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三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春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3.音乐知识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过程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设问(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有条件的学校如能用VCD及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介绍)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曲的感受与理解。7、导入如果你不会的话8、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9、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10、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11、再听歌曲范唱12、学习曲调16小节和后16小节。(1)前16小节的学唱曲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8小节唱其他8小节。(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8小节8小节。(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1314奏15.教学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聆听《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1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音?春风的声音?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2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3?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4(前16小节)(1)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学生吟诵歌词时着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2)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567伴奏渲染其气氛。89春》的欣赏。什么主题?10?说说你的感受。111213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色彩)相同即可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14.教学小结。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2音符节奏。教学重难点.创作以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教学过程12.课本上有四幅图面(凡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来表现)用你的想像去创作吧。345三条节奏进行听辨。678.教学小结。第二课《可爱的动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表演《顽皮的杜鹃》两音填入括号内4小节曲调。2.杜鹃是可爱的动物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教学重难点1.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唱好《顽皮的杜鹃》。教学过程一、导入。设问?也许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树。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音乐声中想像吗?二、欣赏1.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2.再听(1)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2)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请举手。3(1)你能描绘一下?(2)你能模仿杜鹃的叫声吗4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如5.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三、学唱歌曲。1、轻声学唱2、用口风琴找到1=F的“531”三音3、表演唱(伴奏可以两人也可以一人)。四、“音乐游乐宫”1、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2、在括号内填入单簧管名称或图形。3、复习已学过的音高八音外56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教师示范“567”的柯尔文手势。4、手势游戏。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5、听辨训练?在什么时候出现?(教师弹奏全曲。)6、机动五、教学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马是人类的好朋友。在感受、体验以“马”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2.唱好《我心爱的小马车》。教学重难点试用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教学过程1.准备一段内蒙古大草原举行赛马盛会的录像2(如能做成多媒体课件)。3场景?456。赛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7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8的怎样情景?9(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3)第二次反复时?你能模仿一下吗?10讲给大家听听?1112.歌曲《我心爱的小马车》的节奏较复杂(指学谱)本歌主要采用听唱法13(1)教师范唱。设问?(2)听录音范唱要求?(3)跟随录音、看着歌谱哼唱歌曲。(4)相互交流已经会唱的几句。(5)重点解决几句难唱的歌曲(6)完整地唱全歌。在间奏上(骑马、扬鞭、走崎岖山路„„)。(7)歌曲会唱后学唱曲谱(8)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音乐。(9)完整地表演歌曲(唱)。14.创作4小节自己的歌(1)创作要符合三个条件①用八个音。②用四种节奏型。③4小节长度。(2)(3)(4)(师生共同评价)15.教学小结。第三课童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教学重难点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范唱)。要求2.讨论歌曲内容3.分句学唱(1)难点突破3小节内同时出现难度(2)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3)第二乐段4.歌曲处理(1)模拟笛声在乐谱上有顿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轻快(2)两个乐段要处理得细致(3)在教室内准备些道具的表二.欣赏1.介绍2.聆听《猜调》。?答什么?3.再听《猜调》。?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4.复听《猜调》。5.分析小结6.提出要求流。三.教学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为《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2.节奏问答编创活动。教学重难点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教学过程1.形象导入。(1)设问?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当学生自由即兴模仿)(2)设问?(活泼、可爱、滑稽、动作机械„„教师适时表扬用词恰当的学生)2.聆听《木偶的步态舞》。(1)揭示课题——标题名称。(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3)再次听第一部分时(有条件的教室)(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5)设问?表现了木偶的怎样形象?3.完整地聆听《木偶步态舞》。好?