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互联网+”背景下食品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食品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4-2914:57:25点击:1摘要:“互联网+食品产业”,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将相关或甚至看似不相关的领域进行跨界融合,在产业模式上进行全面升级创新。在新的形势下,食品行业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学历人才。本文对互联网时代食品产业的变革、创新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养、互联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等几方面分别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互联网+时代的高校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互联网+;食品行业;创新;人才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而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它实际上是要建立一个企业的生态,而不是数学公式,当传统企业和互联网真正结合的时候,它已经是化学反应式的一种融合,以用户为中心,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一、互联网时代食品产业变革今年6月,2015首届“中国·互联网+食品产业大会”召开,知名网络营运商、物流企业、食品电商等聚集一堂,以“互联生态·分享共进”为主题,为互联网+背景下食品产业生态的发展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各食品企业借助互联网在不同业务发展阶段满足不同的需求,并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通过电子商务谋求食品产业的新格局。可见食品业已经开始了真正跨界合作的思维模式变化。食品行业互联网交易平台,不仅提供食品行业信息,还为食品行业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促进中国食品行业市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更好的发展。“互联网+”给食品行业带来不仅仅是技术和信息,还是决策方式、经营模式、监管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一)营销模式“互联网+”时代要求食品企业在大数据基础上归纳出消费者的网络行为和消费行为,使企业的产品研发计划和营销方案从客户商业的最前端介入,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观察市场,分析提供怎样的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遵循“产品+数据+服务+互联”的思路,通过产业在互联网运营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对产品及企业内部流程进行变个性地再造。国内的知名电商“三只松鼠”在互联网营销中实现,及时准确地了解顾客信息,分析顾客的基础数据,根据顾客的偏好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推荐,企业以大数据思维,掌握分析客户信息,一对一精准营销。[1](二)食品网络交易平台安全监管食品网络交易一直以来有着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交易价格被凸显,消费者在网络交易平台往往凭借售后评价和产品介绍来作为购买参考,产品质量安全很难获得有效保障。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确立了网络食品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权利和义务,要求网络食品第三方交易平台对入网经营者实名登记,明确管理责任,依法可审查其许可证,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做出了规定,消费者在食品网络交易平台交易时,如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要求相关责任人赔偿。新规明确了责任的承担者,规范了互联网食品交易制度,互联网食品交易平台不再是管理的真空区,买卖双方的纠纷能够通过有效途径解决。(三)食品溯源体系亟需普及完善食品产业不再仅仅局限于工厂加工环节,食品生产的原材料到食品销售的终端,都将纳入食品安全监管范畴。在新的食品安全要求下,食品溯源体系建设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是利用物种鉴别、IT和自动识别技术等,来全程监控和记录食品种养殖、加工、包装、运输等从源头到消费终端的所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公开以实现食品安全监控。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由政府主导推动,但其实现必需依靠食品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完成者参与进来,在欧盟国家已实现要求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建立可追溯体系以实现全程监控。在我国由于受到生产集约化程度、食品安全溯源系统配套技术、无强制执行制度等因素的制约,食品溯源技术体系的应用还处在小范围示范[2]。互联网时代利用手机、电视、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把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任何人在任何环节都可以便利的通过移动终端查询、监督食品安全,食品溯源体系最终目的就是让产品质量全程可控,品质更加稳定,更加安全和标准化。二、新形势下食品行业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养(一)“互联网+”创新思维“互联网+农业”的创新,就是在当今令人堪忧的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中衍生创新出的,“互联网+农业”模式通过提前预订,降低了农民生产风险,保障了农民收益,使农民不再需要通过不科学、不安全的种殖方式来提高产量,从而实现提升产品品质的最终目的;有些食品生产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分析,不断提升自身品质,迎合市场需求,比如燕京啤酒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品牌旗舰店等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窗口,直接感知消费者的爱好,通过消费者的回馈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不断完善。诸如此类,在“互联网+”时代不断创新的食品产业运作模式,挑战着当今食品行业从业者的思维极限。“互联网+”创新思维是一名优秀食品产业从业人员必需具备的素养。(二)信息化时代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越来越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习的自主性加大成为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活动,学生在线获取各种信息和资源,通过理解和消化获取的知识,对不同层次的信息进行比较、归纳、整理,这一过程益于对新知识的创新建构。互联网学习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使传统教育功能得到延伸扩展,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也有学者调查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表现出盲目性[3]。学生在庞大的信息量中浏览学习,还需要把握目的性和效率性原则。(三)知识的整合能力知识整合能力是一种获取不同来源的个别知识后,将这些知识转化与重新组合知识的能力[4]。企业自主创新需要借助对知识整合能力的运用。“互联网+”时代,传统食品行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跨界联合,企业通过整合供应商、客户感受、同类企业甚至不同企业经营状况,融合于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过程中,来增加放大知识创新的转化率。企业对知识整合能力越强,知识整合效果越好,自主创新的成果就越丰厚。(四)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网络由于信息传播迅速给当代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捷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挑战,一些虚假网络信息由于源头隐蔽,真假难辨,防范困难使普通民众难辨是非。分析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商家利益驱使、新闻媒体不当处理、个别人蓄意捏造散播等[5]。