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上海(华师大版)高一历史第三册高考第一轮综合复习题
第1页共7页上海(华师大版)高一第三册高考第一轮综合复习题一、选择题1.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主要是着眼于()A.加强军事力量B.抵抗辽的进攻C.便于保卫皇室D.防止军事割据2.北宋中央政府中掌管全国行政权的官员是()A.宰相B.参知政事C.枢密使D.三司4.北宋科举制发展,其作用不包括()A.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B.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C.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D.加强了中央集权5.北宋“积弱”、“积贫”局面的形成,在于()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农民的反抗斗争C.冗官、冗兵、冗费D.辽、西夏的威胁6.北宋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B.富者积极投资购买田地C.小农经济衰微和破产D.政府实行不抑兼并政策7.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政府财政收入问题B.大地主的特权问题C.农业生产发展问题D.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8.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和整顿太学,使学校成为()A.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的地方B.培养司法和执法人员的地方C.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D.直接培养当官者的地方9.唐末许多中原人民来到契丹境内,主要是因为()A.中原地区藩镇割据,混战不已B.契丹势力不断扩大C.契丹人需要学习汉族农耕文明D.契丹经济文化发达10.契丹建国后,曾采用“蕃汉分治”制度,主要是因为()A.契丹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B.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D.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11.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A.结束了双方的战争状态B.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交流C.赵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12.12世纪20年代,先后被金军所俘的皇帝中,不包括()A.辽天祚帝B.宋徽宗C.宋钦宗D.宋高宗13、岳飞诗云:“靖康耻,犹未雪。”靖康耻是指()A.澶渊之盟。B.金虏走宋徽宗、钦宗,北宋灭亡。C.绍兴和议。D.宋高宗解除岳飞的兵权。14、岳飞《满江红》词中:“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匈奴”是指()A.匈奴族统治者。B.契丹族统治者。C.党项族统治者。D.女真族统治者。第2页共7页15、有四位同学对“古代少数民族问题”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做几个关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探究小课题。小赵为自己的小论文设计了四个小标题,其中哪一个出错了?()A.张骞与丝绸之路B.秦长城起到了防御作用吗?C.元与北宋的对立D.孝文帝改革与鲜卑的汉化。16、“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A.宋B.元C.明D.清17、下列北宋时期开辟耕地的新方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梯田B.圩田C.泥田D.沙田18、“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下列哪一地区的稻米产量最高()A.黄河流域。B.淮河流域。C.珠江流域。D.太湖流域。19、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在这艘古船上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古代瓷器,这些曾经将要远销海外的中国瓷器最有可能产自()A.开封。B.临安。C.广州。D.景德镇。20、宋高宗对大臣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藩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这段谕旨的核心思想是说南宋政府应()A.重视官吏选拔。B.减轻人民负担。C.重视海外贸易。D.改变重农抑商政策。21、南宋时期,人们读到精美书籍通常是通过()A.活字印刷而成B.雕版印刷而成C.用竹木简刻的D.用手抄的21、毕昇创制的印刷术是()A.雕版印刷术B.泥活字印刷术C.木活字印刷术D.铅活字印刷术2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和火器的国家。据记载,火药使用于战争开始于()A.唐末B.宋末C.元末D.明末24、与隋唐相比,宋元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C.影响且促进了欧亚等世界文明的进步。D.传统科技开始衰落。25.下面有关我国古代棉纺织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南宋时江南地区出现纺车、弹弓、织机等工具B.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棉纺织技术C.南宋时棉花纺织业成为农村主要副业D.元朝松江棉纺织业的中心26.下列关于制瓷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北宋制瓷业水平大大超过前代B.南宋时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C.唐三彩由黄红绿三种颜色组成D.唐代越州是著名白瓷的产地27.下列叙述与史实相符的是()第3页共7页A.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B.指南针南宋时传人阿拉伯和欧洲C.火药在元时开始用于军事D.北宋时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28.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统治近百年的根本原因是()A.蒙古族善骑射,军事力量强大B.统治者推行民族分化政策C.学习接受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D.领导者善谋略,经验丰富29.元朝管辖今天西藏、台湾的机构分别是()A.理藩院、台湾府B.宣政院、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台湾府D.理藩院、澎湖巡检司30.元朝时形成的回族,其构成主体是定居我国的()A.波斯人、阿拉伯人B.波斯人、罗马人C.罗马人、土耳其人D.阿拉伯人、土耳其人31.元朝行省制度实施所产生的作用不包括()A.扩大了元朝的疆域B.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划的基础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32.在元朝行省制度中,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地方有①河北②山西③山东④河南()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33.明太祖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最相似的是()A.设立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B.加强由皇帝控制的禁军C.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的职权D.科举制中实行八股取士34.明代科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的最大不同是()A.考试目的B.