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出版事务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出版事务主编简介陈潭,1969年生,湖南常宁人,博士,中南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专家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主编《大国治理书系》等丛书2套,出版《单位身份的松动》等著作4部,在《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等海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北京日报》、《南方周末》等报发表学术短论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从事公共政策、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电子联系:cnchentan@126.com.项目支持请出版人在扉页或者扉页背面注明: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项目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重点资助项目中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第四批立项项目内容提要公共政策是人类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所诞生的政治产品,是实现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公共管理工具。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初步的公共政策素养和一定的职业技能,是一种能够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的具有情境性、标本性、可操作性的思维与技能训练。本书立足于公共政策的本土案例,依据问题、制定、执行、终结、评估的逻辑规程,按照“理论概要-案例分析”的知识生态学框架和“案例-解读-启示”的PPLG分析模式进行解构,希冀以此成镜,为我国的公共政策、公共事务和地方治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多维样本和参照路径。全书总共6章、40个案例,“理论”与“案例”紧密融合,“解读”与“启示”交相辉映,“案例”可读,“分析”入理,“启示”新颖,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公共管理教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营销推介本书立足于受众视角,充分考虑公共政策的基本规律、公共管理发展的趋势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体现前沿性、创新性和可读性,强调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有机融合,依照“案例-解读-启示”的写作思路,从而为公共管理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参照样本。本书编写者由中南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院校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以及实际部门工作者组成,充分显现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全书总共6章、40个案例,“理论”与“案例”紧密融合,“解读”与“启示”交相辉映,“案例”可读,“分析”入理,“启示”新颖,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公共管理教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适合于MPA教育教学以及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修改后的前言和后记部分前言前言案例就是一个执行官或其他管理人士曾面临的情景的一个部分的、历史的、临床的研究。它运用叙述式的表达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参与,并为可替代许多方案的构建和为认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提供资料——实证的和过程的材料——这是对于一个特殊情景的分析所必需的。——[美]克里斯坦森(C.R.Christensen)MPA教育是适应科学管理发展要求和公共部门职业化趋势而产生的,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进步的产物。MPA教育作为一种为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的专业教育。最早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发展至今,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规模。随着近年来的发展,MPA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规范的学科领域,与MBA(工商管理硕士)、JM(法律硕士)并称为国际文科高层次职业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MPA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位教育引入中国,为我国培养公共管理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另辟蹊径。MPA教育培养学习者对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理论兴趣,提高公共政策素养和公共管理能力,发展学习者某一业务领域的专长和能力。具体说来,公共政策素养要求学习者能够做到对相关公共政策正确无误的解读,理解公共政策的运作规律和程序,熟练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公共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发展学习者的理论认识能力、规划与决策能力、组织与执行能力、协调能力、公关与服务能力,从而达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专业业务能力一般是指学习者从事具体业务工作的能力,诸如公共行政管理、教育经济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医疗卫生管理、国家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的专业技能。MPA教育培养方案除了通才型培养外,还有专项型的培养,西方一些大学在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市政管理、教育管理、土地管理、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专项的MPA教育。MPA学员需要掌握的不仅是一般管理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掌握专业领域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MPA课程制度,MPA所设课程一般分为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实习与研讨课程。核心课程主要是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以及技巧等方面的课程;选修课程一般是根据学习者的专业领域和主攻方向,以及个人需要与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的课程;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实习与研讨班这类课程,帮助学员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MPA课程学习强调入学者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注重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强调学以致用;学位论文一般以高层次的调研报告、咨询报告、政策评估、案例分析报告、项目规划、公共管理对策研讨为主要形式。众所周知,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典型案例,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用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理解,帮助学习者像从业人员那样思考和行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需要实际的、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来加强运用,因此,案例教学需要教学案例。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C.R.Christensen)认为,“案例就是一个执行官或其他管理人士曾面临的情景的一个部分的、历史的、临床的研究。它运用叙述式的表达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参与,并为可替代许多方案的构建和为认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提供资料——实证的和过程的材料——这是对于一个特殊情景的分析所必需的”。