部分发布虚假信息网站被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曝光,这些虚假信息中有的冒用医生、专家或者患者的名义宣传产品,甚至夸大吹嘘产品功效,也有的通过夸大某种疾病,误导公众相信如果不使用网站宣传的保健食品就会导致身体健康状况恶化或者患某种疾病等等。这类通过网络传播的虚假信息,公众带来的损害比起传统媒体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代大学生要学会将从网络上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归纳、筛选、分析和辨别,从大量的网络信息中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去选择和鉴别自己所需要的网络信息。三、传统食品专业教学方式下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创新是在已有知识、信息基础上,打破现有思维的桎梏,创造出有别于常规的新思维、新方法、新发明、新事物等的过程。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学生在现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信息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维、技能、产品,即大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我国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起步较晚,应试教育依然占有主导位置,教学方法简单,手段单一等都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制约因素。传统的食品专业教学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中,理论课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收为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方式比较单一,沿袭了以往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主要是听、记、练,与高中应试教育方式大同小异,学生主动学习动力不足。部分互联网使用技能能力弱的学生,还不懂得充分利用学校较丰富的信息资源,创新思维欠缺。实验、实践的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实验、实践内容均是预先设计安排。学生以规范的模拟演练为主,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对实践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在创新思维训练和引导方面安排较少甚至没有。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普遍缺乏新意识或创新行动力。四、“互联网+”背景下食品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包含政治需求、经济需求、科技需求、文化需求、等等。社会需求具有多样性和不断变化的特征,现代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需求也日益更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紧跟时代变化,围绕社会需求为核心建立。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走向社会要去面对工作岗位、适应工作岗位,学生在校获得的知识、技能、素养能否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是检验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标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和行业企业之间有畅通的沟通渠道。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主动地深入专业行业实际,掌握食品行业发展动态,以及在新形势下企业人才对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将培养人才作为自身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及时准确地将岗位素质、技能需求情况反馈给学校。近年来,食品行业企事业单位对食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具体表现在:首先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储备,进入工作单位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第二要有新形势下食品行业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养,即“互联网+”创新思维、信息化时代的学习能力、知识的整合能力、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等。第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作为从业后职业道德准则的引导。(二)加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中的产指生产过程,学指教学实践,研指科学研究,是实践生产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三者相互融合的一种合作方式。通过产学研合作促使生产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生产与科研相结合,最终将各种资源在这一体系中有机组合实现创新。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三方相互融合,生产企业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新科技实施的平台,并作为用人单位参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在技术开发上紧密合作,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整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的资源,提高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质和量,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食品行业仍面临着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远远不足。食品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独特的、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使教师走出书本,在参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中把握社会需求动态,将最新咨询带回课堂,从而实现学校培养人才和社会需求人才之间的高度接轨。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更能快速适应社会竞争,这种合作不能仅是学校提供劳动力,企业提供实习场所的肤浅结合,而是要在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新思维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只有真正深层次的合作互助,才能实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三)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创新型实践教学内容实施食品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为主,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既定的实验步骤达到熟练掌握技能的目的,实践内容中创新意识培养不多见。创新型实践教学这方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经验可以作为学习借鉴,在1~2年级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安排设计好,且已经预知结果的实验内容,这一阶段学生要通过反复锻炼来熟悉掌握的基本技能。3年级实践教学内容很多是导师研究课题项目的一部分,试验结果并不预知,学生分小组共同开展研究试验,导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创新能动性。“互联网+”背景下,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尤为重要。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联合食品行业、科研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创新性实践课程比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实践教学内容还注重多样性,通过开展科技竞赛等丰富的
本文标题:“互联网+”背景下食品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3231 .html