考试内容C.考试方法D.考试管理35、明代中期以后的数朝皇帝多不亲理朝政,审阅、批复奏章,与文武百官沟通等事宜的办理经常交给()A.宰相。B.内阁。C.宦官。D.大臣。36、下列选项中是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的是()①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②明朝后期,清军入关。③政府不断加派田赋,农民又遭到天灾。④欧洲殖民者的侵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7.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是()A.《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C.《四库全书》D.《聊斋志异》38、“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引自《绥寇纪略》)。“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绢。”(引自《明史》)。上述材料中“闯王”指的是()A.陈胜B.吴广C.李自成D.张献忠39、清朝入关后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顺治、康熙、乾隆、雍正第4页共7页B.顺治、雍正、康熙、乾隆C.康熙、雍正、乾隆、顺治D.顺治、康熙、雍正、乾隆40、雍正时期,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了()A.议政王大臣会议。B.南书房。C.军机处。D.内阁。41、清初,经过三代皇帝的努力才最终平定的分裂势力是()A.噶尔丹的分裂势力B.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势力C.天山南路回部的叛乱D.维吾尔贵族的叛乱42、清初加强对西藏统治的措施中,不包括()A.确认达赖和班禅在西藏的政教地位B.规定达赖和班禅的“转世”须经中央政府册封C.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管西藏D.规定西藏地方政府的管理权由达赖和班禅轮流掌握43、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A、驱逐了殖民势力B.加强了边疆管辖C.维护了国家主权D.巩固了清朝海防44.下列清取代明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是新兴先进生产力的代表②明末统治集团极端腐朽③吴三桂引清兵人关导致军事形势逆转④关外清军强于明军和农民军()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45.清初,权力最大的中央行政机构是()A.内阁B.六部C.议政王大臣会议D.南书房46.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A.巩固清朝统治B.收复被占领土C.抵抗外来侵略D.维护对外贸易47.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是()A.提供了平等协商解决领土争端的范例B.用法律手段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C.是清政府军事胜利后又一重大胜利D.中国收回了尼布楚等地的主权48、明太祖时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当时,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控制和垄断的()A.朝贡贸易B.十三行贸易C.行会贸易D.私人贸易49、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在中国选择的贸易中转据点是()A.广州B.宁波C.福建D.澳门50、清初,朝廷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格的海禁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沿海“倭患”严重B.西方殖民入侵C.东南沿海反清武装D.西南地区割据51、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能够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第5页共7页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D.中国物产丰富,无须借洋货互通有无52、欧洲耶稣会士远涉重洋,相继来华,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由此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此种现象开始于()A.15世纪中叶B.16世纪中叶C.17世纪中叶D.18世纪中叶53、入华之初,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策略是()A.强迫接受的政策B.顺其自然的政策C.无为而治的政策D.入乡随俗的调和54、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成为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是()A.《万国图志》B.《几何原本》C.《同文算指》D.《泰西水法》55、崇祯时期,历时五年完成了篇幅浩大的《崇祯历书》,这本历书的基础是()夏历B.农历C.元代历法历D.西方历法56.出现右图景象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B.实行闭关政策C.鼓励对外贸易D.出现康乾盛世57.利玛窦是获得明朝皇帝批准,首位留居北京的传教士。他及后来的传教士们向中国介绍的西学包括了①天文②数学③地理④音乐、绘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二、材料题1、、材料一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下逮以治天下也。材料二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借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清史稿》卷一七六《军机大臣年表一》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回答:(1)材料一、二中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各是怎样?有无本质的区别?为什么?(6分)态度:汉哀帝把宰相视为股肱,放在很高的地位;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权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但是大多数君主并没有总结这一教训。(2分)没有本第6页共7页质的区别。(2分)因为重视宰相的作用和贬低宰相的作用都是从巩固其统治考虑的。(2分)(2)材料三认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对此你怎样认识?(6分)职权:隐然执政之府矣。(2分)认识:这种观点仅仅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军机处是皇权专制的工具这一本质。军机处仅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4分)(3)谈谈你对材料四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2分)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2分)2、材料一: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温,……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朝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材料二: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长江流域地区仍有所见。材料三:历史上荆江洪水水位抬高统计时间新石器时代至
本文标题:上海(华师大版)高一历史第三册高考第一轮综合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9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