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培养学习者初步具备职业技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沟通理论与实践、能够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情景性。案例教学法是对实际行动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和管理者群体面临的情景所进行的部分的、历史的、诊断性的分析。这种分析以叙事形式出现,并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它提供对于分析特定情景至关重要的—实质的和过程的——数据,以此来设计替代行动方案,从而实现认清现实世界复杂性和模糊性的目的。通过案例这种方式将真实生活引入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当中。有学者认为,“案例就是经验学习中的控制的练习”,“是对引起决策问题的陈述”。第二,自主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关注的中心,在论题选择和讨论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共享控制权,而且教师经常作为辅助人员或者资源提供者居于次要的地位。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但教师的知识并不是权威性的,学生被期望着对自己的学识负责。知识和思想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并在学生中互相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已然由消极被动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状态,学习热情被激发,求知欲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第三,目的性。案例教学法总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论加强理智性的理解及应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评论性、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维和概括能力、辩论能力以及说服力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能够使参与者认知经验、共享经验,能够促进学生扩大社会认知面以及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愿望和能力。此外,案例教学也能够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为进入社会建构理想的、富有操作性的职业角色。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政策的直观化和具体化的客观描述,是解释和分析公共政策的可操作的实践形态。它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公共政策引入课堂教学或者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对某一具体公共政策情景进行场景引入。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对公共政策案例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透彻的剖析,并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许多方式以及关于处理这些论题的最有效方式的想法。它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政策的概念和内涵、帮助学习者掌握政策科学的理论和知识,帮助学习者熟悉公共政策形成的背景和公共政策运作的过程,培养学习者公共政策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帮助政府部门或实际工作者对已实施的公共政策进行诊断,从而促进公共政策学的教学和研究走向深入。毋庸置疑,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及其教学能够培养学习者的相关技能及其运用能力,是一种典型的实践性教学方式。我们知道,公共政策是人类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所诞生的政治产品,是实现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公共管理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交融的人类知识结晶。公共政策学是研究公共政策的科学,是以理性原则为基础的具有相当规范性的科学,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门学科的诞生、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从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到知识应用的逻辑规程。我们知道,知识生产主要依靠学术工作,知识传播主要依靠教学完成,知识运用则更多的是操作的事情。显然,繁荣和发展一门学科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这是作为学者和教员的基本工作,而知识运用主要交给社会实践部门和实际工作者了。今天,包含公共管理教育在内的职业学位教育通过教师和学员的双方努力已经把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融为一体,这是学科发展的逻辑,也是社会实践的必然。作为公共管理教育核心课程的《公共政策学》,理论供给和技能训练的要求需要把教学、研究、应用放到同一场景之中去开展,其中最有效的工作就是开展案例研究、案例分析、案例教学和案例讨论了。在这方面,我们从2002年以来就尝试性开展了一些具体工作,比如,草根学术自组织“斯为盛学社”经常性地开展案例讨论并持续性地收集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素材,将Seminar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融为一体地引入课堂教学,与《决策》杂志合作发表案例分析文章,开展案例研究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基于理论的与实证的视角》(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等。与此同时,中南大学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PPLG)研究中心申报的MPA教育发展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获得了2006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项目编号为XJK06CGD047)和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重点资助(项目编号为06A03),这给我们的研究以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此本《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便是在较有保障条件下催生的阶段性教学研究产品。我们从600余个已有积累的公共政策案例中遴选了40个典型案例,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本土案例素材,这与MPA教育教学的中国国情和PPLG公共管理研究的本土化路线紧密相关。按照“案例-解读-启示”的PPLG案例分析模式进行了艰辛的工作,从而突出“分析”的主旨。同时,为了MPA学员和对公共政策具有浓厚兴趣读者阅读理解的便利,在“案例分析”之前增加了“理论概要”作为知识铺垫。至于具体情况如何,只有留待阅读者去使用和批判了!陈潭2007年6月28日初稿于长沙2007年7月31日定稿于上海后记历经数日,从春到夏再到秋,特别是在炎热的夏日里进行长时间的文字工作是需要意志力的,最终我们还是如期如约地完成了,尽管可能存在“粗糙”、“丑陋”和“幼稚”。本书的写作尽量延揽对典型案例具有研究偏好的学术个体加入我们的写作团队,致使参加写作人员涉及中南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院校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以及实际部门工作者,当然主力还是中南大学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和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研究生们。“理论概要”撰写者为(按章节排序):第1章:陈潭(中南大学);第2章:武玲婷(中南大学);第3章:张涛(中南大学);第4章:倪明胜(中南大学);第5章:陆云球(中南大学);第6章:刘显利(湖南师范大学)。“案例分析”撰写者为(按音序排列):陈潭(中南大学)、陈福喜(中南大学)、段宝强(浙江大学)、何泽波(中南大学)、黄小梅(中南大学)、刘圣中(南昌大学)、刘显利(湖南师范大学)、刘祖华
本文标题:《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出版事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0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