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人生的境界》教案20
1课题人生的境界授课班级13五年工程造价123班建筑技术1班工程造价、建筑设计中专授课时间2013年10月28日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激趣法,讨论法授课课次5教具黑板、粉笔授课类型综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清文章思路,能力目标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情感目标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教学重点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天地境界板书设计人生的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境界。划分这四种境界的标准是觉解。什么是觉解?了解和自觉。教研室审阅意见同意授课孙怀芳2013年9月22日2人生的境界复习回顾导入新课:从欧阳锋引出体裁。大家喜欢看金庸小说吗?认识《射雕英雄传》里的欧阳锋吗?欧阳老前辈一辈子想做武林盟主,在华山论剑时出出风头,可最终疯了。他在华山问了几个问题:“欧阳锋是谁?”“我是谁?”“我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大家注意,欧阳锋问的这些问题,都是哲学里的基本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一篇哲学论文:板书人生的境界。投影课题、作者。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讲授新课一、进入课文:人生的四种境界1、文章大家都读了吧?先不要打开书,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几种境界呢?明确:人生的四种境界。板书:人生的四种境界。2、哪四种境界?明确: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板书:四境界。3、划分这四种境界的标准是什么?明确:觉解。什么是觉解?了解和自觉。所以欧阳锋虽然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他成不了哲学家,因为他没有觉解。二、自然境界首先,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自然境界,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己读读看,自然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生七嘴八舌)。明确:自然境界的人处于一种蒙昧状态,板书:蒙昧。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大家听过放羊娃的故事吗?有一记者前往山区,碰到一放羊娃。记者问:“你放羊为什么?”“卖钱。”“卖了钱干什么?”“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孩子。”“有了孩子呢?”“放羊。”这个放羊娃的境界就是自然境界。他的悲剧在什么地方?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缺乏觉解,对自己的人生境界缺乏领悟。所以有句话说治“贫”先要治“愚”。三、功利境界自然境界的人是无所求的,可慢慢地,人就要从无求走向有求,往上就是功利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怎么做事情的?自己读读看。明确:功利境界的人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有功利意义。生活中这样的人多不多?多!读高中为了考大学。考大学为了得到好工作。好工作为了生活得好。3项羽和曹操,一个是英雄,一个是奸雄,但他们都是功利境界,因为他们都是为自己。五、道德境界既然功利境界是不完善的人格,他就必然被较完善的人格所否定,冯友兰称之为道德境界。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比较一下,道德境界和功利境界有什么区别?明确;两种人做事情一个为社会,一个为自己。板书:为社会为自己。道德境界的人认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统一的)功利境界的人呢?(对立的)对,功利境界的人认为“他人就是地狱”,板书。所以就只顾自己。而道德境界的人,事事讲道德,当然就为社会做贡献。你知道有哪些处于道德境界的人?生举例:拾金不昧。让座。雷锋:坐车几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好人徐虎,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我说金庸小说里道德境界的人最多:萧峰、郭靖。段誉算不算,他对王语嫣好那是有目的的。六、天地境界1、一个人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已经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了。但是冯友兰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还不是一个理想的人,还有比道德境界更高的境界?天地境界。什么是天地境界?明确:我们一起来读D6。投影:处在天地境界的人,已经彻底地参透了道德、生死、名利之类的东西,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就有了更广大的胸怀和更高尚的气节,真正可以“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成为真正的“天之骄子”了!武林中最高的境界是人剑合一,而人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2、能举例吗?我来给大家讲个事情,投影:这件事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北大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梁漱溟,一个就是本文的作者冯友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要梁漱溟写一篇批判孔子的文章,梁漱溟坚决不肯,因此遭到严重的批判,但他只说了一句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毛泽东又叫儒学大师冯友兰写,冯友兰就写了,因而在当时大出了一把风头。大家说说看,这两人分别是什么境界?明确:梁漱溟:道德境界,因为他有气节,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冯友兰:功利境界。3、再讲一个事情,还是冯友兰。投影:文革结束以后,天下有气节的学者还是对冯友兰曾经的学术变节痛骂不休,但晚年的冯友兰闭门造车,专心写作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著作完成不久就与世长辞了。这时的冯友兰处于什么境界?明确:天地境界。为什么呢?晚年的冯友兰,板书:“不依傍他人,不顾及荣辱”。冯友兰的这种晚年省悟被称作“冯友兰现象”。尽管这种现象代表的往往只是一份迟来的醒悟,但同样是必要的醒悟。同学们看,冯友兰醒悟了什么?他了解到什么?这不正是D6所说的吗: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这正是我们所说的天地境界!一名儿童趴在地上看草间的昆虫。一名昆虫学家也同样地俯伏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一个房产商在建造一楼群时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记住是我把原来的一块荒地变成一群高楼”。4另一个房产商也在建造一楼群,他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为一块荒地变成一处景观而感到高兴。”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先生30年代曾感慨地说:“今天我们所有的哲学都是一种远离人生的哲学,它差不多已经自认没有教导我们人生意义和生活智慧的意旨。”