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作者:张逢姣茶艺讲师简介•我是一名专业的茶艺师(国家认可的茶艺师)。从事茶行业近十年,因为喜欢茶,所以热爱茶文化。•为了使更多的人喜欢茶、热爱茶,能对茶有更多的了解和新的认识。我现任职洛阳华夏国学书院茶艺部茶艺讲师。•在接下来的我会带着大家去更好的了解‘茶’。茶带给我们个人修养的提高和生活带来的乐趣,以及茶对中国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内容•茶叶的文化起源•茶叶的发展明文征明《品茶图》清任熊《煮茗图》卢仝(tóng)《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其中谈及茶事的有近300处。此外,曹雪芹《红楼梦》中还写到茶的沏泡、品饮技艺,以及茶诗、茶赋与茶联等。可谓是“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茶”字的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据《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茶的古字)就是茶。•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茶文化的概念•广义——是指人类在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茶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中国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茶是怎么被古人所发现的呢?茶又是怎样从最初的药用到蔬食到今天的羹饮的呢?茶的起源发现与利用•饮茶的起源,众说不一,药用在先,还是食用为源?多数学者认可的是: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茶,并逐渐认识到茶叶保健,特别是解毒、提神的作用,从而演变成今天的茶饮。•充饥: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作为食物。采摘各种可食用的花、果、叶用以充饥,而茶也是其中的一种。•药用:在人类进入农耕生产之后,便开始寻求防病和治病的方法。“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这一事实确凿的记载。茶的作用从充饥发展到药用。•茶菜:茶叶当菜吃,少则不下3000年以上的历史。据《晏子春秋》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茶的别称)菜而已”。东汉时壶居士在《食忌》上则说:“苦菜久食为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这种茶“与韭同食”,也是以茶作菜。茶叶的发展一最早时期:药用二形成时期:食用——饮用1、原始阶段2、南方饮茶形成(两汉魏晋南北朝)3、唐代饮茶传到全国4、宋代的兴盛5、明清的发展时期唐6、现代茶叶的发展与市场茶文化发展的历程•三国以前的茶文化——饮茶风俗初现追溯中国茶文化的渊源,就要提到上古时代的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尝百草是我国流传很广、影响很深的一个关于茶起源的古代传说。神农时代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人类已进入新石器的全盛时期,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已渐趋发达,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农时代。神农则是这一时期先民的集中代表。神农氏原始阶段:上古——商周——春秋战国——先秦时期《白虎通义》中记录,神农生活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距今五千多年的母系氏族新石器时代。当时人类生产力低,人类只有采集野果野菜和谷物煮成粥充饥,自神农发现茶后也在其中用以解毒。后来发展到单独将茶煮成水作饮。(现在云南基诺族还保留吃凉拌茶的习俗)。商周时期: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作为食茶水饮料逐渐被平民和王公贵族喜爱。春秋战国时期:《晏子春秋》中记录齐国人喜食茶叶做菜。先秦时期:到战国末期,秦国攻占巴蜀后,茶已传到黄河中下游再汉、魏晋、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阶段1两汉时期(有关茶的保健作用受到重视,饮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用品)2魏晋南北朝:饮茶之风传到长江中下游,茶已作为日常饮料,用作宴会待客祭祀之用。这个阶段是饮茶史上的重要阶段,代表着茶文化的逐步形成以茶入文•因为茶叶生产的发展和茶饮的普及,各种茶事和茶叶美学内涵也引起了当时文学家的注意,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少的反映。如左思的《娇女诗》,杜育的《荈赋》,张载的《登成都楼诗》,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等都从各个方面对茶饮、茶事进行了描述。•在两晋、南北朝茶叶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茶俗进入日常活动,加之文化雅士将其升华,茶从简单的饮品被赋予了文化品味,中国茶文化在此阶段逐步萌芽。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期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1有了较丰富的茶叶物质,茶叶生产加工有了一定的规模2茶叶科学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茶事活动有实践开始上升到理论ps:世界第一部茶叶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它是由唐代陆羽所著,成书于公元780年。。《茶经》问世,茶道盛行陆羽在长期的茶事实践活动中,呕心沥血,写成世界上第一本茶学专著《茶经》。