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第一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一、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二、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三、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设置第二节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初中新课程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案例1生物课上谈“象棋”案例2巧化课堂上出现的问题2.提高科学素养案例3一段生物辩论课实录3.倡导探究性学习案例4传染病高中新课程理念1.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第三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具体化的过程宏观目标教育方针或教育目标国家制定宏观目标生物学课程目标专家制定中观目标单元目标或模块目标教师制定具体目标章、节教学目标教师制定具体目标课时计划教学目标教师制定第四节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生物》(苏教版)教科书的设计思路和特点《生物》(人教版)教科书的设计思路和特点《生物》(北师大版)教科书的设计思路和特点《生物》(河北版)教科书的设计思路和特点《生物》(上海版)教科书的设计思路和特点上海市《生命科学》教材的总说明编写意图《生命科学》教材编写是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整体的一部分,它服从和服务于“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生命科学教育改革行动纲领”。生命科学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上海市生命科学教育的整体提高。开发一套体现二期课改理念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具有时代特征和上海特色的生命科学教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什么教材才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行动纲领和生命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实现生命科学课程教育的整体提高,满足社会发展和生命科学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优质的生命科学教育,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生活需要、就业需要和终身学习需要。有利于选择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素质教育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生命科学学科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但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要求不同,教材注重改变整齐划一的要求,而是给学生和教师更多的选择余地,在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教材给学提供更多的情景和抓手,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有利于认知除了内容的选择外,教材要引导一定的学习方式。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之前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而是对问题有一个原初的图式,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在与原认知印证中重建的过程,所以教材的结构和呈现要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和观念形成,这符合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思想。所以教材注重科学史教育,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生成的过程,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过程和学力发展过程编排内容体系,增加图文比,改用彩版,增加趣味性等都为了帮助学生认知。有利于创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新的《生命科学》教材要改变教材只是为教师讲授提供蓝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改变教材怎么写、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背、考试怎么考的状况,而是以探究为主线,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各个领域拓宽学生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努力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教材上的保障。有利于实践教材要有利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去实践(如想一想做一做栏目),提供抓手(如各个实验都有进一步研究栏目)引导学生去实践、布置练习、提供课时要求学生去实践。什么才是真正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学会选择,主动发展是真正的双基。所以教材要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背景下重新审视、重新整合,削枝强干,改变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重新构建学科教育体系。生命科学可以为学生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做出哪些独特的贡献?1.由于生命科学与学生本人有着直接的联系,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树立社会健康发展的观念,教材必须让学生发现生命之美、诱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好奇心。2.生命科学对问题的研究过程更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印象。3.日常生活中的最重要的文化、经济、道德、伦理问题都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利用这些独特的联系,可以极大地提高个人和社会生活水平,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设计思路概念架构:高中阶段从生命的现象入手,在细胞和分子层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在学习生命活动物质流、能量流的基础上,从信息角度探索生命信息的载体、信息传递和调控方式及其应用前景,从细胞、个体、种群到整个生物界各层面探讨生命产生、延续、凋亡的规律和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发展、人类活动与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持续发展的观念。内容选取:“什么知识最重要呢?”这是英国教育家基顿在1967年就提出的命题。生命科学的知识浩如烟海,而且正以每7年更新一倍的速度变化着,谁都无法穷尽一切知识和掌握绝对真理。本教材在吸收上海一期课改和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经验基础上,确定了知识的选取原则如下:1、我们认为,最重要的知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构成生命科学基础框架的原理与规律;二是反映近现代生命科学发展趋势的基础知识;三是对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构建桥梁的知识,即最有利于学生知识进一步快速“增殖”的知识;四是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应用知识;五是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所有公民必备的生命科学常识2.挖掘学科体系中适合中学生年龄、心理和生理特征的素材,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层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有所用、学有兴趣;强调以科学探究、技术、从个人和社会视角所见的科学、科学的历史和本质等为背景学习有关科学。