假如林语堂先生看到冯友兰先生哲学论文《人生的境界》,他还会这样说吗?•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自然境界•B.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功利境界•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道德境界•D.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天地境界七、觉解1、好,四种境界咱们都理解了,那么,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板书:觉解!什么是觉解?明确:投影:“觉解”就是了解和自觉,就是觉悟与理解所做的事的意义。看D2是怎么描述的?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2、冯友兰想要告诉我们,觉解程度不一样?境界就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看D7: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投影3、我举一个例子,走路也能走出境界来。我在路上随意地走,漫无目的地走,这是什么境界?(自然境界)现在我不是悠闲地走路,而是一路小跑,因为我上班快要迟到了,迟到了就要耽误上课,校长知道了要扣我奖金!这是什么境界?(功利境界)现在我坚持每天步行,锻炼身体,我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就能为国家多输送人才。这是什么境界?(道德境界)我现在接着走路。我发现,以前我骑车上班时没有注意到的很多人和事,原来是这么美妙,我不由地想起卞之琳的两句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时我意识到自己也成了自然、宇宙的一部分。这是什么境界?(天地境界)。可见,走路也能走出境界来呀。大家以后一定要多走路,有益健康!为什么走路能走出四种境界来?明确:走路时觉解的程度不同。4、不过我们说,按照觉解程度划分出来的这四种境界,也分两个层次。冯友兰怎么说?明确:D7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高是天地境界。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布置作业1、文章的主旨是不是就是在说人生的四种境界?不是!那么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或者说,作者通过本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请同学们纵观全文,找出主旨句。(提示:根据我们阅读文章的经验,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在什么地方?开宗明义或卒章显志,板书。)投影:明确:主旨句在D1: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板书: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什么说这句话是主旨句?D1: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话的意思,似乎是必要的。这句话说明以下所谈的内容,其实是在解释为什么说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对不对?由此看来,本文是旨在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去论述哲学的任务。文章的题目虽然是《人生5的境界》,其实它只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并不是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2、具体怎么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呢?D8而哲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人可能一开始觉解没有那么高,而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D9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最高任务。原来哲学的任务就是把人原有的精神境界进一步提高,以期无限接近最高境界也就是圣人的哲学境界。课后小结、圣人的特点1、文章的主旨问题解决了,我的疑问又产生了:文章写到D9,应该说可以结束了,是不是?为什么作者还写下去呢?明确:投影:冯友兰曾经说过,自己生平立说,其他什么都可丢,唯有“天地境界”说不能丢。天地境界才是他四境界说的核心,是最难达到的境界,也是课文最难理解的地方。所以作者特别花心思又为我们揭示了什么样的人才是圣人,怎样的人才能达到天地境界。投影2、那么圣人有什么特点呢?在书上找找看。板书:圣人的特点。明确:D10①超越理智:正因为圣人是超理智的,所以天地境界有什么价值?D7超道德价值。D11②做平常人做的事:并不需要做不同平常的事,也就是说,我们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的,孟子早就说过“人人可以为尧舜”。D11③觉悟状态: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用得好!因为“望”是主动的有意识地看,而“见”是无意之中看到的,说明陶潜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但如果换了一个天真的小孩,在田野里玩耍,随手采下一朵野菊花,那还是天地境界吗?不是。为什么?没有觉悟。处在什么状态?自然状态,无明状态。D12④既入世又出世:什么叫“入世”?有些人积极用世,不愿避世,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什么叫“出世”?有些人想要达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社会,清静无为,比如说?庄子。什么叫“既入世又出世”?就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世;既有超越人世的渴望,又不逃避现实。大家听过“大隐隐于市”这句话吗?板书:大隐隐于市。不追求隐居于山林河泊之中,而选择在繁华的大都市;既不独立于社会之外,又能随意为之,自然而为,这不就是既入世又出世的真正的隐者吗?课后反思讲完了圣人,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可冯友兰还在思考。他在思考什么?明确:中国哲学的未来。前文所说的天地境界属于中国哲学,到了现代社会,中国哲学还有生命力吗?投影明确:D12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世界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这是中国哲学对未来哲学在满足人生精神境界方面所做的可能贡献,这是作者的远见卓识。投影: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先生30年代曾感慨地说:“今天我们所有的哲学都是一种远离人生的哲学,它差不多已经自认没有教导我们人生意义和生活智慧的意旨。”可是如果林语堂看到了冯友兰的这篇哲学论文《人生的境界》,我想,他绝对发不出这样的感慨了。据说在西方大学中,凡开设中国哲学课程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第一本必读书。一个世纪前,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认识了西方学术;今天,外国人也因为有冯友兰而认识了中国哲学。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和骄傲的!
本文标题:《人生的境界》教案2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8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