大战果是郾城大败金军“莫须有”罪名。附: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给各方带来怎样的影响?答:战争破坏了双方正常的经济文化交往,不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和议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各自发展。但宋给辽和西夏岁币,加重了宋的负担。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唐与吐蕃唐与回纥唐朝的民族关系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辽北宋西夏的建立南宋和金的对峙第七学习主题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1、农业:两宋时南方的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开辟圩田、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棉花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一带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2、南宋时棉纺织业成为重要行业。景德镇(今属江西)成为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青白瓷)3、商业:。①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以发行了纸币“会子”②南宋临安是南方政治中心和繁华的商业都市。③海外贸易活跃,海港主要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使管理南移经过:从夏商到秦汉,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开始南移;唐朝中期后南移加快;两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南移原因: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②南方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③南方自然资源更多得到开发利用。(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南移表现:①南方水稻是全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苏州、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②南方的手工业占有重要地位;③南方的商业水平超过北方;④南方的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第七学习主题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两宋时,城乡居民的生活丰富多彩。衣:两宋时麻布是主要布料,棉布逐惭多;着行业装;女服样式多;官民服不同食:两宋时,北面食,南米饭;北羊肉,南猪肉、鱼;普遍食用植物油;饮酒盛行;(城乡以柴草..为燃料住:两宋时,农民住茅屋,市民住瓦房;贵族官僚往园林式建筑;内地人完全改变席地而坐但东京普遍烧煤......)行:两宋时,富人乘轿子、马车,百姓乘牛车、驴车,骑马、骡、驴;南宋海上交通发达,用指南针导航城市生活:①北宋东京:人口过百万,“夜市”连“晓市”,有娱乐场所“瓦子”、舞台“勾栏”②南宋临安:人口过百万;娱乐场所“瓦舍”多;摊点成行;茶馆多第七学习主题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1、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尊推铁木真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3、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文天祥是抗元英雄政治措施:①中央设中书省管理全国,设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②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列岛发展农业:①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开荒;②推广棉花种植,棉布成为主要布料;③治理黄河、疏通大运河。大都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大城市5、元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表现:①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同汉族逐惭融合,被统称为汉人;②形成信俸伊斯兰教的新民族——回族。第九学习主题第15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1、印刷术:①隋唐时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时进入了全盛时期。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刻印的《金刚经》。②北宋中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③北宋时活字印刷术传到日本、朝鲜,元朝时传到欧洲。2、指南针:①战国时制成司南。②北宋时,指南针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初期制成“罗盘针”。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业的国家。④12世纪,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3、火药是唐朝时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器运用广泛。13世纪至14世纪,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4、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我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经济重心南移4、元的统治中国近代历史重点问题复习(八年级上册)一、近代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背景:19世纪初,清朝由盛转衰,危机四伏;表现在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政治上阶级矛盾激化;思想上:盲目排外,愚昧无知;外交上:闭关锁国贸易: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走私的危害:①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朝的财政,加重农民的负担②大批官僚、地主、军官、士兵吸食鸦片,使清朝政治更加腐败③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东虎门;人物:林则徐(民族英雄)。在位皇帝:道光帝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给后人的警示:以史为鉴,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根本目的(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导火线:中国禁烟运动(目的:维护清朝统治)时间:1840.6—1842.8结果:中国战败(根本原因:清政府的政治腐败)时间:1842年8月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关税主权遭破坏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英国又获得三项特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居住等特权.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本目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时间:1856.10—1860年经过:1858年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结果: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中国战败(根本原因: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在位皇帝:咸丰帝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1858年《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共150多万平方公里)1860年《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多万平方公里①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3年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朝对
本文标题:中国历史七年级-八年级知识网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61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