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1国家“十一五”规划教育部专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成果公告课题批准号:教电馆研062121394号课题类别: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专项课题课题承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道北西街小学课题负责人:韩思民主要研究人员:李海燕韩思民郭翠萍岳晓红康乐2《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成果公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道北西街小学韩思民(030600)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教育信息化也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如何真正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地融为一体,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产生根本性质的变革与创新,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选题与研究设计。由于教育信息技术已经进入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对于一个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学校来说,每一项工作几乎都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具体体现在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中的渗透,各学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数字化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实施,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利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在信息社会环境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遵守教育自身规律进行实践,从而探索其中的内在联系,总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使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收到更好的效果。2006年4月,我校向省电教馆申报了国家“十一五”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我们更加坚定了研究的方向,并对预期取得的成果充满信心。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电教科研不断向前推进,电教设备建设从小到大,电教科研工作促进了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二、课题实施条件。3我校一直都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的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我校对教育信息技术在各学科过程中的整合渗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包括各学科开展的研究课听评活动、教学与检测题库管理系统的研究、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等。我们学校现在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并24小时接入国际互联网,使得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如何在教育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科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是我们这几年来在实践过程中一直探索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更注重实践,力求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教育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教学整合的规律,进而推广到其他学科,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做到了:领导到位,设备到位,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课题研究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工作扎实,进展顺利。校长亲自组织、参与、制定专项课题的研究方案和措施,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保证课题研究的经费投入,从而使我校的实验工作顺利进行。第一、领导到位。2006年4月,学校就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校长亲自督促,分管业务的副校长任课题组组长,有关部门的中层领导及各学科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任成员。领导小组将课题研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讨论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审议,批准有关的细则,建议和专项报告,及时解决问题。第二、设备到位。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完善了的校园网的建设,并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6万元购置学生机20台,充实计算机教室,使学生上课用机基本达到人均一台;投入3万余元购置电教辅助教材,投入5万元购置教师用机和激光打印机,改善教师办公室条件,投入5万余元建设多媒体专用教室,为课题实验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基础。4第三、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⑴全组动员,分工协作。现代化科研课题任务的完成,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单靠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因此,学校一开始就要求课题人员要全部动员起来,分工协作。本课题在课题组组长总负责的基础上,成立了资料收集整理、案例编写、软件测试与维护三个小组。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都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资料收集、案例编写小组是各学科教师负责,软件测试与维护由电教组负责。每个小组都有小组长,明确分工和责任,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起课题研究的总任务。⑵加强理论学习和技术训练。在课题研究之初,从总体上说,课题研究人员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现代化技术操作水平相对滞后,不能满足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需要。因此,学习理论,上机操作是一项重要任务。课题组负责人,为了攻克理论和技术难关,加班加点。经过理论学习和技术训练,目前,参与研究的人员基本上能满足课题研究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⑶积极开展实验课,完成检测任务。三、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一)课题的研究分成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06年4-6月),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实验研究实施方案,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实验阶段(2006年9月-2009年10月)根据实验研究进展情况,及时组织交流、研讨等活动。(3)总结阶段(2009年9月-2010年2月)做好实验验证、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完成课题总结。构思下阶段的研究,推广研究的成功经验。(二)目前,主要完成的工作介绍如下: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提供给学生共享学习的平台,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不仅仅是教师单一演示,还要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5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最终提高学习能力。