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经纶文化传媒集团锁定高考·一轮总复习新课标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3讲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第3讲解读·重点知能感悟·高考真谛解读·重点知能知能点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1.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性的表现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决定了受灾体的经济含量,另一方面还决定了受灾体抵御灾害的能力,这两方面都影响着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高低,具体见下图:典例1(2010•福建高考)下图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1)关系: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原因: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答题流程参考答案知能点二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灾害类型及原因1.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典例2:(2014·新课标Ⅱ)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答题流程参考答案知能点三自然灾害的防御1.自然灾害防御的措施2.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主要特点、功能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RS)具有观测范围大、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受地面限制少等特点。空间上: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时间上:同步观测监测沙尘暴、台风、暴雨等灾害形成和发展过程;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迅速地发现一些突发性灾害,如赤潮等;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区可以展现遥感作为灾害监测“千里眼”的优越性;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对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以及是否复发进行监测全球定位系统(GPS)空间位置(经纬度、海拔高度)确定、导航、授时等功能交通导航、绘制地图、人员求生、地震监测等诸多方面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RS和GIS相结合信息获取和空间分析结合灾前:圈定危险区,对危害程度作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灾中:实况监测并作出评价,指导抗灾活动;灾后:评价损失,指导救灾活动典例3:(2014·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1)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9月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出三点即可)答题流程参考答案知能点四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1.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地震是难以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做好震前准备,掌握震中的避震方法,震后进行相关的自救与互救,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具体图解如下: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洪水一般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做好防洪准备,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典例4:(2013•浙江自选)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3)题。(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当你在山谷中遭遇泥石流灾害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1)断层坡度(2)崩塌洪灾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3)在滑坡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答题流程参考答案1、(2012·新课标)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感悟·高考真谛答案:(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解析:本题考查了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分布、类型及其防范。第(1)题,甲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为地震灾害;乙自然灾害位于东南部沿海地区,南部墨西哥湾为飓风源地,北部地处飓风侵袭路径上,属于飓风灾害。第(2)题,对于自然灾害应该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预报;加大宣传,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制定应急预案;建设工程防御设施等。2.(2011·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答案:滑坡、泥石流。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及其防范和自救知识。四川盆地边缘为山地,地势起伏大,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形成暴雨,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野营遇此情况,扎营时应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3、(2012·上海高考)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3)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裁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了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成因、防治措施等有关知识。第(1)题,分布特点主要是解读我国水旱灾害分布示意图,先说总体分布,再说差异。频次特点主要是解读表格,先总体,然后对表格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第(2)题,气候上主要是其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最大的特点就是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地形上则是这里为丘陵地区,地形有起伏,易形成洪灾,平原地区则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形成涝灾。第(3)题,平原地区主要是从“排”上进行分析,丘陵地区主要是从“滞”上进行分析。近几年高考多通过区域图、灾害分布图、折线图、数据表格等为载体,结合某区域的地质灾害、水文灾害、气象灾害等,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1、(2014·长春调研)森林火灾位居破坏森林的三大自然灾害(火灾、病害、虫害)之首,它不仅给人类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图1是“我国北方某地区2013年森林火灾频次统计图”,图2是“某地区火灾发生时的资料图”。气象与森林火灾的关系非常密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判断在火灾发生后,及时获得图2中影像资料的技术与传统监测手段相比有何优点?(2)依据材料,从气象因素分析我国北方森林火灾多发的季节和原因。答案:(1)遥感(RS)技术。优点:探测范围大;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的特点。(2)春季。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偏高;春季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判别,以及从气象因素方面分析森林火灾的成因。从资料图中可以判断出获取信息的技术主要是遥感。它与传统监测手段相比,主要是获取信息的速度、数量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北方的森林火灾多发生在春季。影响森林火灾多发的气象要素主要从气温、降水、大风等主要的因素来分析。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从地质、地形的角度简要分析该地发生滑坡的原因。(2)据图说明该处滑坡造成的主要危害。答案:(1)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山脊地形;顶部有断层发育;底部有采石区,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2)阻塞河道;摧毁村庄;冲毁道路。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第(1)题,自然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起到诱发和加剧的作用。滑坡形成主要受不稳定的地质、地形条件影响。第(2)题,滑坡会对此处的村庄、河流、道路带来危害。3、(2014·宜昌模拟)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3年3月26日17时20分许,深圳福田区商报东路景洲大厦小区过道发生地陷,路面出现直径为5米的大坑,约四层楼深。一名保安掉入坑中,被救出后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地2米远处是深圳报业集团的一在建工地。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地面沉降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华北地区尤为严重,累计损失高达三千多亿元。材料二下图为“华北某城市附近地面沉降量等值线分布图(单位:mm)”。(1)指出图示地区地面沉降幅度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主要成因。(2)针对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除了加强宣传和监测外,你还能为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答案:(1)特点:沉降幅度由东北向西南减小;沉降幅度由主城区向四周减小(距主城区越近沉降幅度越大,靠近河流的地方沉降幅度较小)。成因:城区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发生沉降。(2)引河水对城区地下水开采层进行人工回灌;合理开发地表水资源,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公众参与;加固建筑物。解析:本题考查地面沉降的分布、成因与防治措施。从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知沉降幅度由主城区向四周递减,由东北向西南减小。由于城区地面沉降主要是由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所以该地区预防和控制地面沉降的根本途径是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保持含水层一定的水位高度。为此采取的具体措施是:控制地下水开采量,避免局部地段过量集中开采;进行地下水人工补给,建立均衡开采模式,同时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除上述预防和控制措施外,对一些受地面沉降危害的工程设施以及可能产生的灾害性活动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性工程措施,以
本文标题:【锁定高考】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3节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14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