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4.小结5.编创活动⑴节奏问答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⑵节奏问答包含诸多音的要素。⑶开始可以师问生答6.教学小结。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表演《摇船调》2.猜谜活动交流。3.单元小结。教学重难点感悟谜语的乐趣。教学过程1.由《猜调》导入2.聆听问什么3.再听范唱。要求4.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也可抄成歌片)5.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6.各人自学歌曲并设计表演7.各组排列成船形察各组的表演8.学生学习口风琴伴奏(1)找到=1235”四个音。(2)学奏伴奏谱(3)在教师弹奏钢琴的旋律下(4)学习最后9.两组为一歌队10.评价小结。11.猜谜语活动⑴各人把上节课后收集到的谜语进行交流。⑵修改收集到的谜语。⑶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⑷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⑸单元小结12.教学小结。第四课音乐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不同风格的乐曲2.听辨乐器教学重难点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教学过程1.听觉直接导入(1)播放《游击队歌》与《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句音响。(2)设问什么乐器演奏的2.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的乐器名称————3.聆听《游击队歌》(1)(2)复听时4.聆听《苗岭的早晨》(1)设问(2)教师简单介绍口笛乐器。5.听辨乐器系在一起6.欧洲文化中音乐、舞蹈具有重要地位尔7.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小号独奏(1)初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2)复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8.欣赏《匈牙利舞曲》(1)初听乐曲。要求一(2)复听乐曲。乐曲的主题音调出现几次?速度有没有变代9.教学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2.活动与练习教学重难点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教学过程1.演唱形式导入2.聆听轮唱《嘹亮歌声》。要求能听辨出同一曲调分先后进入交叉进行。3.看歌谱再听一遍。请大家看图形谱4.学唱第一声部。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1)设问时有没有发现?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2)每(3)分组接唱第一声部(4)交换乐句(5)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5.学唱轮唱(1)全班分为两部分(2)在教师指挥下部(3)填入歌词。要唱得自豪6.活动与练习⑴教师先范唱内蒙古民歌。设问⑵全班学生齐唱。⑶设问⑷分组讨论。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1)隔两小节进入(2)隔一小节进入。结束句可以不一起结束的最后结束时第二声部最后一小节为7.分组展示、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8.教学小结。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2.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3.活动与练习教学重难点学习演唱《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过程1.说说自己的理想?2.听听美国的孩子他们想干什么——3.设问曲中唱些什么内容?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4.讨论上述问题(英国—伦敦、法国—柏林、法国—巴黎。吉他—弹奏、提琴—拉奏、法国号—吹奏。)5.再听歌曲。仔细听听这个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6.教师用点谱法指导学生唱后半拍起拍的节奏整性7.学唱第三乐句时学生已掌握十六分符的时值8.完整地唱好全曲后9.即兴表演唱。10.自编歌词。如住在无锡拉起二胡11.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⑴八分休止符的认识可以从八分音符引入同时也掌握八分休止符。“05”。⑵结合本课《我是小音乐家》教学中穿插进行。⑶八分休止符在后半拍是比较容易的在实践中掌握这一节奏⑷本课的“活动与练习12.活动与练习⑴唱熟曲调。⑵分别用X0X0或0X0X节奏改编13.教学小结。第五课牧童之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表演《剪羊毛》和聆听《牧童短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教学过程1?音乐如何去表现这一情景?请听听(《牧童短笛》第一部分)。2?听完后说说你的想像与感受?34[1]5?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67?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8(动作是无声的)91011(如能做成有动感的多媒体画面效果更佳从课本的插图中去感悟。)12?这一群牧场上的男女老少在干什么?13的记忆最好?哪一位能唱出歌曲中的哪几句?比谁唱出句子多而准确?14(学生的反馈可以是歌)15?从你对歌曲的理解中认为用什么速度、什么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这群牧场上人们的心情。1617?为什么?1819[2]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打击乐的选择权给学生自己)2021.教学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表演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验农家“乐”之情。2.练习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过程1?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23(1)听一遍曲调的范唱。要求(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3)新授全音符。如果四分音符唱一拍(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出现几次?(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6)完整地唱全曲。4(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2)复习《剪羊毛》。(3)师生讨论这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相同点——牧羊的内容。不(4)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5)讲解延长记号。结合歌曲的意境用。还可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延长是怎样的情景。(6)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宜采取分组讨论自由结合讨论方法5以小组为主或以小组为主邀请外组同学参加。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6.教学小结。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和表演歌曲《孤独的牧羊人》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过程1音乐之声》?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也可放录音《doremi》歌曲导入)。(有条件找到影碟片VCD)2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3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4歌曲的567戏游戏
本文标题:三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5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