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西方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1
一.填空1.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制度基本有两种,即(市场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2.经济制度就是一个社会作出选择的方式,或者说解决(资源配置、资源利用)的方式。3.单个经济单位是指组成经济的最基本的单位:(家庭与企业)4.经济学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5.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6.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无关)7.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8.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9.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预测)10.理论的表述方式一般有(叙述法、列表法、图形法、模型法)11.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适当干预的经济制度被经济学家称为混合经济(现代市场经济)12.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假设家庭和企业经济行为的目标分别是实现(满足程度或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13.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14.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相对)有限性。15.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相关)。16.选择就是如何使用(有限资源)的决策。17.“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18.选择包括三个相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19.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分别是(整个经济、资源利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量分析)20.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2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分别是_(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资源配置价格理论或均衡价格理论个量分析)22.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23.经济学研究中的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是什么、应该是什么)1.均衡价格是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2.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向右移动分别是需求(减少、增加)3.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它表明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4.在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分别成(反同)方向变动。5.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收入效应是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6.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7.需求增加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上升、增加)8.供给是生产者(供给欲望和供给能力)的统一。9.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10.收入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11.决定供给的因素主要是(价格、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价格、技术以及预期)12.价格下限一定(高于)均衡价格,价格上限一定(低于)均衡价格。13.市场经济中价格的调节作用以三个重要的假设前提条件,即(人是理性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信息是完全的)。14.市场机制又称价格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与规律)。15.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是供给(减少),向右移动是供给(增加)。16.需求定理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17.价格机制包括(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18.需求是消费者(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19.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表示该商品供给(小于)需求。价格上升引起该商品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最后实现供求相等。20.在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分别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21.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动。22.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23.价格上限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24.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向上方移动是供给量(增加),向下方移动是供给量(减少)。25.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26.决定需求的因素主要是(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和预期)。27.市场经济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分别是(分散决策、价格、个人物质利益)。28.供给的减少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上升、减少)。29.在实行价格上限时,政府解决供给不足主要有(配给制、排队)两种方法。30.价格下限是政府为了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31.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32.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和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分别被称为(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33.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1.供给缺乏弹性是指供给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供给富有弹性则是指供给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2.如果某种商品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生产者)身上。3.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6%,而需求量减少9%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3%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4.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5.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大),而奢侈品的需求弹性。6.若某种商品的需求有无限弹性,则其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与横轴垂直))的线。7.一般地说,收入弹性为正值的商品是(正常)商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是(低档)商品。8.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9.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降低价格能(增加)总收益。10.若某种商品的需求无弹性,则其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与纵轴平行))的线。11.收入负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与收入变动成(反方向)变化。12.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13.如果某种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如果某种商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14.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提高)价格能增加总收益。15.需求缺乏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富有弹性则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16.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17.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18.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19.若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若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20.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如果交叉弹性为正值,则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21.税收负担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割称为(税收分摊),税收负担最终由谁承担称为(税收归宿)。22.恩格尔系数是用于(食物)的支出与全部支出之比。23.影响供给弹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1.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表示。2.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两个理由来解释: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4.消费可能线的限制条件可用公式表示为:(M=Px·Qx+PY·QY)。5.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的大小只能用序数表示。6.在考虑到投资的风险时,家庭投资决策取决于一项投资的(未来收益率)。7.随着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增加),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减少)。8.在同一个平面图上,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9.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有三点假设:第一、(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第三、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10.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11.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原因在于(边际效用)递减。12.消费者的(偏好)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13.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和均衡条件:(Px·Qx+Py·Qy=M)、(MUx/Px=MUy/Py=MUm)。14.消费可能线的假设条件是(消费者收入既定、商品价格既定)。15.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效用)。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17.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18.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19.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20.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21.效用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22.假设有三种不同的物品组合,如果消费者对B的偏好大于C,同时对A的偏好大于B,那么就可以推出对A的偏好也大于C,这说明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23.决定消费者储蓄决策的是(利率)。24.无差异曲线之所以凸向原点,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的。25.商品价格不变时,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则消费可能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1.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规模收益递增);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规模收益递减)。2.在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在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3.生产函数是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4.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____。5.在同一个平面图上,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6.边际产量是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__所增加的产量。7.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8.根据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结合的分析,生产要素最适组合之点一定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这时就是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或者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9.如果一个企业由于本身生产规模扩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被称为(内在不经济)。10.适度规模就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11.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关于(企业组织形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12.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分为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产量绝对减少)三个阶段。13.扩张线的含义是,当生产者沿着这条线扩大生产时,可以始终实现(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或生产者均衡),从而使生产规模沿着最有利的方向扩大。14.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15.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16.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点,将这
本文标题:《西方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8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