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专题1会计基本理论探讨
专题1会计基本理论探讨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系统本身具有的功能)核算(反映)与监督讲授方法(1)引用马克思的话(2)从会计发展角度讲●会计目标(会计工作要达到的目的)▲会计直接目标(会计系统本身目标)为经营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会计最终目标(与管理目标相同)提高经济效益▲国外学者对直接目标的观点(两种观点)(1)受托责任派观点:评价作用,主要注重过去信息(2)决策有用派观点:为未来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主要注重未来信息▲我国会计基本准则观点:两者结合会计基本准则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关系制约要求会计职能会计目标环境促进核算职能提供信息监督职能提高效益会计对象●各种观点:(1)资金运动论(建国后)(2)财产论(60年代)(3)价值运动论(80年代)(4)资本运动论(90年代)本人观点:资金运动论●会计对象理论▲资金运动论:任何运动事物都同时具有两种状态显著变动和相对静止资金运动动态表现资金循环周转与增值过程:利润=收入-费用资金运动静态表现资金运动到某一时点具体情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资产静态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对象会计科目资金运动收入动态费用利润会计要素专题2社会责任会计一、社会责任会计的定义是社会责任学与会计学有机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以会计特有的技术方法对某一个单位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目的是促使企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二、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包括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两部分,但对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有不同的认识。美国会计学家们认为:●社会效益包括四类:(1)对社会的贡献(2)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贡献(3)对有形资源和环境的贡献(4)对产品和劳务的贡献●社会成本包括五类:(1)人力资源耗用的社会成本(2)环境污染成本(3)生态资源破坏成本(4)技术改革社会成本(5)失业与资源闲置成本◆我国会计学者宋献中认为:社会效益包括五个方面:(1)产品质量效益(2)环境效益(3)充分就业效益(4)社会保险和教育效益(5)其它效益社会成本包括八个方面:(1)社会物耗成本(2)社会人工成本(3)土地使用成本(4)资源耗费成本(5)资金使用成本6)环境污染成本(7)社会管理成本(8)其它社会成本我国也在研究社会责任会计,也取得一定成果,国家也开始重视,但是还没有形成社会对它的足够重视。三、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国外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人们开始认识到:企业成功与否不仅依赖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而且依赖于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于是人们开始关注这些信息:——企业扩大就业范围情况——企业维护雇员利益情况——企业参与社会活动情况——企业保护资源和环境情况等四、社会责任的揭示1、揭示的内容各国情况不同,美国政府要求的内容最广泛,美国会计学会经济发展委员会对社会责任揭示的内容是:(1)环境问题(包括危害和治理措施)(2)企业经营准则(3)产品性能及安全性(4)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益(5)平等就业问题(6)企业人事变动情况(7)参与社区活动情况(8)企业经营道德2、揭示的形式各国情况不同,基本是两种形式:(1)单独编社会责任报告(2)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揭示3、责任信息的计量定量与定性两种4、社会责任揭示中存在的问题——以会计形式计量?以非会计形式计量?——跨国公司合并报表是否有意义?——揭示的信息为谁服务五、增值表—社会责任报告西欧流行的一种报告1、增值表的概念总括地反映会计主体在特定的时期,其增值额的形成与分配情况的财务报表。增值额:收入扣除外购商品、劳务成本后的溢余部分.2、增值表的结构和内容结构:分上、下两部分,上方为增值额的形成,下方为增值额的分配。内容:因为人们对增值额的涵义理解不同,所以有两种不同的内容构成净额法下:增值额的形成;收入-外购商品劳务成本-折旧增值额的分配:职工所得(工资、奖金等)政府所得(各种税收)债权人所得(利息)股东所得(股利)公司留利总额法下:增值额的形成:收入-外购商品劳务成本增值额的分配:职工所得政府所得债权人所得股东所得公司留利折旧3、增值表的性质属于收益性质的报表,但与利润表不同—着眼点不同:利润表着眼于股东权益;增值表着眼于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4、增值表的作用(1)可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2)可评价企业物耗生产率的高低(3)可进行经济活动分析(4)可评价企业规模(5)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5、增值表的分析(1)销售增值率=增值额/销售收入(2)工资增值率=增值额/工资额(3)增值股利率=股利/增值额(4)增值折旧留利率=(折旧+留利)/增值额(5)增值投资率=投资额/增值额(6)资本增值率=增值额/全部资本(权益性+债权性)(7)增值税负率=所得税/增值额专题3环境会计一、环境会计的产生——20世纪40年代后——科技的迅速发展——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被极度开采——造成资源贫乏、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西方国家每年发生大量治理环境成本二、环境会计的提出—80年代末期西方提出绿色会计—90年代后西方提出环境会计三、环境会计理论代表—英国邓迪大学格雷和加拿大罗宾斯坦观点:(1)资源和环境具有资本性质,能向人造资本转化(2)会计循环还应包括与企业有关的各种资源(3)自然资源的价值可以估计(4)必须提供一种治理污染成本的计算方法(5)进行环境审计,促使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四、环境会计模式在现有会计模式中加入三个重要因素:环境、未来、公平(1)环境因素承认环境是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本”,会计应计量的资本和财富可包括两类:资源资本和人工资本。(2)未来因素要考虑下一代生存,要求保持和这一代价值相等的资本(包括自然资本和人工资本)传到下一代。