它是总结唐朝及唐朝以前的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化的专著。茶具专用,始于唐代•此外,唐时茶器具已与食器、酒器分离形成了专用器具。陆羽《茶经•四之器》中详细记载了二十四种茶用具,据其所述,当时茶器具已成为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对茶的色、香、味的体现至关重要。产瓷茶器的主要地点有:越州、岳州、鼎州、婺州、寿州、洪州,刑州,当时有“南青北白”之说,即以浙江的越瓷、河北的邢瓷最为著名。1987年4月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一套唐代宫廷茶具,其质地之考究,做工之精细,也足见唐时茶具制作水平的高超。宋代茶文化——茶文化盛行期宋代至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茶叶由团茶发展为散茶,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抹茶。饮茶之风非常兴盛,盛行“斗茶”的点茶法。都市里茶馆文化非常发达。宋代民间斗茶兴盛,技艺精湛,器皿讲究。政府非常兴盛专门的茶艺管理市场。宋代瓷业,手工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茶文化进步提供必要条件。茶区也大面积的进行南移,茶区进一步扩大。元、明、清——茶文化进一步发展期到元代、明代,中国传统的制茶方法已基本具备,同时更多的文人置身于茶,茶书、茶画、茶诗不计其数。张源的《茶录》、陆树声的《茶寮记》,许次纾的《茶疏》,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话》、《陆羽烹茶图》、《品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和《事茗图》等传世作品诞生。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清末民间,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寻常百姓的礼仪美德。明洪武21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适龙团,唯采茶芽以进”。此为茶史上一个标志举措:由以前的煎煮发变迁到冲泡法;二使茶叶技术更加以改进。致使茶类更丰富,还出现散茶类如:绿茶花茶乌龙茶(明中期)红茶(闽官安徽人余干臣);绿茶由原来的蒸青技术发展到炒青技术。由于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清代基本形成现今的六大茶类,除最初的绿茶之外,出现了白茶黄茶红茶黑茶青茶。清代茶叶品饮上最大的成就就是“功夫茶艺”的完善。现代茶叶的发展与市场当代饮茶随着沸水泡发主导地位的确立,清饮成为我国大部分人的主要饮茶方式,但调饮方式依然存在。除此之外,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再加上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不断加深,当代的饮茶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和形式,如袋泡茶罐装茶冷饮等。茶文化活动的兴起近几年来,各地开展的茶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茶文化节、茶文化研讨会、茶博览交易会、茶道表演比赛、茶文化旅游、名茶评比、书画展示、茶诗会、茶话会、名茶拍卖会等等。每年各地的各种茶文化活动相当频繁,几乎是一个接着一个,有时在同一时间,几个地区同时举办茶文化活动。因此可以说,近几年来出现的情况是真正的茶文化热。信阳茶文化节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茶叶产量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趋势,从1949年的年产7500吨增长到1998年的60余万吨,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茶文化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之上,所以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1982年.杭州成立了“茶人之家”,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1983年,湖北成立了“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北京成立了“中华茶人联谊会”;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正式开馆;1993年,湖州成立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顺利竣工。如今,茶文化在国内外广受玉视。大街小巷上茶艺馆与日俱增,而且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成功举办至第十一届,日、韩、美等国家与港台地区踊跃参加,并积极进行交流和讨论。“茶叶节”亦在各省市及各个产茶区举行,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湖北英山、浙江新昌、河南信阳等地的“茶叶节”。这些“茶叶节”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深受民众喜爱。茶已成为我国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结唐朝:自陆羽的茶经问世后,茶文化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可谓“比屋皆饮”,家家饮茶。宋朝:茶叶是由团茶,饼茶为主,趋向于片茶,散茶为主。因为团茶,饼茶的主饮方式比较繁琐,对于普通饮用者而言更喜欢廉价,主饮方便的散茶。明清:人们对茶的选择不仅是品位,而是去领会茶之神。通过饮茶达到一种天地人心融通一体的境界。今天:茶已成为世界之无醇饮料中饮用价值最高,最普遍的天然饮料。谢谢!
本文标题: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2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