同时,教材选编过程中,要把生命科学放置于整个科学教育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既照顾到二期课改的整体性,更考虑学科教育的独特价值。3.更多从社会角度安排知识,体现教材面向社会的特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社会生存方式。4.知识的选取要便于学生的创造性学力的培养,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体现教材的能力培养价值,并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科学方法,科学行为习惯,增加学生的非编码知识。5.知识的选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知识呈现(知识的呈现、栏目的设置、体系的线索)知识的呈现在知识的呈现形式上,要体现深刻的教学法思想,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心理,教材的呈现以建构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体系,来实现教法指导上突破经典的条件反射理论基础,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来体现教材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而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教材上的保证。同时,基于信息化社会的生活特征和思维方式,认知心理学包括其主要分支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创新精神,而教材在结构上将体现对学科知识框架的梳理,以更有效地体现教法和学法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整体思维能力。教材基础性部分非常精炼,同时,教材将提供大量的拓展内容和符合学生实际的研究性素材,这样既利于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又便于学校老师和学生更好的进行研究性学习,体现教材的弹性。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必修部分,教材通过大量形象化图表和浅显的语言来表达。此外,为了便于教师教学,教材将把配套的电子图书和参考资料同步推出,并拟组建专门的教学资源网站,不断扩充教学课件和学件,用于对基层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既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趋势,又适应学科发展特征。体系的线索纵线:1、情感发展主线(发现生命之美(包括辩证观、统一观、进化观)、探索之乐(创意的欣喜、发现的快感、成功的喜悦)责任之重(国力强盛的责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人类发展之责任)2、能力梯度培养(侧重基本技能的训练、默会知识的获得、探究习惯的养3、知识建构主线(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前面知识为后面学习提供基础)l横线:情景——问题——探究——应用栏目的设置:为了体现教材编写的理念,教材设置的主要栏目及其设计思想发现之路:(拓展的内容,注重思想性,不注重历史事实的记忆,尤其是要通过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方面做出贡献,目的是引导学生采取发现的学习方式去主动学习,避免枯燥、平铺直叙,可采取一定手段、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去研究、去发现)关键问题(问题要反映一节的框架知识,基本上一章节学习结束学生要达到的核心知识)广角镜(主要是拓展内容,可以是小知识,资料、生活小常识、典故,研究轶事,科学家介绍等,目的是辅助教学,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吸引学生)阅读与思考(拓展的内容,题材主要是社会热点、研究热点、STS的资料、生产实践的介绍、应用热点等,有相应的思考题引导阅读)想一想做一做(每章节根据情况设计几个让学生有兴趣、很难一下了解的或目前尚没有结论的话题,让学生进行研究,主要是用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开展研究性课题活动做抓手)进一步研究(一般在实验、实践或正文之后,可以是阅读、实验、实践、相关咨询网站等,目的是让学生有不断探究的空间和抓手,体现上不封顶、科学发展无止境探索的特征。)分析和讨论(往往在实验部分,它不是练习题,而是要进行思索、实践才能问答的问题)教材主要特色突出了德育的核心地位,体现了人文性,强调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变教材为学材以探究为主线,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探究模式教材主要特色强化了实验和实践给教师和学生留下较大的选择余地与信息技术整合加强了双语教学教材主要特色版面新,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比较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与培养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体现STS的教育理念课时安排本教材分四册,供高一高二四学期使用。本册教材授课和实验共30节,2节供学生课外探究、进行拓展实验用,2节机动。课时分配如下: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授课1节第二章:生命的化学授课5节,实验2节第三章:生命的结构基础授课6,实验8节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和能量授课5节,实验3节教学建议1、时刻注意《生命科学》是一种自然科学课程。2、时刻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3、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试验稿)解读解读生命科学课程理念生命科学课程标准内容框架新课程实施建议关于探究性学习关于教材的认识关于评价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的研究范围从生命的化学本质、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直至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互动作用的广阔范围,并涉及医学、农业、健康、人口、环境、生物工程等各个领域;其研究手段应用了各种现代技术,研究成果不断被迅速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同时又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生命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不断交叉融合、发展更新,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日益显示出其带头学科的地位。课程定位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生命科学基础性学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创造条件满足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二、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丰富德育内涵,在重视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上海“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积极的情感对优教促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新课程理念三、拓展基础内涵,加强课程整合●重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可发展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拓宽原来以“双基”为核心内容的基础内涵,密切生命科学课程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交流的平台、认知的工具和管理的手段,应用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提高课程的信息化水平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新课程理念四、改善学习方式,拓
本文标题:中学生物学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0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