(3)公平因素在同一代和不同代之间寻求一种广泛的公平合理,计算出两种资本之间的一种最佳转换比率四、环境会计定义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学有机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以会计特有的技术方法对微观或宏观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成本、环境资产以及环境负债等特殊要素,进行反映和控制,旨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专题4物价变动会计一、会计计量模式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现行成本会计计量名义货币计量单位稳值货币4种会计计量模式历史成本/名义货币会计模式(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历史成本/稳值货币会计模式(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现行成本/名义货币会计模式(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模式二、物价变动会计定义为了消除物价变动因素对会计数据的影响而运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三、物价变动会计产生的社会原因——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物价普遍上涨——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产生了冲击(1)资产计价失真一项资产原价50万元、通胀55万元、现价58万元(2)经营收益计量失实利润收入-费用=利润利得(3)会计信息令人难以理解存货:90+20-30=80月初增加减少月末(4)企业再生产能力下降虚假利润做了分配四、资本保全理论两种资本保全观念:(1)财务资本保全观念保全的资本是投资者在期初投入的货币额或购买力(2)实物资本保全观念保全的资本是投资者在期初投入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五、一般物价水平会计(1)两种物价水平变动因素——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因素(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个别物价水平变动因素(2)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概念为了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因素对会计数据的影响而运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历史成本/稳值货币)(3)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特征——日常账务处理与编制财务报表同历史成本会计——会计期末用一般物价指数调整报表中的有关项目——理论依据为财务资本保全观念(4)会计工作步骤——划分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用一般物价指数调整非货币性项目——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编制按相同购买力货币表述的财务报表(5)划分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为何做如此划分?●货币性项目概念:在一般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其金额固定不变,但其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动的项目内容:包括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一般购买力变动对其的影响:一般购买力下降时,持有货币性资产会使企业蒙受购买力损失;而持有货币性负债会使企业产生购买力利得会计处理方法:期末调整报表项目时,货币性项目数额不用调整;要计算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例:年初现金100,短期负债200,年末未变物价指数:年初100,年末150持有货币性资产损失100*150/100-100=50持有货币性负债利得200*150/100-200=100净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50-100=-50(利得)●非货币性项目概念:当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时,其实际购买力不变的项目内容:包括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损益表中所有的项目一般购买力变动对其的影响:这类项目不直接受购买力变动的影响会计处理:期末用稳值货币取代名义货币去重新表述它的历史价值(6)用一般物价指数调整非货币性项目用换算系数调整各非货币性项目的金额换算系数=本年年末物价指数/某项目取得或形成时物价指数调整后的财务数据=原财务数据*换算系数例:本年销售收入20000元,年中均衡发生,年内平均物价指数110,年末物价指数120换算系数=120/110=1.09调整后收入额=20000*1.09=21800●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调整非货币性项目货币性项目不调整留存收益最后一项用余额法调整●损益表项目的调整所有项目均需调整收支项目假定年内均匀发生折旧费项目单独列示(7)计算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年初净货币性项目调整数+本年净货币性项目增加额调整数-本年净货币性项目减少额调整数=年末净货币性项目调整数净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年末净货币性项目调整数—年末净货币性项目数例:年初净货币性项目年末净货币性项目现金200现金300应收账款3000应收账款2000应付账款2000应付票据1500小计1200小计800物价指数100物价指数130本年净货币性项目增加销售收入5000(110)发行普通股1000(120)本年净货币性项目减少购货6000(120)管理费3000(105)要求:计算净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讨论题:(1)使净货币性项目增加的原因有哪些?(2)使净货币性项目减少的原因有哪些?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负债=净货币性项目(+-)0(+-)0++0--0不同时涉及货币性项目的业务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之间的业务(8)期末用稳值货币编制财务报表练习题:年初净货币性项目现金200应收账款3000应付账款2000小计1200物价指数100本年净货币性项目增加销售收入5000(110)其中:现收4000应收1000发行普通股1000(120)本年净货币性项目减少购货6000(120)其中:现付1000应付5000管理费3000(105)年末物价指数130要求:计算净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年末净货币性项目现金1200(200+4000+1000-1000-3000)应收账款4000(3000+1000)应付账款7000(2000+5000)小计-1800净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1661.87+1800=138.13(购买力损失)专题5人力资源会计一、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有两种权威定义:(1)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委员会的定义人力资源会计是辨认和衡量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并沟通这种信息给有厉害关系的当事人的程序(2)日本学者若杉明的定义人力资源会计是通过会计的方法和跨学科领域的方法,测定和报告有关人力资源的会计信息以提供给厉害人使用。通俗定义:应用会计方法报告会计主体人力资源的信息。旨在给当事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并促使企业合理组织、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二、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20世纪初到50年代期间——研究美国农业问题得出结论促使美国农业生产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
本文标题:专题1会计基本理论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43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