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学习指导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学习指导二十三毛泽东词二首【学习目标】1、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2、能简要分析词的意象。3、理解写景、议论、抒情的结合。4、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学习方略】理解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感受伟人的雄韬伟略和雄心壮志;探讨两首诗中重要诗句的深意;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异同点;学习朗诵诗歌,掌握一些朗读技巧。【自我测评】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给画线的字词注音。惟余莽莽()成吉思汗()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寂寞()()驿()站花枝俏()更著风和雨()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2.解释下列画线的字。(l)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略输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数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犹有花枝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寂寞开无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更著风和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朗读节奏停顿标志完全正确的一句是()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乙]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④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揣摩品味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雪飘(形象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B.惟余莽莽(运用叠音,读起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描绘北国的壮丽景象,蕴涵着磅礴的气象)C.北风卷地百草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D.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5.乙文中的下列诗句与甲文写景视觉角度相近的一项是()A.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B.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C.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6.对甲乙两段文字中划线的四个句子赏析不够恰切的一句是()A.第①句赋予雪中的高原以动态的美感,犹如艺术表演和体育运动,或舒展柔美,或奔腾壮烈,显出奔放活泼的气势,神采飞扬的英姿。B.第②句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特别艳丽多姿。作者调配了两种反差很大的色彩,点染修饰,显得既纯洁素雅,又富丽热情,充满了青春气息。C.第③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飞雪之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犹如梨花盛开的奇异景象。“忽如”二字用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出了诗人对边塞奇景既好奇又留恋的真情实感。D.第④句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色,用“愁”“惨”修饰形容,感情色彩十分强烈,为下文饯别场面酝酿了气势。二、阅读理解与赏析(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烧。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7.给画线字注音。蜡()象分()外妖娆()今朝()8.词的上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9.本词承上启下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本词表达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像,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二)卜算子咏梅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2.“卜算子”是_________名,“咏梅”是词的_________。词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13.“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B.“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C.“俏也不争春”是写梅只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表现梅花谦虚的品质。“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D.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拓展探究】毛泽东在军事上用兵如神,在文学上激扬文字。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诗词?默写出来,并写一段简短的赏析文字。二十四古代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2、通过学习《观刈麦》,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3、通过学习《破阵子》,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心情。【学习方略】要把握诗歌的主旨,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了解作者,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品;熟读成诵,牢记诗歌中的名言警句。【自我测评】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填空。(1)《木兰诗》选自宋朝________编的________,这是________的一首民歌。(2)《观刈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作者________,号________。2.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3.诗句默写。(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3)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田家少闲月,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6)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4.《观刈麦》中“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理解与赏析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为加点字注音。(1)溅.溅()(2)胡骑.()(3)燕.山()6.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朔.气传金柝7.对句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逐一去买B.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C.家人和木兰分头去买D.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紧张操办8.①句照应前面的“___”;②~③句可用后面的“____”来概括。9.对句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描写木兰想早日到达战场的急切心情B.描写征途遥远,表现不畏艰难的决心C.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D.像飞一样渡过千山万水,表现了木兰欢快的心情10.对句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气氛C.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出战地生活的艰辛1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答:12.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答:13.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A.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B.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拓展探究】有人说木兰从军欺君欺民,诚心信上有问题;有人说一个姑娘在男人堆里十二年不露馅是不可能的;有人说木兰驰骋沙场十二年却不要官不图利,是个傻丫头;有人说木兰提父从军,是个孝顺女……你怎样看木兰从军?二十五现代诗二首【学习目标】感受歌词蕴涵的情感。【学习方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市合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探讨两首诗中重要诗句的深意,进一步理解诗的主旨;初步认识现代诗的表现艺术;了解一些朗读技巧。【自我测评】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说说下面诗歌所用的修辞手法。(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句在这里!()(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3)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是水有亲人。()2.对《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阴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放歌,但接着跌落回别离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3.按下边的提示从《回延安》这首诗中找出相应的诗句:(8分)A.通过对话和动作的描写来抒情:。B.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C.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D.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二、阅读理解与赏析阅读《再别康桥》片段,完成问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4.“青荇”的意思是什么?前两节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答:5.解释“招摇”﹑“甘心”的深意。(4分)招摇:甘心:6.所选第三节诗中第三,四两句的修辞是(3分)7.诗人在本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拓展探究】尝试过写诗歌吗?试试看,写首小短诗。说不定一位大诗人将在这里诞生呢。二十六歌词三首【学习目标】1.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3、体味精练形象的语言【学习方略】通过反复诵读、欣赏合唱等形式,体会歌词中的感情;体会歌词的写作形式特点。【自我测评】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你能读准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吗?请给它们注上拼音。炊烟()富裕()抽穗()梳妆()高山之巅()狂澜()一、阅读理解与欣赏(一)朗读《我的中国心》,回答问题。2.歌词中用__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学习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8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