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生活》问答题必背重点
2016高考复习《经济生活》问答题必背重点(特别提醒:在做问答题时,要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适当取舍、修改,不能机械照搬答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影响价格的因素(P11—P13)①需求影响价格。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②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增加,价格上升;商品的价值量减少,价格下降(注意:成本属于价值,成本增加,价值量会增加;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量会降低。)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P16按新教材观点)①调节产量。价格下降,减少产量;价格上涨,增加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增加其使用量;价格上升,减少其使用量。3.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P17—P18)(1)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有: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居民收入;③物价;④消费观念。(2)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①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居民收入。③消费水平与未来收入预期成正比,因此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④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是负相关的。因此要完善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高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⑤物价过高会降低人们的购买力,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这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⑥消费心理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P29)(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③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④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2.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作用: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及国家对待公有、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P35)(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发展非公经济,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014版观点)(3)国家对待公有、非公经济的政策: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2014版观点)4.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P39—P40)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④企业要强化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此外,企业还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5.就业的意义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P42—P43)(1)就业的意义: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劳动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③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就业,能增加收入,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发展。⑤就业,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三角度: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国家(党和政府):①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②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③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④政府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企业:①要承担社会责任,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待遇。②要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个人:①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②要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③要勇于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P61、P62)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收入公平分配,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④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P61—P62.按2014版新教材观点)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社会公平分配奠定物质基础。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④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这段话可用“保合法”、“增低”、“扩中”、“调高”、“清隐”、“取非”来助记)⑤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加大对农村区和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收入差距。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实现共同富裕。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P62)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对公平的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4.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P62—P63按新教材观点)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5.财政的巨大作用(P65)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6.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P66—P67)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启示:要增加财政收入,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过多、过少的影响: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财政收入过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启示: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P79)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市场能通过竞争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2.规范市场秩序(1)为什么要规范市场秩序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②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①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规则、竞争规则、交易规则,规范市场秩序。②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③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弊端。④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3.诚信的重要性(P40、P80)①诚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企业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②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经济衰退。③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新教材P88)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5.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教材P89—P90)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段话可用:“一转到”、“二依靠”、“四化道路”、“四区域战略”来助记)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2014版教材观点)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6.经济全球化的影响(P94)(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消极影响:①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因此,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7.为什么要参与经济全球化、实行对外开放?(P91、P96、P101)①当今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日益加深。②参与经济全球化,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参与经济全
本文标题:《经济生活》问答题必背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1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