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案
连江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学设计第_七_单元科目语文班级三年()班任课教师2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七单元(章节、组)教材分析单元(组)要求本组以思想方法为单元主题,共有《矛与盾的集合》、《科里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三篇精读课文和《狮子和鹿》一篇略读课文。会认课后19个生子,会写田字格中的共4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44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不同的语气表达含义不同的句子。学习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句式和方法,积累写作知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明白故事中的道理,发挥想象力,进行童话故事的写作。重点1、掌握生字词。2、整体把握课文,弄清叙述顺序。3、初步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表达效果。4、明白人物思路,学习它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体会故事中的深刻道理。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2、联系生活实际体悟文章所揭示的道理。3、大胆想象,进行童话故事的写作。3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课时设计课题25.矛和盾的集合课时安排共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4.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句子的含义。5.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句子的含义。课前准备生字卡片、矛和盾的图片、录音机、磁带分课时教学主要过程个性修改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四、记字写字五、实践活动第二课时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二、联系实际,加深理解三、抄写词语四、实践活动五、作业4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时重难点教学预设第一课时教学主要过程个性修改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注意把字音读准。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你不懂的问题。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呢,和你的学习伙伴一起商量商量,看哪些问题能合作解决。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四、记字写字1.出示本课的生字5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时重难点教学预设第一课时教学主要过程个性修改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五、实践活动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6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时重难点教学预设第二课时教学主要过程个性修改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1.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2.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3.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4.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5.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二、联系实际,加深理解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2.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3.听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三、抄写词语1.同座互相读词语。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四、实践活动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五、作业7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时重难点教学预设第二课时教学主要过程个性修改一、启发谈话,揭示揭示学习内容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请看大屏幕(把书上插图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动画片),他们手里的作战武器是什么?板书:矛、盾,学生写。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板书: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相机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词语。请矛队读一读第一、二排词语,盾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3、自己把课文再默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相机指导、归纳、板书:集合。学生写。三、交流感悟、指导朗读:1、哪一个句子写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一句:“难以招架”是什么意思?用动作理解“雨点般刺来”“左抵右挡”。指导朗读。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接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8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时重难点教学预设第二课时教学主要过程个性修改用几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第一个“!”是什么感情?指名矛队读。第二个“!”是什么感情?指名盾队读。(板书:铁屋子)。带着感情齐声朗读。3、盾大得像个铁屋子(大屏幕出示铁屋子),的确一枪也不会被戳到了,这个想法真让人兴奋呀!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让我们和发明家一起冷静地想一想,请大家轻轻读三自然段,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学生自读、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4、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人比赛呢?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看大屏幕(装上枪炮的铁屋子),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为什么?相机板书:坦克。(大屏幕演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又装上了轮子、履带变成了能跑的坦克。)5、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6、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大屏幕播放坦克大显神威的录象片段),指导朗读。四、畅谈感受,理解道理1、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9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时重难点教学预设第二课时教学主要过程个性修改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屏幕出示这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矛队、盾队比赛说。指导朗读。五、升华理解,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同时,在这节语文课上,矛队和盾队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胜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大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25.矛和盾进攻防守集合坦克集长处于一身——取得胜利教学反思10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课时设计课题26、科利亚的木匣课时安排共2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懂得”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重点难点1、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课件分课时教学主要过程个性修改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四、作业第二课时一、熟读课文二、巩固生字三、指导写字四、学生写字五、抄写词语六、复述课文七、实践活动11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时重难点教学预设第一课时教学主要过程个性修改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2.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3.朗读展示: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得哪点值得你学习。4.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会儿请你帮助老师完成板书。()木匣→()木匣()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想一想: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12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时重难点教学预设第一课时教学主要过程个性修改2.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岁的“科利亚”形象)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d.谁愿意分角色把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读一读?3.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课文,想一想: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四、作业抄写课文最后一段13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时重难点教学预设第二课时教学主要过程个性修改一、熟读课文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二、巩固生字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2.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3.给生字组词。三、指导写字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四、学生写字。1.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2.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14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时重难点教学预设第二课时教学主要过程个性修改五、抄写词语六、复述课文七、实践活动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和大家交流。26.科利亚的木匣埋木匣只有5岁,步子小情况在变化采挖木匣4年以后,步子大取相应的办法教学反思15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课时设计课题27陶罐和铁罐课时安排共2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
本文标题: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6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