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3时政专题】专题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第1页共7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专题综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一、重要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核心考点】1、中国共产党执政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价值观、实践观3、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命题视角】1、党的十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B.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C.坚持与时俱进,科学执政D.肩负人民重托,行使国家权力答案:C.2、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党中央从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和生态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出发,尊重顺应自然规律,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对生态发展的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把它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第2页共7页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大自然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尊重顺应自然规律;同时,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建设美丽中国。3、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①能动地认识世界。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②能动地改造世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尊重顺应自然规律、做到了主观符合客观。材料二: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中增加了社会建设,拓展为“四位一体”。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期待,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纳入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了新的水平。4、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的历程的。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主客观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两个文明建设”到“五个文明建设”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中共对科学发展的内涵的理解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五个文明建设”就是对两个文明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5、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请你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五位一体协调推进支招?(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所以五个文明建设都应从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大局出发,统筹安排,有机融合,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也应搞好各个局部,促进五个文明建设,以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第3页共7页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①所以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从整体出发,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②建设美丽中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协调推进。③建设美丽中国应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把五个文明建设融为一体,以实现系统的更大功能。二、必要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即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三是生态系统退化。世界常规能源储备状况剩余使用年限(2000年开始计算)能源种类世界中国太阳能无穷大无穷大石油约45年约15年天然气61年30年煤230年81年铀71年50年由亚行与众多专家完成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牵着你的手却看不清你的脸”。2013年中国多地遭遇“十面霾伏”,京津冀地区尤重。含有PM2.5、剧毒汞元素、多种颗粒物的雾霾天气,危言耸听地告诉今天的中国人:“生命不能承受之痛”的时代已经来临。环境将成为国家崛起中最大障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真相”。第4页共7页【核心考点】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2、为人民服务的政府3、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命题角度】PM2.5(细颗粒物),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我国多地灰霾天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而迅速成为社会热词。之后,PM2.5被纳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一些地方开始监测。2012年全国“两会”上,PM2.5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2012年全国“两会”上,PM2.5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②说明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③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④说明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国务院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这一做法表明A.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B.政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C.政务公开有利于对政府权力的制约D.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关注民生3.专家解释称,持续雾霾天气说明,污染物的排放已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其中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近年来急剧增长。机动车污染已成为中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2011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07.9万吨,比2010年增加3.5%。另个扩散条件极端不利是直接原因,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影响叠加,加重了污染水平。专家的观点①说明了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②看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③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坚持了发展的观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的雾霾天让城市大气细颗粒物即PM2.5走进公众视野,环保部门发布的评价结果与群众主观感受存在差异,民众将PM2.5纳入国标的呼声高涨,推动了环保部门态度的巨大转变:从“监测时机不成熟”的推诿、到删除南京气象公布数据的慌乱、再到如今直面问题采取行动:将PM2.5纳入空气环境质量新国标提前实施,公布监测PM2.5时间表和PM2.5监测数据,把PM2.5防治提上“十二五”规划日程。这种巨大转变背后是社会公众的积极行动,是公民意识逐步觉醒后人们对自身健康权和知情权的主动维护。从淘宝网日销数万口罩,到价值2.5万便携式测量仪热销的“我为祖国测空气行动”和“空气质量指数”三次公开征集意见时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公众的环保意识已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介入”。从民间呼声到国家发力,民众和政府的互动,有效推进了“民主环保”的制度建设。4、结合上述材料,从公民和政府角度说明“民意”是怎样促进我国“民主环保”制度建设的。(12分)5、上述材料中,民众和政府互动推进民主环保建设,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10分)参考答案:4公民角度:①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公民依法享有身体健康权和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也必须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3分)②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信访举报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依法行使上述权利,热议环境保护并为之建言献策,参与民主决策和监督;同时又履行义务参与环境监测和保护,这些促进了政府环境保护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3分)。政府角度: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工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2分)②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第5页共7页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环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环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多次公开征集意见,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并吸取合理建议,提前实施PM2.5标准(2分),提高了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公众信任,提高了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2分)5、①广大民众对大气环境和将PM2.5纳入国标的积极呼吁建言献策及保护环境的行动,推动政府提前实施PM2.5标准和公布PM2.5监测数据,这些都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4分)②政府征集并吸取民众意见,把PM2.5监测与防治提上工作日程,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3分)
本文标题:【2013时政专题】专题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02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