(1)确定专题。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实验的专题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2)理论准备。实验的教师首先进行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培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教学设计方法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很好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教学;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使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展开的具体进程与方式。(3)案例研究。将信息化教学制度化,定期推出一些具有创新的典型课与公开课,通过示范,积累案例,推动整个实验的良性发展。目前,学校已将教师活动过程中相关论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成册印发。(4)反思提升。对于每一个课例,要求教师认真准备,重在过程。课题组进行全程跟踪,课后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利弊,写出总结材料;定期座谈,前瞻经验教训,后顾研究推进;以“博客”(榆次区道北西街小学博客)论坛为平台,进行网络教研。四、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经过两年来的研究实践,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主要表现在教师论文发表情况、案例及课件开发情况、各项活动中学生获奖情况及资源库的建设情况等。(见附表)课题组成员共撰写与课题相关的文章共有38篇(其中省级以上发表的有1篇,市级以上1篇获奖,及三个课件获区级二等奖)。案例及课件开发共18个。其中,岳晓红美术课例被山西省电教馆录制,近期将出版发行。6各项活动中2名教师获榆次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能手称号,学生获奖共40余项。相关情况简介:课题组成员共撰写与课题相关的文章共有16篇其中发表的有1篇,1篇在市级以上获奖。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主要有辅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辅导学生制作电子作品,参加晋中市第四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评选大赛及晋中市、榆次区的艺术节活动。组织的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多次获奖,如参加晋中市第四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评选大赛,获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项,对于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源库建设已初具规模。五、对后期实验的思考。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层面简单的整合,而应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学科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媒体应用等多方面的整合。但就目前研究过程中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主要有:1、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求教师真正适应融入信息化教育的环境,在教学时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束缚。现在就我校目前来看多媒体教学虽然已经广泛开展起来,但还仅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工具性和装饰性特征明显,还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2、要结合学科教学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教学模式进一步走向合理化。在课堂教学中,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也不同。因此应用信息技术时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区别。目前,我校采用的主要模式有:(1)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2)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型教学模式(3)演示型和自主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都要力求体现学科特色,使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合理化。3、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7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化建设的步伐。目前,我们的评价还仅限于是否运用信息技术的设备方面,对信息技术使用是否科学、合理、恰当、有效,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教学效果是否都达到最优化的目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是否得到了提高等方面仍存在差距。附表(1)课题研究成员主要参加者姓名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李海燕1970.5小学高级教师小学数学教育大专无山西省榆次区道北西街小学韩思民1970.5小学高级教师小学美术教育大专无山西省榆次区道北西街小学郭翠萍1973.2小学一级教师小学语文教育大专无山西省榆次区道北西街小学岳晓红1972.1小学一级教师小学美术教育大专无山西省榆次区道北西街小学康乐1972.1小学一级教师小学美术教育大专无山西省榆次区道北西街小学安海鸿1981.12小学一级教师小学数学教育大专无山西省榆次区道北西街小学徐敏1981.11小学一级教师小学数学教育大专无山西省榆次区道北西街小学蔚秋香1982.9小学一级教师小学语文教育大专无山西省榆次区道北西街小学李永香1972.11小学高级教师小学计算机教育大本无山西省榆次区道北西街小学荣红艳1972.11小学一级教师小学计算机教育大本无山西省榆次区道北西街小学姓名作品名称获奖情况备注8附表(2)教师、学生信息技术活动成果一览表附表(3)学生信息技术活动成果一览表韩思民《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被《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文集刊用韩思民《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教学模式之探微》在《中国教育研究论坛》杂志发表韩思民《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探索》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艺术教育创新》论文评选活动郭翠萍《浅谈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三等奖晋中市第九届电教论文评选康乐榆次区信息技术与整合教学能手岳晓红榆次区信息技术与整合教学能手康乐《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下的教学模式研究》一等奖晋中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论文评选活动韩思民美术课件《椅中圣母》二等奖榆次区艺术教师课件制作评选康乐美术课件《三个好伙伴》二等奖同上杨晓丽美术课件《泡泡乐》二等奖同上李若彤电脑绘画《可爱的小狗》一等奖晋中市第四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评选程欣然电脑动画《金鱼.荷花》二等奖同上韩春胜电脑动画《金猪拜年》二等奖同上李雪媛电脑动画《东方巨龙——中国》二等奖同上郝新秀电脑动画《饭团…》二等奖同上柏玮怡电脑动画《动物世界》二等奖同上王雅茹电脑绘画《学本领》二等奖同上焦雅婷电脑绘画《太阳花》二等奖同上刘昊婕电脑绘画《螃蟹家族》二等奖同上李文涛电脑绘画《抓害虫比赛》二等奖同上赖洁电脑绘画《春天来了》二等奖同上康昊文电脑绘画《看我的新鞋子》二等奖同上高洁电脑绘画《鸟岛》二等奖同上曹文旭电脑绘画《小猫咪》二等奖同上石志敏电脑绘画《圆和方形的组合》三等奖同上王巩燕电脑绘画《鱼儿》三等奖同上赖洁电脑绘画《奥运牛》一等奖榆次区校园科技艺术节张钰靖电脑绘画《海底世界》二等奖同上王伟华电脑绘画《月亮船》二等奖同上程欣然电脑绘画《重建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95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