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1《新课标》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第十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要素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关系及途径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功能、平衡功能产生的原因和过程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统一性4.理解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5.理解各类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本讲重点: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各类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本讲难点: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地理环境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2.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3.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现将它们的概念、环节、意义等一并总结如下: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2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4.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外部圈层――生物圈(有机圈层)。生物圈占有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及岩石圈的上部。生物的出现,通过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改造了三大圈层。生物(植被)的分布,受气候(光、热、水)条件影响很大。[经典例题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图10-1(1)从物质交换的一般情况看,图中各代号表示的物质分别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2)⑥和⑦的交换是通过作用进行的。【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如大气、水、岩石、地貌、植物、微生物以及土壤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关系的题目,突出揭示了有机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的生物循环过程。解题必须紧紧把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条件、原料、能源以及产物和作用,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作用、生物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等生理过程中与岩石圈(包括土壤)、大气圈、水圈所发生的物质交换关系。3【答案】(1)①N、P、K等营养元素和水②植物残体和排泄物③动物残体④游离氧⑤水分⑥氧气(02)⑦二氧化碳(CO2)⑧二氧化碳(C02)⑨氧气(02)⑩二氧化碳(CO2)、重碳酸盐、腐殖质等(2)光合5.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经典例题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一幅(2)请完成该作用的化学方程式(3)每合成1克C6H12O6要消耗2821焦能量,所消耗的能量来源是(4)该作用造成以下哪些结果?()A.将分散的无机物合成有机质B.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体内C.改变了物质存在的位置D.联系了有机界与地理环境(5)微生物对有机质具有,导致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称为循环。【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绿色植物及其作用的理解程度,因此充分理解光合作用的内涵、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答案】(1)光合(2)6CO2+6H2OC6H12O6+6O2(3)太阳辐射(4)ABCD(5)分解生物物质6.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图10-24整体性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举例气候的变化、地貌的变化、岩石的形成和风化、土壤的形成和退化、水土流失等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经典例题3]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解析】所谓整体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地貌和土壤)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从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入手。分析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这一内在联系有两种主要表现:一种是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元素迁移和物质循环。另一种是各组成元素间所进行的能量交换。它们之间,这一要素影响其他要素,这一部分的变化影响另外部分的变化。【答案】B第二课时二、地理环境差异性1.自然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地域分异(绝对的)。2.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空间尺度规模(空间尺度)分异规律大全球性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海陆分异小区域性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3.地域分异①结果: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5②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热量太阳辐射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低、高纬度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水分海陆位置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C、雪线与降水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地形起伏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地形(科迪勒拉山系)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岩性差异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洋流4.自然带的特点(注意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异同,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砖红壤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象,孔雀砖红壤性红壤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内陆)热带草原长颈鹿,羚羊燥红土NS基带SN基带迎风坡迎风坡6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袋鼠,单峰驼荒漠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阿尔卑斯山羊褐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猕猴,灵猫红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松鼠,黑熊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黄羊、旱獭黑钙土温带荒漠带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双峰驼,子午沙鼠荒漠土亚寒带针叶林带冷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驼鹿,紫貂灰化土苔原带苔原气候(极地气候)苔原驯鹿,北极狐冰沼土冰原带冰原气候(极地气候)冰雪裸地北极熊,海豹未发育(注意:下横线者为在中国境内有分布的自然带)[经典例题4]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图10-3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1)~(2)题。(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A.NN68~62B.NN58~52C.NN54~50D.NN62~52(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A.逐渐升高B.保持不变C.逐渐降低D.变化无序【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垂直自然带中的针叶林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的范围距420N1100—1800Km;在地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际距离大约差111Km,计算可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520—580N。(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随着纬度的增加,山麓地带的热量也逐渐递减,针叶林在山地分布的海拔也会逐渐降低。【答案】(1)B(2)C[经典例题5]读模式图,回答:(1)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陆地自然带的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图10-3北纬42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7⑨,⑩。(2)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陆地自然带在低纬度的排序是(可填数码)在高纬度的排序是(可填数码)。(3)自然带⑧、⑨、⑩的分布属于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的,由于受影响的程度不同,从,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带、带、带的有规律的变化。在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4)①自然带在大陆东部可以延伸到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原因是。(5)③自然带在赤道以南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沿岸的影响。【解析】变式图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较直观的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是重点和难点知识。联系世界气候等知识,记住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再结合变式图,分析成因、综合分布规律,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结构。【答案】(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2)①②③④⑤(3)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海洋水汽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森林草原荒漠中(4)大陆东部受暖流的影响,且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⑸寒流[能力训练]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据此回答1~3题。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盛始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文2.“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A.整体性B.地域差异C.地带性D.非地带性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A.物质循环关系B.能量流动关系C.生态金字塔关系D.食物链关系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绝灭。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
本文标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2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