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龙城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1-专题4地表环境《预习学案》【考纲原文】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2.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命题趋向]高考对地表环境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题型考查岩石及矿物的关系,以读图综合分析题题型或结合重大的地质事件或地质灾害,考查地质作用、地貌以及板块构造理论;利用地形剖面图、示意图等考查地质构造。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火山、地震成因与分布、以及背斜,向斜理论与生产的关系,与外力作用有关的生态环境是本考点的重难点。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本专题可分为六个部分:一部分是岩石圈组成与结构;二部分是三大类岩石形成、特点和代表性岩石;三部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其意义;四部分是板块构造学说;五部分是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六部分是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一要注意理解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要注意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三要注意各种内、外力作用结果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主干知识串讲]网络构建回归书本,夯实基础!测试要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1.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2.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Km,大洋地壳厚度5-6Km),由各类岩石组成。(2)地幔:到(地下2900Km深处)之间;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可塑性物质组成,称,是岩浆重要发源地。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与构成的。(3)地核:Km以下至地心。龙城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2-测试要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和作用形成,具有结构,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受热成为大理岩,受挤压形成板岩。测试要点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地质作用:地球表面的主要动力有三:太阳辐射(大气、水的运动和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地球内能(主要是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天体引潮力(形成潮汐现象)。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和两种。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起主导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沉岩2、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1)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分类运动方向表现形式相互关系水平运动平行于地球表面挤压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断裂张开,形成裂谷和海洋相伴发生,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升降运动(垂直运动)垂直于地球表面(2)板块构造:板块构造的基本观点: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只有几乎全为大洋板块,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带。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张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生长边界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消亡边界龙城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3-3、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证据”。地质构造形成原因构造特征构造地貌实例现实意义褶皱背斜当水平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从形态看:;从岩层顺序看:常形成;但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外力侵蚀,成为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找矿:向斜从形态看:;从岩层顺序看:常形成;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成为找水:断层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发生破裂错动、位移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大断层形成裂谷或陡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形成块状地;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常形成;在断裂带上常发育成沟谷、河流华山、泰山、庐山、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程建设如隧道通过断层时必须加固;水库、大坝等选址应避开断层带4、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龙城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4-的)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质剖面图的判读:龙城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5-专题4地表环境《课堂学案》编选:王正玲2015-03-25[重难点释疑及典型例题]题型1:地球的圈层结构样题1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1)~(2)题。(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的高度[强化预测]1、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下列(1)~(3)题。(1)该地震波应是A.纵波B.横波C.纵横波D.无法判断(2)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900千米处(3)该地可能位于A.116°E,40°NB.90°E,30°NC.南极点D.经度180°,纬度0°题型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样题2读下列甲乙两图(若甲图中C是变质岩),回答(1)~(2)题(1)甲图中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A.①B.②C.⑤D.⑥(2)乙图中若沿⑦处向下钻探100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该岩石属于甲图所示的A.A类岩石B.B类岩石C.C类岩石D.难于判别[强化预测2]、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龙城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6-(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A.④和⑤B.①和⑥C.①和④D.③和⑥(2)下列岩石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页岩、石灰岩B.砾岩、大理岩C.砂岩、玄武岩D.石英岩、花岗岩题型3:地表形态的变化因素样题3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A.沙尘暴B.水土流失C.泥石流D.土地荒漠化样题4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强化预测]3、刘东生院士根据中国黄土沉积,重建了25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沙尘暴频繁发生,除了人为破坏地区植被等原因是否与自然界周期性干旱气候的演变有关。据此完成(1)~(3)题。(1)有关“中国黄土沉积”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在一起B.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在地方的矿物成分极其相似C.黄土沉积时亚欧大陆内部可能为冰川覆盖D.黄土中含有大量的水生动植物化石(2)250万年以来,冬季风为黄土搬运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加强了堆积物成土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的冰期,黄土堆积速率很高,成土作用较弱B.温暖的间冰期,黄土的堆积速率较高,成土作用相对加强C.寒冷冰期,为碎屑物质的搬运提供的动力小D.温暖湿润的间冰期,成土作用减弱龙城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7-(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③处的地形属山地。(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项选择)A.渭河谷地B.长江三峡C.汾河谷地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高考回顾】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侧点编号。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2题。1.根据图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5(a)中的[强化预测]4、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A.褶皱B.背斜C.向斜D.断层(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B.甲有利于储存地下水C.修一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3)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甲H乙丙甲H乙乙乙丙丙丙丁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N龙城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8-A.①B.②C.③D.④2.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Ⅰ、ⅡD.Ⅲ、Ⅱ、Ⅰ[实战演练,金榜题名]读图2(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回答1~2题。1.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A.①③⑤B.④⑥⑧C.①②⑤⑥D.⑤⑥⑦⑧2.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B.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C.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D.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4.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A.地壳张裂作用B.地层沉陷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5.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了里氏8.8级的大地震,图4为全球板块构造局部图此次地震位置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龙城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9-读图3和图4,完成6~7题。6.图3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7.图4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图
本文标题:专题4地表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94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